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七单元
家国情怀
回顾课文——
21《古诗三首》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梅兰芳蓄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21.《古诗三首》
《出塞》 ——唐代 王昌龄
《凉州词》 ——唐代 王翰
《夏日绝句》——宋代 李清照
回顾课文
21.《古诗三首》
《出塞》——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注释:
(2)古诗诗意:
但使:只要。 教:令,使。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只要有李广那样的猛将守卫边关,就不会叫入侵的敌人越过阴山半步。
回顾课文
21.《古诗三首》
《出塞》——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飞将”是指:
诗中泛指:
人们的愿望是:
(4)战事已经延续千年之久,战场铺展万里之遥,古往今来无数将士的青春和生命都默默消耗在这冷月边关。你所想到的诗句是:
西汉名将李广
希望朝廷启用良将,保边境太平。
英勇善战的将领。
回顾课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唐代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注释:
(2)古诗诗意: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一带。 沙场:战场。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回顾课文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唐代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出塞》《凉州词》都是描写:
属于:
(4)《凉州词》是写战争的诗,不是写激烈的战争场景,而写战士们开怀痛饮,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之情!
(5)王翰在《凉州词》中的诗句:
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将士开怀畅饮,心情酣醉的场景,表现了驻守边塞的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边塞诗
回顾课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宋代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注释:
(2)古诗诗意: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
天下,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人生,退回江东。
回顾课文
21.《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宋代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绝句是一种( ),诗题意思是描写( )。
(2)本诗中提到的历史故事是:
(3)本诗中写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的诗句是:
(4)“生当作人杰”表达了:
“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体裁
夏天的绝句
回顾课文
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1.《出塞》
2.《凉州词》
3.《夏日绝句》
描述了烽火持续,边患不断,边关战士不堪其苦,家不得归的现实。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启用良将,保边境太平的心情。
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诗的后两句抒发了将士的豪迈感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后题二: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意: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我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希望朝廷启用良将,保边境太平。
课后题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后题二: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意: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我从中可以体会到: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课后题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课后题二: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我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浩然正气、铮铮铁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后题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 )
A.李广 B.卫青 C.霍去病
2.“生当作人杰”中“人杰”指的是( )
A.技艺高超的人 B.品德高尚的人 C.豪杰,杰出的人
3.“欲饮琵琶马上催”中“欲”的意思是( )。
A.欲望 B.将要 C.需要
4.“至今思项羽”中的“项羽”被称为( )。
A.西楚霸王 B.卧龙先生
重点练习
A
C
B
A
理解诗文
1.《出塞》一诗中“( )”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冷月边关 图,后两句( )表达了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愿望是( )。
2.《夏日绝句》是( )代诗人( )写的。绝句是一种( ),
这首诗题的意思是( )。
3.《凉州词》是( )代( )写的,是一首( )。
4.《夏日绝句》中作者的观点是:希望活着时做( ),死后也要做( )。
重点练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朝廷起用良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宋
李清照
体裁
描写夏天的绝句
唐
王翰
边塞诗
人中的豪杰
鬼中的英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周恩来立下志向的直接原因是: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课文重点
1.周恩来后来成为了:
2.少年时的周恩来立下的志向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新学年的修身课上,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一个星期天,周恩来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却无处说理,从而理解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一件事是结果,第二三件事是原因。
课后练习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第一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十二岁那年,周恩来跟随伯父到奉天读书,听闻伯父说中华不振但是疑惑不解。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侮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于是在新学年修身课上,当他听到魏校长的问题时,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后练习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课文重点
主题:
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表现了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第二题:课文中出现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下面的诗句理解周恩来立下如此志向的原因。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唱完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告别了祖国,毅然掉头东渡。求得精深细密的各种科学知识,以挽救祖国的危亡。我专心致志,刻苦攻读十年,为的是打破现状,改革社会。如果理想不能实现,投海殉国也不失英雄本色。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改革社会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课后练习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重点段落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因此而振奋起来。 ( )
(2)远大的志向、理想。 ( )
2.“有志者当效此生”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效”的意思是( )“此生”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3.“崛起”的意思是( )。
4.魏校长“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说明了( )。
5.作为21世纪的少年,你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
为之一振
抱负
有志气有抱负的人
仿效
周恩来
有志气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兴起
魏校长感到很惊讶,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志向
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1) 我为建设祖国的边疆而读书。我国的边疆地区还有待开发和建设,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我为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而读书。现在还有一些疾病无法治愈,比如癌症。我要努力读书,将来当一名医生,攻克医学难题,让人们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课后练习
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3.《梅兰芳蓄须》
课文重点
1.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 )表演艺术家。
2.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明( )的决心。
3.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课文中“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 )精神。
京剧
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
强烈的爱国主义
23.《梅兰芳蓄须》
课文重点
4.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 )让人喜爱,他的( )更令人敬佩!
5.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经历了:
表演艺术
民族气节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险些丧命。
23.《梅兰芳蓄须》
课文重点
课文的主题: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重点段落
1.在选文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2.“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3.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23.《梅兰芳蓄须》
无论
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全部
对祖国和京戏炽热的爱,对侵略者的恨之入骨。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2.全诗是以( )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
( )。
课文重点
1.本文是一首( )。
现代诗
追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3.延安精神指的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精神
(1)诗中第三小节的“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和第四小节的“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 );
(2)“破旧的茅屋”代表( );
“老牛破车”代表( );
(3)“延安温热的土炕”代表( );
(4)“宝塔山”代表( ),代表( );
课文重点理解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现代化
贫穷的生活条件
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
革命者与人民群众同甘苦,
共患难的岁月
延安
延安精神
(5)作者分别到( )( )( )( )追寻延安那独特的精神,这四处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课文重点理解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重点段落
1.“一排排”“一件件”写出了高楼大厦和家用电器的( )
A.样子精美 B.功能全 C.数量多
2.现代的新生活体现在( )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 ( )( )。
3.选段中形容延安精神的词语是( )。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祖国才( ),我们的生活才( )。
C
高楼大厦
家用电器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更加富强
更加幸福美满
(1)《出塞》一诗中的“飞将”指的是( )。这首诗中借“龙城飞将”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的诗句是:
(2)《夏日绝句》一诗中,表达不论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浩正气、铮铮铁骨的诗句是:
(3)周恩来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立下志向:
(4)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明:
(5)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发达,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 ),毫不犹豫地丢掉了( ),但是绝不能失去,( )的延安精神。
1.观察的角度
本单元主题感悟
李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为侵略者演戏。
茅屋
老牛破车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凉州词》一诗中,“醉卧沙场”表现了什么?( )
A.战士们远离家乡,在外面很孤独、寂寞,所以他们只有借酒消愁以慰乡思。
B.古代男性大多喜欢喝酒,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或以酒取乐,或以酒壮行,营造出热烈庄重的气氛,这样他们在外生活也就充实快乐些。
C.战士们尽情酣醉,豪放旷达,他们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2.感人事迹
本单元主题感悟
C
(2)下列哪件事让少年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
A.伯父告诉他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是不能随便去玩的。
B.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在地方亲眼看到不幸的女人受欺负,同胞们敢怒不敢言。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他立志要把( )
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2.感人事迹
本单元主题感悟
B
祖国和人民
把诗文与其揭示的道理用线连起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出塞》
《夏日绝句》
《延安我把你追寻》
3.揭示的道理
本单元主题感悟
国家只有重用人才,起用良将,
人民才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努力读书,获取知识,才能唤醒中华民族,才能使中国走上振兴之路。
生活条件改善了,科技发展了,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不能丢。
21.塞 秦 征 将 杰
22.崛 范 魏 晰 效 淮 惑 斥
23.蓄 迫 租 纠 缠 邀 扰 拒 签 订
宁 要 妄
24.延 昔 笋 茅 旦 媚
我会认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不要在书上画停顿
字词内容复习
多音字我会读
难:①nàn (灾难) ②nán (难过)
分:①fēn (分开) ②fèn (分量)
宁:①nínɡ(宁静) ②nìnɡ(宁愿)
要:①yāo (要求) ②yào (不要)
还:①huán(还给) ②hái (还有)
厦:①shà (大厦) ②xià (厦门)
将:①jiāng(将来) ②jiàng(大将)
解:①jiě(解放) ②jiè(押解) ③xiè(解数)
21.出塞 塞外 秦国 秦时 征求 出征 龙城飞将 将领 杰出
22.崛起 师范 魏国 清晰 效仿 淮河 淮南 疑惑不解 困惑 训斥
23.蓄须 蓄意 被迫 迫在眉睫 纠缠 邀请 打扰 拒绝 抗拒 签订
签字 订购 宁可 要求 妄想
24.延安 昔日 雨后春笋 茅屋 土炕 一旦 明媚
我会认——我能读准
21.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 雄 项
22.肃 晰 振 胸 怀 赞 效 疑 惑 凡
顾 训 斥
我会写
22.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疑惑
表情 忘怀 果真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我会写——教材后词语表
“的”字短语:
22.严肃的问题 沉郁的表情 热闹非凡的街道 不幸的女人
响亮的回答
23.闻名世界的表演艺术家 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
优厚的条件 滚烫滚烫的额头 胜利的消息 高超的表演艺术
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沦陷的香港 危险的处境 白色的围墙
熟练的国语 火热真挚的心 崇高的敬意 一遍又一遍地朗读
宽敞的屋子 湿润的眼睛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意
24.翩翩归来的燕子 昔日的春光 茁壮成长的小树 叮咚的流水
开荒的 头 讲话的会场 琳琅满目的电器 破旧的茅屋
温热的土炕 宇宙的奥秘 美妙的交响 顶天立地的脊梁
美好的未来 金色的理想 明媚的春光 火红的太阳 梨花的清香
三四字词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之一振 连声赞叹 光耀门楣 若有所思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闻名世界 干干净净 深居简出
细声吟唱 虚度生命 随时随地 斩钉截铁 滚烫滚烫 翩翩归来
琳琅满目 高楼大厦 茁壮成长 毫不犹豫 顶天立地 灿烂辉煌
展翅飞翔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数量词:
一个严肃的问题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一个星期天 一群人
一团烈火 一个同学 一个艺术大师 一两黄金 一场大病
一位好朋友 一个军医 一家航空公司 一所乡村小学 一排树
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 一排的空位 一双双眼睛 一间宽敞的屋子
一排排高楼大厦 一件件家用电器
重点句子练习
本单元好句子归纳整理
(1)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的心中。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3)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比喻句
本单元好句子归纳整理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2)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排比句
本单元好句子归纳整理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3)好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此生!
(4)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5)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
(6)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感叹句
本单元好句子归纳整理
(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2)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反问句
按要求写句子
1.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改为陈述句)
2.梅兰芳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改为转述句)
3. 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缩句)
4.他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改为感叹句)
5.胡须总是被他剃得干干净净的。 (改为“把”字句)
6.你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我不能袖手旁观。 (改为反问句)
7.条件多么优厚。 梅兰芳拒绝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8.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点词造句)
·
·
·
·
·
单元学习目标
园地:
1.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 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3. 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4. 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交流平台
我发现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观潮》《盘古开天地》。
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
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成语
志存高远:指立志高远。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坚强不屈。
英勇无畏:勇敢出众,没有畏惧。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秉公执法: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开的标准执行法律。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
理解词语:
志存高远——周恩来 钱学森
精忠报国——岳飞
大义凛然——李大钊
英勇无畏——邓世昌
视死如归——江姐
铁面无私——包青天
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
补充: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流芳百世 永垂不朽
词句段运用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1)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词句段运用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
(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刮,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2)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刮,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两组句子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加肯定有力,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词句段运用
3.小明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打扫,你提醒他说……
小明,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如果说人人都乱丢垃圾,那清洁工该多辛苦啊!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词句段运用
3.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儿不敢相信地说……
哇,这真的是给我的礼物吗?我真是太开心啦!
别董大
唐代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日积月累
诗意:满天阴沉沉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