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12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国崛起必定伴随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力量的强大。话语体系构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力量强大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人亟待完成的历史任务。在全球化时代,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中国话语、表述中国思想、表明中国声音、表现中国智慧,已成为时代课题。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有效转化为话语优势,如何面向世界重大现实问题构建中国话语,已成为中国的重大课题。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仅关涉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而且关涉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当前,西方主导国际话语权,中国必须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陪阱。实现中国话语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关键是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这一历史性超越,就要系统地总结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经验,基于“中国道路”概括“中国理论”,基于“中国理论”构建“中国话语”,基于“中国话语”提升“中国形象”,最终形成一套现代的文明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新时代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以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为基本原则,要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世界话语四个维度全面推进中国话语的思想构建与世界表达,多管齐下讲清“中国道路”、讲透“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精神”,彰显道路的文明、原创的文明、认同的文明、对话的文明。
21世纪是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也理应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中国话语复兴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而是需要思想的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话语复兴的思想引领。基于中国道路进行中国话语构建,本质上是进行一种划时代的整体性话语构建,这一话语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话语体系正是在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间”“人民之间”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其主要标志是,中国不仅是全球规则与规范的追随者、使用者和遵守者,而且要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和主导者。
(摘编自张艳涛《全面推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五千年中华文明与五百年现代文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话语,更赋予现代文明以中国话语。
从历史逻辑看,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现代文明的生成,而在与欧洲现代文明的碰撞交融中,中华文明逐步孕育生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东方和西方、中国与欧洲在历史上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曾有过多次、多向的关联互动。但是,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被迫卷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之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开启了碰撞与对话,从此探寻融合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逻辑看,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现实整合,必须以既源于现代化又能对现代化进行“原创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中国必须要进行现代化,但其必须也必然是在中华文明根基之上,借鉴而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与马克思主义所标示和指引的现代文明新的价值取向与未来样态相结合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最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是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人类现代文明的新模式、新形态。同时,这无疑也是以中国智慧、中国思维、中国价值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
从现实逻辑看,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进行持续百年的奋斗,为植根于中华文明,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塑和建构中国式现代文明,奠定了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作为中华文明孕育的先进分子代表,既要破除前资本主义文明停滞的“土教条”,又要破除现代文明桎梏和闭锁于资本主义单一模式的“洋教条”,以中国智慧、现代视野,坚持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薛秀军《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文明的中国话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历史使命,标志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力量的强大,彰显着我国的文化自信。
B.当前的中国必须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陷阱,否则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
C.无论是欧洲现代文明的生成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都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
D.中国必须进行现代化,除了要以中华文明为根基,还需要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恰当的借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话语复兴是国家民族复兴的要求,对此中国人应勇担历史责任。
B.中国智慧、思维、价值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
C.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孕育的先进分子代表应破除多种教条限制。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话语,但是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充分挖掘“和”“礼”文化的现实价值,让每个中国公民践行,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C.我国鼓励李子柒、滇西小哥、“油管网红”63岁中国爷爷等讲述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
D.面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我们要敢于发声,理直气壮地揭露西方民主话语的荒谬之处。
4.一些西方影视剧或广告将中国人的形象塑造成眯眯眼、宽眼距,称这是“高级美”。对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说“不”。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中国在构建自己话语体系的同时,绝不能放弃和其他文明的对话。请结合材料谈谈这是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奥立弗仍然不屈服
诺亚以最快的速度飞奔,一口气跑到贫民习艺所大门前。
“班布尔先生!奥立弗他——”诺亚进门便嚷,声调又高又激动,吓得班布尔先生居然忘了先戴上三角帽就匆匆跑到院里。
“他怎么啦?”班布尔先生急切地问,“是不是跑啦?”
“不,他没有跑,不过他凶恶极了!”诺亚答道,“他想杀死我,然后杀死夏洛特。喔!疼死我了!”说着,诺亚的身体像鳗鱼似的扭动、弯曲。一位穿白背心的绅士从院子里经过,生气地问:“这条小野狗为什么嚎叫?”
“这可怜的孩子险些被谋杀,先生。”班布尔先生说,“凶手就是小退斯特①。”
“啊!”穿白背心的绅士止步惊呼,“我早知道有这一天!”
“他还企图谋杀一个女佣人。”班布尔先生说时面如土色。
“先生,”诺亚说,“能不能请班布尔先生抽空把他揍一顿?”
“你是个好孩子,这一个便士赏给你。班布尔,快到索厄伯里家去一趟,带着你的藤杖,对他不能手软。”
索厄伯里还没有回来,奥立弗继续劲头十足地踢着煤窑的门。班布尔先生认为还是先谈判、后开门为宜。他在门外踢了一脚作为开场白,然后把嘴对准钥匙孔,用深沉而颇有分量的音调说:“奥立弗!”
“开门,快放我出去!”奥立弗从里边应道。
“你难道不怕?听到我说话,你不发抖?”班布尔先生问。
“不怕!”奥立弗大胆回答。
班布尔先生从钥匙孔前遽然倒退两步,挺直身子。
“班布尔先生,我看他一定是疲了。”索厄伯里太太说。
“这不是发疯,太太,”班布尔先生沉思片刻后说,“这是肉在作怪。”
“什么?”索厄伯里太太叫了起来。
“肉,太太,是肉在作怪。”班布尔严肃地重申,“你们给他吃得太饱了。如果你们只给那孩子喝稀粥,就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上帝啊!”索厄伯里太太惊呼,“好心竟得到这样的恶报!”实际上,索厄伯里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在于大方地向他提供别人谁也不要吃的残羹剩饭。
班布尔先生等那位太太的视线重又垂向地面后说:“我认为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让他在煤窑里待上一两天,饿他几顿,以后一直给他喝稀粥。他的出身不好,他那个母亲在到这里来的路上熬过了种种艰难和痛苦,换上任何一个正派女人,早就活不成了。”
奥立弗根据所听到的话足以断定他的母亲接下来又将成为嘲骂的对象,于是重新使劲踢门,以致其他的声音一概无法听清。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索厄伯里回来了。他听了家里人历数奥立弗的罪状,立刻用钥匙打开煤窑门,揪住那个造反的学徒的衣领,把他拖了出来。
奥立弗在先前的殴打中衣服被撕碎,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被抓破了好几处,头发披散在额上,满面通红的怒容却未消失。他被拖出来,照样无所畏惧地横眉怒视诺亚,丝毫不垂头丧气。
“好小子,你干的好事!”索厄伯里把奥立弗狠狠地摇了一阵,给了他一个耳刮子。
“他骂我的母亲。”奥立弗说。
“他骂了又怎样?”索厄伯里太太说,“你母亲比诺亚说的更坏。”
“她不是那样的。”奥立弗说。
“她是的。”索厄伯里太太说。
“你撒谎!”奥立弗说。
索厄伯里太太顿时涕泗滂沱地大哭起来。于是索厄伯里立即把奥立弗打了一顿,班布尔先生也就大可不必再动用教区的藤杖了。
天黑以前,奥立弗被关在厨房后间,一台抽水机和一片面包和他做伴。
直到凄凉枯寂的棺材作场兼店堂剩下奥立弗一人,他才将这一天的感受充分宣泄。他能带着蔑视的表情听他们的嘲骂,忍受鞭笞不哭不喊,因为他感到有一种尊严沛然充塞在他心中,支持着他咬紧牙关,即使被活活地架在火上烤,也不吱一声。但此刻在无人看到、听到的情况下,他跪在地上,双手掩面,泪如泉涌!
奥立弗保持这样的姿势很长时间。当他站起来时,蜡烛只剩下很短的一截。他小心翼翼地四下环顾,侧耳谛听,然后轻轻拔销去闩,开门向店外望了望。
没有风,树木投在地上的魑魅黑影毫无动静,显得鬼气森森。他轻手轻脚把寥寥几件衣裳用巾帕打成一个小包,然后在板凳上坐等天亮。
第一道曙光刚刚透过窗板的缝隙,奥立弗便站起来,再次拔去门闩。他向周遭投了胆怯的一瞥,经过一刹那的犹豫,随手把门关好,跨到街上。
奥立弗路过寄养所,向莱园里窥望,一个男孩正在给一小垄苗床除草。那孩子抬头现出苍白的面孔,是奥立弗从前的一个伙伴。
奥立弗在离开前能见到他,觉得很高兴;他们过去一直很要好,常在一块儿玩。好多回一起挨打、挨饿、被关。
“嘘,狄克!”奥立弗说。那孩子跑到门旁,从木栅里伸出一条瘦小的胳膊来欢迎他。
“我要跟你告别了再走。”奥立弗说,“我知道我们一定还能见面。你一定能幸福快乐。”
“希望能这样。”狄克说,“再见,亲爱的奥立弗!愿上帝保佑你!”这话出自一个幼童之口,但这是奥立弗生平第一次听到对他的祝福。此后,即使生活充满艰难困苦,无论命运如何多舛,他始终没有忘记这句话。
(节选自狄更斯《雾都孤儿》)
【注】①退斯特:指奥立弗,他的全名是“奥立弗·退斯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奥立弗仍然不屈服”为题,“仍然”暗示他多次遭遇不公,在面对不同人欺凌的情况下,能始终保持坚强。
B.小说运用了多种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具体展现了奥立弗“不屈”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
C.“树木投在地上的魑魅黑影毫无动静,显得鬼气森森”既是客观环境,也是奥立弗面对严酷人生境遇时,迷茫心境的写照。
D.小说运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如穿白背心的绅士与其毫无绅士风度的言行,奥立弗人前的坚强与独处时的感情宣泄都形成对比。
7.对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他不能手软”“以后一直给他喝稀粥”表现出贫民习艺所工作人员的集体伪善。
B.“换上任何一个正派女人,早就活不成了”,此观点毫无逻辑,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C.“他骂我的母亲”说明奥立弗打架并非真的想谋杀别人,只是为了维护母亲的尊严。
D.“嘘,狄克!”说明奥立弗唯恐惊醒寄养所的其他人,刻画出他小心谨慎的一面。
8.在小说节选部分中,狄更斯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塑造反面形象,请具体分析这种效果是怎样产生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结尾写奥立弗与寄养所小男孩告别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①,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困②有余。公输盘屈,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注】①争:劝谏。②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C.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D.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墨子,前一个“子”指先生,是学生尊称墨子;后一个“子”是尊称男子。
B.“公输盘不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中的“说”含义相同。
C.再拜,指拜两次,与“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中的“再拜”含义相同。
D.方,现多指形状;文中指“方圆”,与“且知方也”(《论语》)的“方”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对公输盘说有一个人欺侮他,希望借助公输盘的力量杀了那个人,并愿奉上十金,公输盘拒绝并说自己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B.墨子批评公输盘说,既然他崇尚仁义不肯帮自己杀人,那么他将要用制造的云梯攻打无罪的宋国而杀死很多人,就是不明事理。
C.墨子见了楚王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楚王对患有偷窃病之人的批判,然后将楚王同这个人进行比较,引发了楚王的反思。
D.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和守,公输盘方法用尽,墨子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墨子警告对方即使杀死自己也无用,因为自己的学生已做好准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屈,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二段中,墨子对公输盘采用了怎样的游说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蝶恋花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①。
【注】①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筝柱为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梦前、梦中、梦后的思路一致。
B.“睡里消魂无处说”两句,连用两次“消魂”直抒胸臆,且伤感程度逐步加深。
C.词人想借鱼雁传书却没有办法实现,这与“鸿雁长飞光不度”一句异曲同工。
D.结尾两句言词人借音乐遗愁,然而遍移筝柱以调节音调,奏出的却总是断肠之音。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有为青年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对于这两句话,朱熹在《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2)“比”“兴”是传统诗歌常见的手法,李白在《将进酒》中引出人生易老之感慨的比兴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借“云”来比喻游子、抒发身世之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孙犁先生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仔细想想,倒也 ① 。首先,孙犁先生艺术性地反映了时代风云,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让读者进入之后能 ② ,割舍不下。其次是他独特的语言,既来源于生活,又独立于生活,像是从刚刚漫灌大水的菜地里拔出来的新鲜青菜,泥土都被清水洗净了,让读者常读常新。再次是他独特的阅历和生活,他亲身经历过好几个时代,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等等。能具备这些经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记录,能做好记录的人不一定能具备这么丰富的经历——而孙犁先生恰好兼备丰富阅历与写作才能,两者 ③ ,使他成功。第四是他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对国家和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写作关注人民的甘苦和命运,而不是坐在屋子里玩弄词句,虚造故事,美其名曰“艺术”。最后,他有很高的文艺修养,有很独特的艺术感觉与认识。以上,构成了他作品的主要特征,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还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那么浮躁,那么眼花缭乱,孙犁先生的作品却能给人以心灵的滋润与沉静,让读者重新积聚冲锋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较长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秋天是我国北方一年中色彩最为斑斓的季节。与 ① 、绿树成荫的夏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不同,北方的秋天之所以色调丰富,是因为在秋天 ② 。
叶片颜色的变化与色素的类型和含量的变化有关。在叶片衰老的过程中,一些色素会逐渐减少,而一些新的色素可能会合成,所以叶片会从绿色转变为其他颜色。
在叶片衰老的过程中,捕光的叶绿素含量会下降,所以叶子的绿色也会逐渐褪去。类胡萝卜素也会流失,但仍有一些类胡萝卜素会保留于叶片中,这就使得一些叶片呈现出黄色。比如,毛白杨等一些植物在落叶前,其叶绿素未完全流失,叶子会呈现浅绿色或黄绿色。
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会变红,是因为叶片合成了一类名为“花青素苷”(也被称为“花色素苷”)的红紫色色素。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仍残存叶绿素,叶片就会呈现褐色;如果叶片含有花青素苷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
在一些植物里,叶片的颜色变化是同步的,如一些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 ③ ,叶片颜色在不同个体、不同位置,甚至在一片叶子上的变化都是不均匀的,如银杏、元宝槭等。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能会合成 大概会中奖
B.叶子的绿色也会逐渐褪去 我待一会儿也要走的
C.仍残存叶绿素 你还不改正吗
D.甚至在一片叶子上的变化 它影响着中国以至全世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几年,“懒人经济”成为中国的流行词,“懒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象征了如今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支撑中国年轻人这种“轻松生活”的家电被称为“懒人神器”,而最近成为新“神器”的是洗鞋机。今年1至8月的在线交易中,洗鞋机销量突破30万台。自从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通过高压水流喷淋洗鞋,祛除更深层的污垢,并最大程度降低鞋子磨损的家用洗鞋机之后,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全自动、可折叠、洗烘一体、超声波等不同类型的洗鞋机。
对于“懒人神器”,人们态度不一。有人说“‘懒人神器’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效率”,有人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也有人说“‘懒人神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或者“买‘懒人神器’就是交智商税”;还有人说“第一辆汽车不也是当年的‘懒人神器’吗”……
对于“懒人神器”,你有怎样的联想和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12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都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可见,“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只是促进、推动了文明发展,并非充分的原因。
2.【答案】B
【解析】“中国智慧、思维、价值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错误,材料二第三段是“这无疑也是以中国智慧、中国思维、中国价值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从前面语境看,“这”指的是“中国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国智慧、思维、价值”。
3.【答案】B
【解析】A项符合“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和主导者”。B项讲的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无关。C项符合“利用大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D项属于“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陷阱”。
4.【答案】①将中国人的形象固化为眯眯眼、宽眼距,并称这是一种“高级美”,这是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下的审美,具有误导性。②随着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我们应向世界宣扬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审美标准上拥有独立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答案】①从现实需求来看,只有继续和其他文明对话,才能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一套现代的文明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等,才能回答“世界之问”。②从历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华文明在与欧洲现代文明的对话中,逐步孕育生成的;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从对话中汲取有益成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答案】C
【解析】“也是奥立弗面对严酷人生境遇时,迷茫心境的写照”说法错误,他面对恶人顽强不屈,决定出逃,内心并不迷茫,从下文“他向周遭投了胆怯的一瞥,经过一刹那的犹豫”来看,这处环境描写主要是烘托了他略有胆怯的心理。
7.【答案】A
【解析】“表现出贫民习艺所工作人员的集体伪善”语意过重,因为这两个人不能代表贫民习艺所所有的工作人员;另外,这两句话表现的是冷酷,而非伪善。
8.【答案】①比喻。如“诺亚的身体像鳗鱼似的扭动、弯曲”,形象地表现出诺亚栽赃别人时不堪入目的丑态。②夸张。如“索厄伯里太太顿时涕泗滂沱地大哭起来”,写出索厄伯里太太极具表演意味的假哭。③反语。如“索厄伯里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在于大方地向他提供别人谁也不要吃的残羹剩饭”,用“好心”一词讽刺索厄伯里太太的刻薄吝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答案】①丰满形象。结尾与狄克的告别说明奥立弗珍视友情,善良待人,对未来怀有希望。②深化主题。结尾的告别说明奥立弗虽身处逆境,但并未灰心绝望,仍然保有心灵的净土、淳良的本性,丰富了“不屈服”的内涵。③反映时代。奥立弗与狄克“好多回一起挨打、挨饿、被关”、狄克天刚亮就为小垄苗床除草,说明具有悲惨遭遇的儿童并非个例,让读者借此窥见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答案】D
【解析】“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断句错误,“公输盘”是主语,“为楚”是状语,“造”是谓语,“云梯之械”是宾语,组合在一起是个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断句错误,“至于”是一个词,“郢”是“至于”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公输盘不说”中,“说”是“高兴”的意思;“以说吴王”中,“说”是“取悦”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引发了楚王的反思”解读错误,原文中楚王说:“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可见他还是执意攻宋,并没有反思。
13.【答案】(1)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文”“轩”“敝”各1分,大意1分)
(2)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屈”“所以”“距”各1分,大意1分)
14.【答案】①迂回切入。他并未开门见山谈及攻打宋国的话题,而是先谈其他话题,使对方放松警惕。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称自己义不杀人,墨子批评他不杀少却杀众,使对方无话可说。(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过错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过错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了却没有成功,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一个欺负我的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的。”公输盘被说服了。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他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就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进攻宋国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一定会伤害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楼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15.【答案】A
【解析】“思路一致”分析错误,晏词开篇即写梦境,并无“梦前”的内容。
16.【答案】①虚:这首词前四句写梦里相思,梦境中词人行尽江南也无法遇到心上人。(2分)②实:“觉来”到结尾写醒后遣怀,词人的伤感无处诉说,千方百计也无法排解愁绪。(2分)③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时空,扩大了意境,强化了悲情。(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3)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每空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18.【答案】①不足为奇;②流连忘返;③相辅相成(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不是成语不给分)
【解析】①第一处,孙犁的作品距现代有一段距离,被年轻人喜爱,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比较奇怪的事,但仔细想想,也合情合理,所以可填“不足为奇”。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些现象或事物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②第二处,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割舍不下”可知,读者会沉浸于孙犁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不愿抽身,所以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③第三处,“孙犁先生恰好兼备丰富阅历与写作才能”,这两种才能共同促进孙犁取得文学成就,所以可填“相辅相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19.【答案】在这个一切都那么浮躁、那么眼花缭乱的信息爆炸的时代,给人以心灵的滋润与沉静的孙犁先生的作品能让读者重新积聚冲锋的力量。(符合长句特征2分,符合原意1分,语句通顺1分)
20.【答案】(1)构成:用“刚从菜地里拔出来”比喻孙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又独立于生活;用“新鲜青菜”“泥土都被清水洗净了”比喻孙犁的语言清新优美。(2分)
(2)表达效果:运用比喻,新颖有趣,非常贴切地表现出孙犁的语言特点,将抽象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蕴含作者的强烈赞美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答案】D
【解析】D项,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意思是“一直到”。两者含义不相同。A项中的“可能”“大概”都表示推测;B项中的“会”“要”都是“将”的意思;C项中的“仍”“还”都是“仍然”“还是”的意思。
22.【答案】①繁花盛开的春天②绿叶会逐渐变色③而在另一些植物中(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先介绍“懒人神器”诞生的背景,然后以洗鞋机为例阐述“懒人神器”的产生、发展、功能、特点。第二段介绍了人们对“懒人神器”的看法,这些看法有褒有贬,引导考生从各种角度思考“懒人神器”,用全面、动态的眼光看待新鲜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写作此文,应该抓住材料中的词语深入分析,比如“高压水流喷淋洗鞋,祛除更深层的污垢,并最大程度降低鞋子磨损”便能支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观点,而“洗鞋机销量突破30万台”也可回击“买‘懒人神器’就是交智商税”等等。
【参考立意】①“懒人神器”,解放双手,高效工作,轻松生活;②“懒人神器”,“神”在专业;③“懒人神器”并不“神”,切莫盲目崇拜,而应理性看待;④“懒人神器”,应运而生;等等。
作文评分细则
一、基本评分细则
(一)一类卷:48~60分
切合题意,能够对“懒人神器”进行全面、准确、辩证的分析,得出“‘懒人神器’面面观”“‘懒人神器’利弊之我见”“‘懒人神器’并不‘神’,切莫盲目崇拜,而应理性看待”等符合材料中心的观点;行文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材料而非泛泛而谈;能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分析,从“懒人神器”背后的“懒人经济”“懒人神器”飞速发展的市场规模、青年的需求等角度来论证推理,彰显思维深度;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言表达有表现力。
(二)二类卷:42~47分
符合题意,能够对“懒人神器”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出“‘懒人神器’面面观”“‘懒人神器’利弊之我见”“‘懒人神器’并不‘神’,切莫盲目崇拜,而应理性看待”等符合材料中心的观点;行文过程中,能结合材料,但不够紧密;思考不够深入,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材料较为丰富,论据较为充实,语言表达通顺,结构完整。
(三)三类卷:36~41分
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懒人神器”发表看法,但所谈观点与材料所给的提示相距较远,如只是泛泛而谈不能懒惰,要自立自强,要动脑动手等;没有结合材料;结构完整,语言表达较为平淡。
(四)四类卷:25~35分
偏离题意,如谈要创新、要勤劳等。
(五)五类卷:25分以下
完全偏离题意,和材料毫不相干。
二、其他扣分说明
1.缺标题扣2分。
2.字数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如果结构完整,则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扣10分。600字以下的作文,无论结构是否完整,30分以下给分。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给分。
3.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扣,最多扣5分。
4.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酌情扣分。
5.写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格式不符合要求,最多扣2分。
6.抄袭作文外的试题材料一律给5分,如果合理使用试卷材料用做论据并有分析,则不视为抄袭。
其他未尽之处参考高考作文评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