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3 21: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单元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科学探究的方法
1.两种变化
2.两种性质
3. 用途与性质间关系
4.性质与变化的判定
走进化学实验室
1.探究蜡烛的燃烧
2.探究呼出气体成分
3.对比法
4.控制变量
1.仪器的分类及作用
2.仪器的用途
3.实验的基本操作
4.实验安全知识
1
复习导入
第一单元(综述)
1.教材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注重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化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2.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
2
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知识构建
3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4.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的判断。
5.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6.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复习
目标
复习重点
1.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变化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复习目标
4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知识点1-1、化学的概念
绪言
知识点1-2、化学的作用
1、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③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④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点1-3、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和强大。
②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染料等。
2、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
①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②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即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研究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利用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①纳米技术
②绿色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造纸术和和黑火药
1、“四大发明”中哪些技术与化学联系紧密?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难点突破
【典型例题】1.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C
【解析】破布捣烂、活字排版、航海导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2.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了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五分之一
B.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C.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D.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A
【解析】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纯碱的“侯氏制碱法”,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最早发现使用“石蕊”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1-1、物质的变化(高频考点)
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____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____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微观现象 构成物质的粒子__ __,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发生的变化 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_,变成其他粒子
宏观现象 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变色等现象
区别 是否有____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____________,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没有

不变
发生变化
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点1-2、物质的性质(高频考点)
物质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__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 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助燃性等
区别 是否通过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 化学
化学
化学变化
①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有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过程;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属性和性能,往往使用“能”“会”“易”“可以”等字眼。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物质的性质。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烟”: 指的是固态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现象。如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雾” :指的是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现象。如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实质上是盐酸的小液滴)
“火焰”:是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气态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如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实际上是硫磺在加热时先变成液体,再变成硫磺蒸气,硫磺蒸气再被点燃。)
“光”:固体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易错混淆
【典型例题】1. (2022湖南娄底中考)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C
【解析】
A、总装调试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燃料注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C、点火发射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船箭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典型例题】(2022辽宁铁岭葫芦岛中考)下列关于物质 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B. 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C.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降低水的硬度
D.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A
【解析】A、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D、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可用于除去油污,不可用于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1、认识常见仪器
知识点二 常见化学仪器
1.反应容器
2.贮存仪器
知识点2-1、认识常见仪器
3.取样仪器
4.夹持仪器
知识点二 常见化学仪器
知识点2-1、认识常见仪器
知识点二 常见化学仪器
5.其他仪器
【典型例题】1.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药匙 B.铁夹
C.坩埚 D.滴瓶
D
【解析】A、该仪器是燃烧匙,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B、该仪器是试管夹,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C、该仪器是蒸发皿,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D、该仪器是滴瓶,名称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典型例题】2.以下有关仪器的用途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作反应容器 B.广口瓶存放液体
C.称量固体药品 D.熄灭酒精灯
A
【解析】A、试管可以作反应容器,故A选项正确;
B、广口瓶存放固体药品,故B选项错误;
C、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左物右码,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选项错误;
D、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将灯帽扔下盖上,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1)“三不” 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用剩药品处理原则: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固体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__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1. 块状药品的取用: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__________________,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_________,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__________,然后使试管________起来。
广口瓶
药匙
镊子
横放
慢慢地竖立起来
倾斜
试管底部
直立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液体药品取用
A.大量液体------倾倒法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具体操作如下: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将试管口和试剂瓶口互相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液体,完毕后残留在瓶口的液体要用试管口轻刮一下,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液体药品取用
B.定量液体------量取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放平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量筒的读数
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知识点3-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液体药品取用
C.少量液体------滴加法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物质的加热
A.酒精灯的使用要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4)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知识点3-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物质的加热
B.物质的加热
(1)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2)给固体加热;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仪器的连接
A.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B.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仪器的连接
C.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知识点3-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5.仪器的洗涤
A.试管的洗涤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B.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典型例题】1. 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取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B.不能闻药品的气味
C.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D.不能把药品带出实验室
B
【解析】
A.有些药品有毒,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符合题意;
B.可以用手慢慢扇动然后闻气味,不能直接把鼻子凑到药品上闻药品的气味,符合题意;
C.实验室药品不能通过尝药品的味道来认识药品,不符合题意;
D.不能把药品带出实验室,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典型例题】2.下列关于取用药品和药品的用量,说法不正确的( )
A.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把粉末状药品装入试管中也可借助纸槽
B.取完药品后,盖上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C.倾倒液体时,只要小心,瓶口不一定要紧挨着试管口
D.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所取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C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把粉末状药品装入试管中要用纸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B、取完药品后,为防止污染试剂,应盖上瓶塞,为了便于取用,应将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口一定要紧挨着试管口,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D、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所取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典型例题】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 取用固体
C.取用固体 D.滴加液体
D
【解析】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
B.药品得用药匙或镊子取用,不能用手拿,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装块状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D.夹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试剂,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烧杯中的液体药品
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为避免浪费,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D.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时,直接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B
【解析】A、烧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 管底部,炸裂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 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D、玻璃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 管内,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典型例题】5.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D. 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
B
A.被加热液体的量太多,加热时沸腾,可能会喷出,发生危险,A说法合理;
B.加热时,要求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B说法不合理;
C.开始加热时,要求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C说法合理;
D.加热后,要求不能使试管立即接触冷水,防止试管遇冷水炸裂,D说法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