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化学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3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化学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4 11:0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
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Ba—137 Mn—55 I—12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 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上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新型镁锂合金材料。新型镁锂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 强度小  B. 密度小 
C. 易熔化  D. 化学性质活泼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盐水 B. 稀盐酸
C. 液氯 D. 氨水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葡萄酿酒  B. 车胎爆炸 
C. 石油分馏  D. 海水晒盐
4. 下列均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 白酒  B. 雪碧 
C. 豆浆  D. 料酒
5. N是常用于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7”是指该原子的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原子个数  D. 质量数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B. NaCl的电子式:N
C. F-的结构示意图:
D. 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OH-
7.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是一种矿物,CaCO3属于 (  )
A. 单质 B. 酸
C. 盐 D. 碱
8. 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
A. 磁性氧化铁——Fe3O4 
B. 苏打——Na2SO4
C. 酒精——CH3OH 
D. 胆矾——CuSO4
9. 实验室中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
A. 锥形瓶 B. 试管 C. 分液漏斗 D. 容量瓶
10. 在含有大量的Ba2+、OH-、N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 C  B. Cl- 
C. H+  D. Fe2+
11. 下列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  )
A. H2 B. NH3
C. Cl2 D. SO2
12. 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 Cl2  B. CaO 
C. N2  D. H2S
13. 下列物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
A. 蚕丝 B. 聚氯乙烯
C. 聚乙烯 D. 油脂
14.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 二氧化硫  B. 氮气 
C. 二氧化氮  D. 氨气
15.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 O2和O3
B. CH3CH2OH和CH3COOH
C. CH4和CH3CH2CH3
D. CH3CH2CH2CH3和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
C. 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乙醇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20题。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颜色为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使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窒息等症状。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咳嗽。工业上常用管道输送氯气,管道工人经常用浓氨水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反应的原理:3Cl2+2NH3N2+6HCl、NH3+HClNH4Cl,总反应:3Cl2+8NH3N2+6NH4Cl,若看到有白烟产生说明输送氯气管道发生泄漏。
17. TiCl4+4NaTi+4NaCl,属于 (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8. 用氨气检测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3Cl2+8NH3N2+6NH4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l2得电子 
B. Cl2是氧化剂
C. N2是氧化产物 
D. NH3被还原
19. 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3Cl2+8NH3N2+6NH4Cl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增大Cl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减小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 及时将生成的NH4Cl移出可加快反应速率
20. 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C. 钠在氯气中燃烧 
D. 电解熔融氯化钠
2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CaCO3与盐酸反应:C+2H+H2O+CO2↑
B. Cl2与NaBr溶液反应:Cl2+2Br-2Cl-+Br2
C. Cu与FeCl3溶液反应:Cu+Fe3+Cu2++Fe2+
D. Zn与CH3COOH溶液反应:Zn+2H+Zn2++H2↑
22. 对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墨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电子由石墨极经外电路流向锌极
D. 该装置的总反应为Zn+2H+Zn2++H2↑
23. 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2CH3CH2OH+O22CH3CHO+2H2O 
B. H2CCH2+Br2CH3CHBr2
C. CH4+Cl2CH2Cl2+H2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
2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用碱石灰干燥氯气 
B. 用品红溶液鉴别CO2和SO2
C. 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碳酸氢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25. 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同主族,Y与W同主族,且X的原子半径小于Y,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YB. 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26. 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
B. 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
C. 将过量的S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SO2不能漂白石蕊
D.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7. 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浓硝酸只具有酸性
B. 浓硝酸只具有还原性
C. 稀硝酸具有氧化性 
D. 稀硝酸能用铝制容器盛放
28. 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0~a范围内,只发生H++OH-H2O
B.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2H+H2O+CO2↑
C. a=0.2
D. 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
29. (6分)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 为提高溶解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2) 加入H2O2的目的是            。
(3) 加入锌粉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0. (10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 取样、氧的固定
a.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b. 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
c. 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和2 mL 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 酸化、滴定
d. 搅拌,并向烧瓶中加人2 mL硫酸无氧溶液至MnO(OH)2被I-还原为Mn2+,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 在暗处静置5 min后,取一定量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I22I-+S4),记录数据。
f. 重复e中滴定操作2~3次。
g. 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的简单操作为    。
(2) 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 “氧的固定”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步骤e”中,用a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若200 mL水样经处理后,共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 mL,求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多少mg/L(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新型镁锂合金具有密度小、耐腐蚀、硬度大的性质,B正确。
2. C
3. A 解析:葡萄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石油分馏、海水晒盐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4. C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A、B、D都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豆浆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5. A
6. C 解析:乙醇的分子式:C2H6O,A错误;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OH-,D错误。
7. C 解析: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8. A 解析:苏打的化学式Na2CO3,酒精的化学式C2H5OH,胆矾的化学式CuSO4·5H2O,B、C、D错误。
9. C
10. B 解析:C与Ba2+不能共存,A错误; H+不能与OH-大量共存,C错误;Fe3+不能与OH-大量共存,D错误。
11. A 12. B
13. A 解析: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聚乙烯、聚氯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C错误;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14. B
15. C 解析:O2和O3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不是同系物,A错误;CH3CH2OH和CH3COOH的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B错误;CH4和CH3CH2CH3,二者结构相似,分子间相差2个CH2原子团,二者都属于烷烃的同系物,C正确;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错误。
16. D 17. A
18. D 解析:Cl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A、B正确;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N2是氧化产物,C正确,D错误。
19. A 解析:增大Cl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减小N2的浓度、降低温度都使反应速率减慢,B、C错误;NH4Cl是固体,及时将生成的NH4Cl移出不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
20. D 解析: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A、B、C错误;D正确。
21. B 解析:A反应中碳酸钙为难溶物,不可以拆,A错误;C反应配平不正确,方程式左右两边电荷总数不等,C错误;D反应中CH3COOH为弱酸,不可以拆开,D错误。
22. D 解析: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是正极,电子从锌极经外电路流入石墨极,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的总反应为Zn+2H+Zn2++H2↑,D正确。
23. A 解析: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B错误;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C错误;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D错误。
24. B 解析:碱石灰与氯气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A错误;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B正确;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错误;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25. C 解析:X、Y、Z、W依次为H、O、Na、S,原子半径:O26. A 解析:SO2被硝酸氧化生成S,S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产生的沉淀是BaSO4,A错误;溴具有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则溴被还原,所以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B正确;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H+而使其溶液呈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试液,C正确;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和NaHCO3反应生成H2CO3,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D正确。
27. C 解析:浓硝酸具有酸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在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铝、铁等金属钝化,稀硝酸也具有氧化性,但不能使金属钝化,C正确。
28. D 解析:在0~a范围内,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A错误;ab段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H2O+CO2↑,B错误;生成n(CO2)=0.01 mol,由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ab段消耗HCl为0.01 mol,消耗盐酸体积为0.01 mol÷0.1 mol/L=0.1L,故a=0.4-0.1=0.3,C错误;由碳原子守恒可知n(Na2CO3)=n(CO2)=0.01 mol,b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由氯原子守恒可得n(NaCl)=n(HCl)=0.4 L×0.1 mol/L=0.04 mol,由钠离子守恒:n(NaOH)=n(NaCl)-2n(Na2CO3)=0.04 mol-2×0.01 mol=0.02 mol,故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正确。
29. (1) 适当提高溶解温度(或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将电池铜帽粉碎、充分搅拌等) (2)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促使铜的溶解 (3) Zn+Cu2+Zn2++Cu
30. (1) 将水煮沸后冷却 (2) 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3) 2Mn(OH)2+O22MnO(OH)2 (4) 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40ab
解析:(1) 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的氧气的简单操作为将水煮沸后冷却。(2) 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3) “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4) 淀粉遇碘变蓝色,选择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由O2~2I2~4S2得
n(O2)=,
m(O2)=×32 g/mol=8ab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40abmg/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