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 生态工程(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3 生态工程(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3 22: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生态工程
第4章第3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1. 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人工造林呢?
2. 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3. 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呢?
问题探讨
弃耕农田在自然演替为森林时间漫长,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
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也可控制建设和后续维护成本
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会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
(1)生态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生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在中国实施已经有3000多年了,源远流长。
(3)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观念,解决经济和环境发展协调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建设目的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优点
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 、 功能为基础,
遵循 、协调、 、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自组织
自我调节
整体
循环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个系统在没有外界信息指令的作用下,自发的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简单走向复杂,从低级走向高级,甚至具有了自我生长、学习、反馈、进化、更新的能力。
原理含义
在生态系统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
具体做法
1.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自生
湿地修复
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氧量。
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原理含义
理论基础
具体做法
促进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和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物质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生产。
循环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无废弃物农业
我国古代先民依靠“无废弃物农业”保证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原理含义
理论基础
具体做法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的问题。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
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环境
另一方面需考虑环境容纳量,数量不能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
协调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失败案例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的“灰色长城”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原理含义
理论基础
具体做法
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各组分保持恰当比例,优化结构
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影响力
考虑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的影响
整体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一定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①沼气池——遵循了_____原理
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_____原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______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_____原理
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______原理
⑥湿地破坏——违背了______原理
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______原理
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______原理
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_____原理和_____原理
循环
自生
循环
整体
协调
自生
自生
协调
自生
协调
判断原理
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1.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2.除了生态学,还需要关注什么?
(1)桑树→蚕
(2)甘蔗→人
(3)浮游植物→鱼
(4)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鱼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3.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 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环。
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桑叶饲蚕,利用了种间关系等等。
桑基鱼塘将水陆生产系统优化组合,适当配比组分、结构,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自生原理
循环原理
协调原理
整体原理
问题
对策
实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实例
突出矛盾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
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北京郊区某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农村 综合 发展 型生 态工 程 主要原理及对应的内容
有效选择畜、鱼等多种生物组成并合理布设 ________原理
作物→粮食、秸秆→人、畜食用→粪便残渣→沼气池→农田→作物 ________原理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增加了就业和经济收入,解决了社会问题 ________原理
自生
循环
整体
(1)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排放与环境污染;
(2)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3)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力的利用率。

生态工程的实例
优点?
沼渣
厩粪
秸秆
种植业
青贮、氨化处理,食用菌培养基
饲料
屠宰厂
副产品
沼渣
沼液
加工
养殖业
谷物
鱼/螺池
问题
对策
实例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工程的实例
80年代的厦门筼筜湖
排水围垦、环境污染加剧、资源利用过度
控制污染、退耕还湖
厦门
筼筜湖
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主要原理及对应的内容
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
________原理
根据原湿地中物种的分布情况引入动植物 ________原理
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的干扰、依靠其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____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自生
厦门筼筜湖生态恢复

生态工程的实例
问题
对策
实例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生态工程的实例
山体、土壤和植被和生态系统被破坏
修复土地、植被恢复
赤峰
元宝山矿区
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主要内容及对应的原理
人工进行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________原理
根据当地水分状况和土壤条件,一开始种植农作物,而是引入当地土著物种,植树种草
________原理
通过植树种草,建立饲料工厂和饲养场,进行肉牛养殖,综合开发治理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________原理
肉牛粪肥的利用 ________原理
自生
协调
整体
循环
矿区废弃地
工程机械
措施
制造表土、压实
植树、种草
环境
投入
牧草加工业
就业投入
肉蛋奶


畜牧养殖
社会、市场

生态工程的实例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不足
①我国生态工程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②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
2.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
3.我国态度:
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环境污染
人口激增
环境与资
源破坏
能源短缺
1.生命系统的结构特征是 。
2.生命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
3.从生态的角度看,生命系统 。
4.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系统 。
开放性、复杂性、有序性、动态性、整体性
“自我更新”、“自我复制”
依存环境,也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由最原始、最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
生 命 是 什 么 ?

本课小结
即时练习
1.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出现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原理 B.自生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
B
2. 本章章首页所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在这里, 山顶是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山坡上是层层梯田;半山腰上建有村寨;山脚下有江河。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稻一鱼一鸭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是 ( )
A. 当地日照充足 B. 当地土壤条件好
C. 物质分层分级利用 D. 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C
即时练习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指的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B.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升高了生态足迹
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
D.冬奥会工程建设遵循协调、循环、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D
即时练习
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D
即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