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三)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I—127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 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 ②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 ④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 向海洋中排放含N的废水不会影响N含量
2. 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 丹桂飘香
B. 漂白粉消毒
C. 牛奶变酸
D. 盐酸除锈
3. 馒头、面条是我国北方老百姓的主食,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 (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纤维素
4. Sr(Sr,中文名“锶”)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池的能量来源。下列关于Sr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为90
B. 中子数为52
C. 质量数为38
D. 核外电子数为90
5.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 KCl溶液
B. Fe(OH)3胶体
C. Na2SO4溶液
D. FeCl3溶液
6. 下列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
A. 天然气——CH4
B. 铁红——Fe3O4
C. 生石灰——CaCO3
D. 纯碱——NaHCO3
7. 辉铜矿冶炼铜包含反应Cu2S+O22Cu+SO2。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氯化镁的电子式:Mg2+
B. 乙烯的结构简式:H2CCH2
C.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a2SO4的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
9. 下列离子能与H+、Ca2+、Cl-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的是 ( )
A. K+ B. OH-
C. Ag+ D. C
10. 下列属于蒸发结晶装置的是 ( )
A B C D
11. 下列物质反应时,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 碳与二氧化碳 B. 铝与氧化铁
C. 甲烷与氧气 D.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5题。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指CO2的排放与吸收总量相当。
12. 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
A. 多乘坐燃油车出行
B. 焚烧农田秸秆
C.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
D. 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13. 造成温室效应的CO2属于 (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14. 标准状况下,11.2 L CO2气体的物质的量约为 ( )
A. 22 g
B. 0.5 mol
C. 3.01×1023
D. 44 g/mol
15. 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增大压强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 增大CO2的浓度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 达到化学平衡时,CO2能全部转化为CH3OH
16. 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甲烷与甲醇(CH3OH)
B. 乙醇与乙酸
C. 正丁烷与异丁烷
D. 乙烯与乙炔(C2H2)
17. 某种飞船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发生反应:2N2H4+N2O43N2+4H2O,反应温度可高达2 700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2H4发生氧化反应
B. N2O4被氧化
C. N2O4是还原剂
D. N2H4表现出氧化性
18.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易挥发
B. 能与NaOH反应
C. 极易溶于水
D. 与Na反应时,不如水剧烈
19. 下列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
A. 油脂 B. 淀粉 C. 蔗糖 D. 葡萄糖
20. 下列物质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C+2H+CO2↑+H2O表示的是 ( )
A. Na2CO3溶液与足量稀盐酸
B. Na2CO3溶液与足量CH3COOH溶液
C. 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
D. NaHCO3溶液与足量稀硝酸
21. 下列关于碳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受热易分解
B. 具有漂白性
C. 不与氢氧化钙反应
D. 水溶液呈碱性
22. 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B. 铝合金可用于制作门窗
C. 硅单质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3. 下列关于N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通常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C. 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
D.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4. 下列有机物间的转化可通过取代反应实现的是 ( )
A. CH4CO2
B. CH3COOHCH3CH2OOCCH3
C. CH3CH2OHCH3CHO
D. CH2CHClCH3CH2Cl
25.
已知汽车尾气处理反应能量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断开碳氧键放出热量
C. 形成N≡N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
D.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6.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用浓硫酸干燥NH3
B. 用Fe在Cl2中燃烧制备FeCl2
C. 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NO2
D. 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27.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且同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X、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B. 原子半径:r(Z)C. 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D. 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强
28. 下图是一种综合处理 SO2尾气(其中SO2体积分数为0.336%)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Fe2(SO4)3溶液在上述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
B. “吸收”后溶液的pH低于“氧化”后溶液的pH
C. 理论上,“吸收”消耗的SO2与“氧化”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 处理100 L含SO2体积分数为0.336%的尾气,“吸收”过程中转移电子0.015 mol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6分。
29. (6分)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
(1)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填名称)。
(2) 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
(3)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该过程中乙烯发生了 (填“取代”“加成”或“氧化”)反应。
(4) 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5) 区分甲烷和乙烯两种气体的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实验可选用的试剂:稀盐酸、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0. (10分)一种利用ClO2生产NaClO2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工艺如下:
(1) “反应Ⅰ”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尾气吸收”过程,发现温度较低时吸收效果好,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改变吸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欲使反应在0~5 ℃下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
(3) 为了测定获得产品中NaClO2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① 准确称取1.000 g上述产品,溶于水配成100.00 mL的溶液。
② 取10.00 mL待测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Cl+4I-+4H+2H2O+2I2+Cl-,杂质不与I-反应。
③ 向②中所得溶液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再加入0.200 0 mol/L Na2S2O3溶液,当溶液由蓝色刚好变为无色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已知:I2+2S22I-+S4)。
计算该样品中NaClO2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游离态的氮指零价态的氮,有氮气,A错误;②中氮气转化为铵根离子,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B正确;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氮元素被氧化,C错误;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N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的含量,D错误。
2. A 解析:A项,指分子在运动,属于物理变化;B项,利用次氯酸钙的氧化性,属于化学变化; C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盐酸与Fe2O3反应而除去锈,发生化学反应。
3. A 解析:馒头、面条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其属于糖类物质。
4. B 解析:由原子组成表示可知Sr的质子数为38,质量数为90,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也为3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90-38=52。
5. B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6. A 解析:铁红为Fe2O3的俗称,B错误;生石灰是CaO的俗称,C错误;纯碱是Na2CO3的俗称,D错误。
7. B 解析:该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8. D 解析:氯化镁的电子式:
]-Mg2+]-,A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H2CCH2,B错误;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氧离子,C错误。
9. A 解析:H+与OH-、C不能大量共存,Ca2+、C,Cl-、Ag+不能大量共存,A正确。
10. B
11. A 解析: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CO,是吸热反应,A正确。
12. C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3. D
14. B 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故11.2 L CO2为0.5 mol。
15. A 解析:增大压强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增大CO2的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D错误。
16. C 解析:正丁烷与异丁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17. A 解析:N2H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在反应中失电子变为0价,因此N2H4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4,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变为0价,因此N2O4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18. B 解析:乙醇是一种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的易挥发液体,没有酸性,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乙醇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但不如水与钠反应剧烈。
19. B
20. A 解析:醋酸是弱酸,离子反应中不能拆,B错误;石灰石是难溶物,离子反应中不能拆,C错误;碳酸氢钠在水中电离为HC和Na+,HC不能拆成C和H+,D错误。
21. D 解析:Na2CO3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碳酸钠又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Na2CO3可以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碳酸钠没有漂白性。
22. C 解析: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3. B 解析: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不是化合反应。
24. B 解析:CH3COOH可与CH3CH2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一种取代反应)生成CH3CH2OOCCH3(乙酸乙酯)。
25. A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A正确。
26. C 解析: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A错误;生成物为氯化铁,B错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D错误。
27. D 解析:X、Y、Z、W四种元素依次为N、O、S、Cl。O、N可能形成NO、NO2等化合物,A错误;S、Cl处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但Cl的核电荷数多于S,故原子半径:r(Cl)28. D 解析:吸收、氧化过程依次发生反应:① 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② 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①消耗Fe2(SO4)3,反应②又生成Fe2(SO4)3,可知Fe2(SO4)3溶液在上述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A正确;反应①生成酸,反应②消耗酸,所以“吸收”后溶液的pH低于“氧化”后溶液的pH,B正确;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2H2SO4,C正确;未告知所处的状况,无法计算,D错误。
29. (1) 碳碳双键 (2) CH3CH3 (3) 氧化
(4) CH2—CH2 (5) 分别把两种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如果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通入的气体为乙烯;如果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褪色,则通入的气体为甲烷
解析:(2) 乙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3)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故乙烯发生氧化反应。(4) 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断开一个键,然后彼此相连,形成高分子化合物。(5)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不反应。
30. (1) 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 (2) 给装置加冰水浴 缓慢通入ClO2
(3) 根据I2+2S22I-+S4
得关系式:I22S2S
n(I2)=
=
=2.000×10-3 mol
n(NaClO2)=n(I2)=1.000×10-3 mol
w(NaClO2)
=×100%=90.50%
解析:(1) NaClO3、S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2) 结合题给信息可知,欲使反应在0 ℃~5 ℃下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给装置加冰水浴或缓慢通入Cl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