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3: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师教案
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本单元的文章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 我从中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学习本单元, 重点是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第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也是作者回忆儿时的快乐生活和求学生涯的回忆性散文。具有示范性学习作用。
初一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但年龄小、好动, 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阅读和自主研读的锻炼还不够, 无法使语文阅读的高效积极开展开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我更多采取以学生自主阅读研读为主, 老师引导示范点拨为辅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 采用朗读和问题引导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 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
2.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 融情入景的写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初步了解插叙。
2.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3.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 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 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 并学会运用。
2、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特征, 融情入景的写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每个人的童年, 是一片宽阔的原野, 在这上面, 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 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 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 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请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回答)
爬树抓知了, 乘夜色捉萤火虫, 采摘刚开的花, 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 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 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 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 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歌曲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 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2.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 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 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原名为《旧事重提》包括《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
?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 1918年到1926年间, 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经历:留学日本: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弃医从文后从事文艺工作, 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二、问题探究1:梳理文脉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驿站。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的提示, 为文章划分段落, 并找出过渡段。(学生探究)
明确:
从题目看, 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24段)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其中第九段是过渡段, 写“我”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2.鲁迅先生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有趣的记忆呢?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勾画两个驿站中你认为好玩的事情, 并给它们起个恰当的名字。
(生跳读课文, 圈点勾画)
百草园:(1)园中美景(2)神奇的传说 (3)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折花、寻蝉蜕, 做戏, 画画儿, 喂蚂蚁。(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正午习字, 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玩耍;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 画画儿)
三、问题探究2: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男同学, 女同学各选出3人分别朗读第二段, 然后四人为一组, 总结写景的特点)?
明确:
1.层次(条理)分明, 详略得当。
?层次分明:两个不必说 先从整体上概括了百草园的景色美。再单是┅┅局部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详略得当:整体写百草园时是略写。写泥墙根一带时是详写。
2.动静交替, 调动多种感官。
3.形、声、色、味具备, 春夏秋冬皆有。
4.运用修辞。 (1)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2)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排比: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教师总结知识点:某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模式:比喻, 把… …比喻成… …,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 (2)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模式:拟人, 把… …人格化,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 (3)排比: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模式:排比, 句式整齐, 增强语言气势, 突出说明了… … 5.能力提升(学生自己先概括, 让其他学生做点评): (1)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 从描写的对象上看, 先写___, 后写___, 再写___, 接着写___。从描写的范围看, 是先写___, 再写___, 从感官的角度看, 有___、___、___、___。
?植物、动物、动物、植物, 整体、局部,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2)给第二段加一个小标题
?五彩缤纷的乐园 (3)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蟋蟀、油蛉弹唱、
结语: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 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它们有不同也有联系, 它们都应是作者生活的乐园, 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 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 三味书屋则是作者学习生活的乐园。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3
美女蛇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百草园中的, 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因为少年鲁迅听长妈妈讲过美女蛇的故事, 而百草园中又相传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所以每当提到蛇, 作者就很自然的把二者联系起来了。这个故事在文中属于插叙, 它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 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二、问题探究4
雪地捕鸟着实有趣,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 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 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