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一、历史上的疫病
(一)概念
现代概念: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疫
疫,民皆疾也。——《说文解字》
疫,病流行也。——《字林》
南方多疫,劳者先死。——柳宗元《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吴又可《瘟疫论》
人类疾病 携带抗原体的动物
麻疹 牛(牛瘟)
肺结核 牛
天花 牛(牛痘)
流行性感冒 猪和鸭
百日咳 猪、狗
疫病
“疫病”≠“疾病”(各种疾病的总称)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深入突破,始于农耕文明的诞生。考古学家认为,约1万-2万年前农耕文明产生时就出现了传染病,跟饲养动物有关。科学研究表明病毒出现在30亿年前,比人类出现早得多。
一、历史上的疫病
人 类 历 史 上 的 十 大 瘟 疫
雅典大瘟疫
安东尼瘟疫
查士丁尼瘟疫
14世纪黑死病
美洲大瘟疫
米兰大瘟疫
伦敦大瘟疫
马赛大瘟疫
莫斯科黑死病
第三次大鼠疫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最鼎盛的时代,雅典近1/2的人口死亡。
公元2世纪,天花和麻疹,罗马帝国两位皇帝丧生,近1/3的人口死亡。
公元6世纪,鼠疫,每天数千人死亡,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死亡。
鼠疫,欧洲人口死亡1/3至1/2,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背景之一。
公元16世纪,腮腺炎、天花等,印第安人近九成人口死亡。
1629年-1631年,鼠疫,总共造成意大利约28万人口死亡。
1665年-1666年,鼠疫,1665年9月平均每周死亡7000人。
1720年-1722年,法国马赛突发瘟疫并向周边蔓延,近10万人死亡。
1770年-1771年,鼠疫,导致近20万人死亡,莫斯科陷入瘫痪。
1885年-1950年,波及亚非欧三大洲,死亡人口达千万以上。
一、历史上的疫病
疫病 主要情况
天花 ①古埃及时期:②18世纪欧洲:③中国清朝:
鼠疫 ①6世纪:②14世纪时:
黄热病 17世纪
斑疹伤寒 20世纪早期
西班牙大流感
(二)疫病的表现
一、历史上的疫病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欧洲人口死亡过半。
在墨西哥爆发,美洲、非洲、欧洲国家间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教材82-83页,梳理历史上的疫病。
一、历史上的疫病
(二)疫病的表现
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后死亡率高,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
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故
名“天花”。患者死后,天花病毒
仍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拉美西斯五世
◎康熙帝
材料 《清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一、历史上的疫病
英女王玛丽二世(1662—1694)
沙皇彼得二世11岁登基,1730年15岁死于天花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五(1710—1774)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因为感染者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
人类历史上致命病菌的重要性,可以从欧洲人征服新大陆并使那里人口减少这件事得到很好的例证。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的病菌。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1520年600多名西班牙殖民者征服2500万人阿兹特克帝国;1532年180名西班牙殖民者征服2000万人印加帝国。
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
一、历史上的疫病
(二)疫病的表现
材料 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计》卷6中提到崇祯十六年二月的北京城,“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
(二)疫病的表现
一、历史上的疫病
鼠疫
“鸟嘴医生”: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
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
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爆发鼠疫,死亡军民一半以上。
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
③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④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
⑤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欧洲人口死亡过半,被称为“黑死病”。
农民 阶层
教士阶层
瘟疫动摇了基督教的正统神学,使其失去了在思想上的垄断地位。它不仅使教会失去了在思想方面的专制地位,也使其政治地位逐步衰落。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贵族 阶层
中世纪欧洲的三个阶层
农民必须贵族领主交纳大量地租
黑死病爆发
农民病死, 耕地荒废
农民变成了稀缺劳动力
农民向贵族领主要求更高的待遇
黑死病间接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出血、精神失常等为主要表现,一般在7-9天出现死亡的情况。
斑疹伤寒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斑疹伤寒传播给人。
黄热病★★
斑疹伤寒★★ ★★
西班牙大流感★★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导致2500万-1亿人死亡,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4倍 。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治疗西班牙流感的战地医院
(二)疫病的表现
一、历史上的疫病
1361—1363年欧洲境内第二次大规模鼠疫爆发,年轻人似乎更容易被这次瘟疫夺去生命,欧洲又损失了自己总人口数的10%—20%。此后1369—1371、1374—1375、1380—1390年在欧洲境内多次复发……1369年后,黑死病的重要特征不再是它所带来的高死亡率,而是鼠疫周期性爆发的次数,通常黑死病会在5—10年内爆发一次。15世纪以后以地方病的形式在欧洲一直肆虐到了18世纪。
——李晓光:《黑死病与14—15世纪欧洲社会历史的变迁》
以黑死病为例,归纳疫病爆发的特点:
①频繁性、周期性;
②时空分布不均衡;
③突发性、持续性
④危害大、范围广;
⑤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三)疫病爆发的特点
一、历史上的疫病
(四)疫病的影响
材料4:爱德华·琴纳,英国医生。受牧场挤奶女工的启发。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找到预防天花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牛痘疫苗从此产生了。他的成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免疫学,他是在科学基础上征服传染病的先驱。
材料1:频繁爆发的瘟疫导致了整个帝国不断出现饥荒和通货膨胀,造成了罗马经济生活的极度混乱,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罗马帝国时期,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进步和提高,所以人口的下降就意味着粮食和商品生产的减少。
黑死病使欧洲田地大量荒芜,英格兰地主开始把土地集中起来养羊,“圈地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全球通史》
材料2:“14世纪中叶,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 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黑死病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长沙:岳麓书社,2004.
材料3:黑死病后出现的这种局面更使得教会失去了其在精神和文化上原有的领导地位,为新的思想观念的发展留出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成长出了理性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科学的萌芽,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真切地看到文艺复兴的影子。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史料解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历史上的疫病所带来的影响
影响:
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
思想——精神冲击,信仰危机,客观上可能引起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人文主义)
医学——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会——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卫生意识加强;
一、历史上的疫病
措施 时期 具体实施
重视公 共卫生 古罗马
古中国
探索疫病防治方法 东晋
明代
建立救治机构 西汉后期
隋唐时期
古罗马
近代医学的进步 18C晚期
19世纪
1928年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教材第一子目,梳理历史上人类对疫病的应对措施。
(五)人类对疫病的应对措施
一、历史上的疫病
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此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探究】历史上防治疫病的措施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1、日常注重公共卫生;
3、防治具体措施(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发放药物,病尸焚烧或深埋;开仓放粮,减免赋税;净化环境,群防群治等)值得借鉴;
2、防治(疫苗接种)与救治(药物研发)并重;
3、建立相应医疗机构;
4、健全相关制度;
5、全社会参与、多力量合作。
一、历史上的疫病
(五)人类对疫病的应对措施
二、中医药的成就
年代 人物 中国古代医学、药学著作与成就
战国 扁鹊
汉代 不详
东汉 不详
张仲景
华佗
西晋 王叔和
东晋 葛洪
唐代 孙思邈
官府
宋代
明代 李时珍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黄帝内经》,是中国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麻沸散”,“五禽戏”
《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针灸铜人
《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医学、药学著作与成就
二、中医药的成就
1.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黄帝内经·素问篇》
◎《黄帝内经》书影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战国: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东汉:华佗创制“麻沸散”及“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
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
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
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
他国家所接受。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他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shù)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针灸铜人
北宋时期出现的针灸铜人,是医学教学模型。铜人内部注水,人们用黄蜡密封铜人外表的孔穴,如针灸准确,水从孔穴深处。针灸教学模型的使用,代表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发展水平。
针灸优点: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张仲景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为群众诊治。对于他的举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先生,用来纪念张仲景。张仲景后来在冬至这一天去世,又因为他是在冬至这一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人们在冬至这一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
坐堂大夫
3.中药典籍整理
(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中药药柜
◎《本草纲目》书影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王世贞《本草纲目》原序
【学思之窗】根据材料,谈谈对《本草纲目》体例特点的认识。
①全书框架一目了然;
②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图像、功用全面;
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
④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禆补缺漏。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本草纲目》书影
二、中医药的成就
年代 人物 中国古代医学、药学著作与成就
战国 扁鹊 “望、闻、问、切”
汉代 不详 《黄帝内经》,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东汉 不详 《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西晋 王叔和 《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唐代 孙思邈 《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官府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宋代 针灸铜人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脉相承
不断发展
重视临床经验总结;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辨证施治
形成独具特色的医学遗产
(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思考点】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特点:
(1)重视临床经验;
(2)辩证施治,药食同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3)形成了独特的医学遗产,如针灸、 推拿、食疗;
(4)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
(5)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二、中医药的成就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4)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3)中医药工作者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青蒿素);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止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0年5月,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收录发表了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论文最新研究成果:中成药连花清瘟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疗效。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1、背景:
2、成就: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一)近代西医的发展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
①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
②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③西医院校建立,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大量西医人才。
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1892年7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1904年9月,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因西医误诊病逝
◎1940年建成的华西医院及医学院
◎1926年3月,晚年梁启超在协和“误诊”造成巨大社会影响
(二)西医在华的传播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
②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
③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
④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
特点:
①医疗卫生体系逐渐近代化;
②具有渐进性、复杂性、理性化的趋势;
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④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⑤出现中西医并存的新格局;
⑥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西医东渐”
的途径与反响》
说明近代西医传入的背景,及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入华之传教医师,以宗教之热忱,满怀人道主义者不乏其人。他们不仅视治病为己任,还将吸烟、饮酒、赌博、缠足、卖淫以及道德堕落等社会陋习的革除,看作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因为这些皆与基督教教义相背,对于身为专业医师的教士来讲,还因为关注到与此相关的疾病和死亡。 …因此,公共卫生的展开,与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是分不开的。正是在传教士影响下,清末新政时期,中国中央政府及各地自治政府开始关注医疗卫生事业。——何小莲《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
改善公共卫生,革除陋习
【思考点】西医的传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事实上,国人西医观的改变,不仅仅是人们医学观的历史变迁,它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理性思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则是国人对于西医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张孙彪《中国近代医学社会史探微》
促进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启迪民智
具体而言,往往是先有教会医院,后有中国自创的新式医院;先有教会医学院校,后有中国自创的西医学院校;先有传教士医药团体,后有华人医药团体;…总之,西方医学体系输入中国并确立在中国医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与基督教医学传教士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分不开的。因此可以说,基督教在华医药事业推动了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杜志章《论近代教会医药事业对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在这次生存抗争中幸存下来的中医界,为了谋求自身之生存,不得不开始对中医理论进行革新和改良,不得不接受中医科学化主张,自觉地进行中医科学化尝试。同时,西医界在这次论争中尽管未能达到废止旧医之目的,但却迫使中医自身进行改良,并开始走上科学化道路未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促进医学现代化发展
促使中医自我改良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拓展:中西医的理念有何不同?
起源与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起源于阴阳五行等,发展取决于前人的总结经验。
西医形成发展依赖于药物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研究疾病的观念 中医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治疗疾病注重经验。
西医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诊断方法的不同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西医借助医疗器械诊断。
治疗方法的不同 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治疗。
西医通过手术等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优势不同 中医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病。
西医优势在于治疗急性病和器质性疾病。
【合作探究】
材料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逍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澶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建国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当代价值:
①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
古代的疫病
中医药成就
西医的传播
西医概念
传播过程
传播影响
有利于医学近代化发展
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启迪民智,改变陋习
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
文化侵略,过于否定中医
明末清初传入,影响有限;近代后,影响扩大
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
古代成就
现代成就
重大疫病
疫病影响
疫病防控
天花、鼠疫、伤寒、流感
隔离、派药、预防、赈恤、接种
政治:威胁统治,导致王朝更替
经济:生产停滞,饥荒严重
文化:新思想萌芽
社会:人口死亡,社会秩序混乱
军事:影响战争成败
中西医结合,设立中医院,走向世界
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诊治疾病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