长春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 理 试 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血月”就是红色的月亮,当发生月全食时,面向地球的半个月球并不是完全黑暗,而是呈现暗红色。完成1-2题。
1.“血月”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正确的是( )
2.与“血月”现象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雨后出现彩虹 B.阴天室内较暗 C.日落后天仍亮 D.晴天气温较高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3-5题。
3.水平地层(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4.关于化石和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B.种类相同的化石一定在同一地层里
C.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
5.确定地层形成时代和顺序的依据是( )
A.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坚硬程度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图示为联合古陆示意图,完成6-7题。
6.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 )
A.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B.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C.爬行动物盛行 D.蕨类植物繁盛
7.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期( )
①开始出现人类 ②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
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④是“远古的生物时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
A.较早 B.较晚 C.相同 D.无法判断
9.D地层中生物兴盛的地质年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炎热干旱 B.寒冷干燥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10.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 B.水圈是只存在地表及其大气的不连续圈层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2.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喷发。下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岩石圈
14.此次火山喷发导致周边数座岛屿消失于海面上,改变了地球的( )
A.表面形态 B.大气分层
C.海水运动 D.圈层结构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其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5-17题。
15.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水汽和臭氧 B.二氧化碳和臭氧 C.氩和氖 D.水汽和杂质
16.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
A.水汽比重 B.杂质含量 C.有害气体成分 D.干洁空气成分
17.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 )
A.臭氧层变薄 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
在80~120千米的高空,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光发热,形成壮丽的流星。双子座流星雨活跃在每年的12月4日到12月17日之间,今年双子座流星雨也如约而至,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达到峰值。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流星雨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 )
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 ③中间层 ④热层 ⑤散逸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1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最外层
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D.太阳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减弱
20.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C.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示意茶园春季夜晚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21-22题。
2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m B.7~8m C.6~7m D.4m以下
22.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3.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24.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3、F2、F1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5.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天气晴朗夕阳西下时,该峰慢慢的由白色变成金色,形成金色珠峰景观。下图为金色珠峰景观图。完成26-27题。
26.形成金色珠峰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反射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
C.大气吸收作用 D.大气散射作用
2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海拔高 B.大、大气稀薄
C.小、保温差 D.大、距太阳近
下图为沿40°N一带的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28-30题。
28.关于图中四地气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29.甲乙之间近地面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风 D.东风
30.若图中所示区域受到大气污染,最有可能发生雾霾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可见光属于短波辐射,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50%,主要来自光球层。读图,完成31-33题。
31.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无法判定
32.下列能源属于利用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A.风能 B.核能
C.石油 D.潮汐能
33.太阳辐射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地震、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透过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据此完成34-36题。
34.与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周边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
①光照充足 ②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③土地成本低 ④高速公路网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5.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地质及水文条件 B.气象及水文条件C.气象及气候条件 D.地质及气候条件
36.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
A.南方水乡 B.青藏高原 C.西北戈壁 D.东南丘陵
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同时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据此完成37-38题。
37.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空间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38.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太阳辐射非常强 B.太阳活动干扰小 C.天气变化影响小 D.电磁环境比较好
读图,完成39-40题。
39.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e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减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故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和b几乎是透明的
热反射涂层材料是指能够涂覆在物体外表面,对太阳短波辐射具有高反射率,自身具有高红外线发射率,从而降低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的一种功能性材料。目前热反射涂层材料多用于覆盖沥青路面。下图示意沥青路表面热反射涂层。据此完成41-43题。
41.车辆长期行驶后路面变得粗糙,沥青路表面和热反射涂层的变化分别是
A.孔隙变大,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弱 B.孔隙变小,太阳辐射反射率增强
C.孔隙变大,红外线的发射率增强 D.孔隙变小,红外线的发射率减弱
42.目前热反射涂层沥青道路推广运用较少的原因是
①维护成本偏高 ②影响行驶安全 ③加剧热岛效应 ④增大城市温差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4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有必要修建热反射涂层沥青道路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44-46题。
44.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45.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6.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下图)。据图完成47-48题。
47.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防病虫害 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D.防洪、防涝
48.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49-50题。
49.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弱 B.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大气逆辐射减弱
50.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13∶00~16∶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9∶00~22∶00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5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的地层数码是_______。
(3)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____,植物界正是________植物的时代
(4)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____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5)地质历史时期两次重要的成煤期分别是什么时候___、___,分别是哪种植物___、___
52.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4)
(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4分)
(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6分)
(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4分)
53.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时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一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二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说明屋前铺装石质地面对“穿堂风”的影响。(2分)
(2)请分析图二中所示地区冬季人们紧闭屋后窗户的主要目的。(4分)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试分析其原因。(4分)
(4)该同学研究发现,白天晴天时“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4分)
(5)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2分)
5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________,低压中心为________。(2分)
(2)甲、乙两地相比,只考虑天气因素影响下,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5分)
(3)A地的风向是 ,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4分)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D A D A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A D B C C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D B D B B A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C C C B D D D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B C C A C C D B A
51. (1) ④ (2) ③ (3) ② 裸子 (4) ①
(5)古生代,中生代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52. (1)分布不均,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2分)。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2分)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2分)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3)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2分)②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53. (1)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
(3)空调风不是自然风,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
(4)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
(5)“夏遮阴、冬挡风”,说明植被枝叶常年茂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4. (1)乙 甲
(2)乙 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3)东北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