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一)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一)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0: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期末总复习(一)
知识目标
1. 复习文言文及名著阅读内容。
2. 复习现代文阅读相关内容。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脉络
期末复习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名著阅读
清晨,随着同学们陆续走进校园,这里的静mì(① )慢慢散去。
朗朗书声如花朵般次第zhàn(② )放。
此时此景,不由得让人感kǎi(③ ):清晨真好!晨读真美!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1. 根据意思及拼音写出汉字。



方 法提炼
对汉字的认读拼写,主要是对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的字词;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知识精讲
繁花嫩叶 暖和安适 淅淅呖呖 披蓑带笠
顷盆瓢泼 高邈深远 呼朋引伴 秋风箫瑟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依次找出来并改正。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4. 下列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D
A.我对小周说:“我们刚认识,很希望能成为你朋友,不知道可否赏光起去吃顿饭?”
B.某作家说:“王先生,奉上新近出的一本拙著,请惠存!”
C.刘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提问。”
D.“您约我莅临贵校参观采访,我很乐意。”某报记者在给某校校长的便条上这样写道。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高论: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高朋:高贵的朋友;高邻:称呼邻居或邻国。
“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问人年龄;贵恙:称对方的病;
“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其它敬词:壁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俯就: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斧正:请对方修改文章;恭候:用于等待对方;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雅正:把自己的书画等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鼎力:用于向对方表示感谢;华诞:称对方的生日;海涵:称对方写的字或画的画。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C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油然而生
①雪是雨的凝结。《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雨”作为下雪的动词,也体现出“雪”和“凝雨”的关系,往时的“杨柳依依”与来时的“雨雪霏霏”两相映照,也让人对岁月流逝的伤感__________(跃然纸上/油然而生)。闻一多在《雪》中写道:“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件大氅,轻轻地将憔悴的世界,从头到脚地包了起来。”高邈深远的夜空中飘落了仿佛能包裹天下的大雪,在安详静谧的意境中透出温柔敦厚的士子情怀。
②雪是丰年的使者。“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福瑞的雪是四更时北风带来的丰收,草灯下未写完的桃符,尚未举起的酒杯,是来年的期盼和诗意的愿景。
③雪更是君子高洁、澄澈的人格象征。所谓“神似初霜意如雪,目若秋水韵为冰”,雪象征了洁净精微的气韵精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作者借助笔下________(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的雪景,寄托了对那种既纯且美的理想人格的怜惜咏赞。
(1) 第①、③段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美不胜收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2)第②段中的“桃符”即为“春联”,又称“对联”,以其对仗工整、用词精妙,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喜爱。请为《咏雪》中的“谢安雪日讲论文义”选择合适的下联( )
A.元方门外驳斥友人 B.孔子杏坛传道授业
C.贾岛月夜推敲语词 D.鲁迅三味书屋习字
C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3)闻一多在《雪》中写道:“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件大氅”,而在《世说新语》的《咏雪》中,谢太傅次兄的儿子谢朗说雪“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太傅长兄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则说雪“未若柳絮因风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的“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件大氅”是说雪下得很小,稀稀拉拉的。
B.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是说雪大体可以和把盐撒在空中相比。
C.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是说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D.三个人都用了比喻的修辞,都把自己眼中飘雪的景象描述了出来。
A
重点字词的掌握
知识点1
知识精讲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拉,牵
越过
反省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B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一章强调在复习旧知识时要有新的收获。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章讲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特别高兴,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乙文中的哪句话(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传不习乎 D.人不知而不愠
B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世说新语 规箴》)
【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 为政》)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汉元帝时官至魏郡太守。②举直错诸枉:举,提拔。错,通“措”,置。枉,不正直。这句话的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房与汉元帝共论 (讨论) B.因问帝 (因为)
C.幽、厉之君何以亡 (灭亡) D.所任何人 (任用)
B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2.下列加点“而”字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不忠而任之
A.相委而去(《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B.温故而知新(《论语 为政》)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学而》) D.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而》)
C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
亡国的君主,各自都认为他的臣下是贤能的。哪里是明知不忠还要任用他呢?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4.京房规劝君主,为什么要从周幽王、厉王说起?上面两段文字都提及治国的问题,请简要概括它们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从周幽王、厉王说起,可以层层铺垫,设机巧引君入瓮。他把自己想说的道理引导对方说出来;用语含蓄委婉,善于引导,达到劝谏的目的,有四两千斤之妙。共同的治国主张:提拔任用正直无私、忠诚的人。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方法提炼
中学文言文的学习要注意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字词的积累;也就是平常上课时,老师提问或要求大家圈画起来的那次词语;其次是不同于现代人表达的积累句子: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要在大量句子积累上理解句子语法,培养出文言语感。再次要对文言文中一些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和积累,比如官职名、天文地理的表达方式等。这是学习文言文三个基本抓手。
文言文的掌握
知识点2
知识精讲
【甲】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世说新语 规箴》)
【乙】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 为政》)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汉元帝时官至魏郡太守。②举直错诸枉:举,提拔。错,通“措”,置。枉,不正直。这句话的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把他们)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各题。
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济南的冬天“理想的境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小山围着济南,像个小摇篮,暖和、安宁;
②下小雪的济南,美丽动人,十分可爱。
③古老的济南像张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2.下列梳理第③自然段中写景顺序的各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整把--只有--天上山上 B.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C.有的地方--有的地方--一道儿一道儿 D.城里--城外--卧画
B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各题。
3.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穿上”是动词,是人才有的动作,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穿上”二字将山人格化,使山富有灵气,写出济南冬天小山的可爱与秀气,同时化静为动,使画面极具动态感,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和小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冬天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①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从词性的角度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把小山拟人化,小山仿佛人一样有爱心,写出了小山的外形特征、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热爱。
方法提炼
修辞赏析题,该类题目可以使用“点-析-评”的思路回答。首先点出使用手法并加以解释;第二步使用效果词来分析对象特点;最后总结概括句子所传达的作者情感、主旨道理。
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各题。
4.以下这段文字与选文都写到了冬雪,请说说两者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内容】老舍写冬天小雪时着重描写小山雪景的优美,而鲁迅写冬雪更多是为捉麻雀这一童年活动作背景做描写铺垫。
【情感】老舍表达了对济南冬雪及小山的喜爱赞美,鲁迅表达的则是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追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各题。
1.俞文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下列作品排序( )
①《世说新语》 ②《论语》 ③《天净沙 秋思》 ④《次北固山下》
D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2.《朝花夕拾 小引》中鲁迅写到:“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在你看来,作者为什么要更改书名?请结合书中某个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题目“朝花夕拾”运用了比喻,更显含蓄,而且富有文采,还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旧事重提”则比较直白,且无法体现书中蕴含的感情。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3.《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B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1)《朝花夕拾》中描写了鲁迅童年生活片段的篇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其中两个即可)。
4.名著阅读
《狗·猫·鼠》
《五猖会》
(2)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句中“他”是_________________(人名),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藤野先生
实事求是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4.名著阅读
(3)“我有一种丹,”有一回A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A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文中的A先生是______________,作者详细的回忆了该名医的行医开方,目的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陈莲河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4)衍太太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长大后才逐渐发现她是______________的人。
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自私虚伪
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范爱农》两篇,主要记述了鲁迅到日本留学和回国后的经历。
B.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C.《狗 猫 鼠》描写了作者仇恨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D.《朝花夕拾》中我“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E.《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都再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4.名著阅读
BD
名著阅读
知识点3
知识精讲
期末复习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名著阅读
字词的音形义
课内文言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
课外延伸拓展:同出处、同主题、同文言现象
内容概括、手法作用
《朝花夕拾》
本课小结
本讲方法归纳
对汉字的认读拼写,主要是对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的字词;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中学文言文的学习要注意文言实词、虚词以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字词的积累;也就是平常上课时,老师提问或要求大家圈画起来的那次词语;其次是不同于现代人表达的积累句子: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要在大量句子积累上理解句子语法,培养出文言语感。再次要对文言文中一些文化现象有所了解和积累,比如官职名、天文地理的表达方式等。这是学习文言文三个基本抓手。
修辞赏析题,该类题目可以使用“点-析-评”的思路回答。首先点出使用手法并加以解释;第二步使用效果词来分析对象特点;最后总结概括句子所传达的作 者情感、主旨道理。
本课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