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4 14: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章第1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青海省茶卡盐湖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著名的旅游圣地。有人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但某些海滨城市经济发达、环境同样优美。所以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不一定。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讨论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问题探讨
(一)生态足迹
1.概念:
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生态占位)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内容: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产所需资源
吸纳废物所需
某一人口单位
基础设施占用土地
建设用地
林地
草地
耕地
渔业用地
林木产品所需林地
畜牧产品所需草地
农产品所需农田
水产品所需水域
碳足迹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3.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活方式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碳足迹)
步行 开车 占用
吃蔬菜 吃牛肉 养牛需要
建设用地
吸收尾气需要森林面积
养牛比种菜排放更多CO2
草地
<
<
讨论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不一定,因为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
(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世界总人口
(总量/10亿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
生态足迹总量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资料1 1750年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资料3 化石燃料等使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gha)
讨论2 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主因是农业。未来提高生态承载力措施?
①保护耕地;②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③开发新能源;④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发展循环经济;
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资料1 1750年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资料3 化石燃料等使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世界总人口
(总量/10亿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
生态足迹总量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gha)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讨论3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资料1 1750年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资料3 化石燃料等使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世界总人口
(总量/10亿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
生态足迹总量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gha)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讨论4 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在这种国情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如主动减少碳排放等。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资料1 1750年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
资料3 化石燃料等使CO2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人口/亿)
发展中国家
世界总人口
(总量/10亿全球公顷)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
生态足迹总量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gha)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二)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

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人口基数大,在
较长的时期内仍
将持续增长
大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大措施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大特点
(1)生态足迹是指人类为了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
(2)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的生态足迹大( )
(3)碳足迹指的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所需的海洋和森林的面积( )
(4)生态足迹越大,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大( )
(5)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 )
×
×

×

判断正误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①表现: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②成因:煤、石油和天燃气的大量燃烧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③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
④防治: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2.水资源短缺
①表现:干旱、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②成因: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源短缺的危机。
③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④防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管理,杜绝污水直接排放。
旱地上的最后一抹“绿色”
动物在干涸的湖泊垂死挣扎。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3.臭氧层破坏
①表现:臭氧层变薄出现“空洞”。
②成因:由于人类对氟氯烃、哈龙
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
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
③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
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
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④防治:减少氟氯烃、哈龙等化合
物的使用。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①表现: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
②成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
原因。
③危害: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④防治: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
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
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
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5.生物多样性丧失
①表现:物种减少。
②成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外来物种入侵。
③危害:物种灭绝后不能再生,导致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使环境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
④防治: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 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
①表现: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②成因:排放到大气、水体或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排放量大于其被分解利用量。
③危害:大气污染导致雾霾、酸雨频发。水体污染导致赤潮等。
④防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及时清理、开发新能源、植树种草。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1.特点:
2.影响:
具有全球性
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3.应对措施: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基本国策:
(1)正确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深入理解绿色生活方式,身体力行,广为宣传,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

本课小结
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C
即时练习
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是
A.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即时练习
C
高考在线
3.(2022·辽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A
4.(2022·浙江)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高考在线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