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3 10: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ls9s19《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本教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9课。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说学情:前几年因为历史科成绩没有计入中考总分,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这样他们对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说重难点
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俄国日本通过改革,取得了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胜利,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两次改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两国的改革实际就是两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五 、说教法:[]
1、开放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改革的背景与内容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或是图片资料,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创造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4、激励教学法: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方法,注重激励学生的活动。
六、说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提问。使学生学习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2、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通过上网收集和查阅资料,以学习单元为基本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
3、史料研习法:
教师提供史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及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辨证地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
4、联系实际法:
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分析课题引入新课: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2)、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师问: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由代表总结发言: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这里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教材正文部分语言十分概括,只有读懂下面的小字,才能够理解出示的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②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师问: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答: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师问:在这种情况下,俄国统治者是应对这场危机的?我们还是到俄国国务会议现场去看看吧!(学生表演历史剧《俄国的1861》)刚才我们看到俄国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师问: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课件展示[农奴制改革图片]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后回答:(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堂练习:
[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师问: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教师适当讲解: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师问: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过渡】我们了解了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日本,看看同一时期的日本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二、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展示]《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人登上日本土地》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师问: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哪些危机?
学生回答:日本遇到幕府统治危机和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可打出投影: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教师补充: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来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推翻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以上是幕府统治遇到的“内忧”。
师问:日本面临的“外患”表现在哪个方面?
学生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总结出: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权受到破坏,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是日本遇到的“外患”。
师问: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日本》地图,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
教师点拨: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课件出示:
师问: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3、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师问: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师问:明治维新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哪些灾难?
生答: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朝鲜和中国都深受其害,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例。
(3)、巩固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俄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加强。
(4)、活动与研究: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从时代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