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二)
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导致空气污染的是 ( )
A. NO2 B. CO2
C. NO D. SO2
2.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英裔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与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共同获得此奖,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中用到的LiCoO2属于 ( )
A. 氧化物 B. 碱
C. 盐 D. 酸
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
A.生石灰——CaO
B. 绿矾——CuSO4·5H2O
C. 醋酸——C2H5OH
D. 熟石灰——CaSO4
4. 下图仪器中名称为锥形瓶的是 ( )
A B C D
5. 标准状况下,0.1 mol CO2的体积约为 ( )
A. 0.56 L B. 1.12 L
C. 2.24 L D. 3.36 L
6.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反响很大。“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之一: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
A. 玛瑙
B. 玻璃
C. 钛合金
D. 涤纶
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浓硝酸在空气中变轻
B. 浓硫酸在空气中变重
C. 烧碱在空气中变重
D. 蒸馏海水获得淡水
9. 下列物质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 NaCl B. MgO
C. H2O D. K2O
10.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 氯化氢的电子式:H+]-
B. 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3
C.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Fe2(SO4)32Fe2++3S
11. 关于反应4Fe(OH)2+O2+2H2O4Fe(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O2发生还原反应
B. Fe(OH)2被还原
C. H2O发生氧化反应
D. H2O是氧化剂
12. 下列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制取NH3 B. 干燥NH3 C. 收集NH3 D. 处理尾气
13. 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含有丰富的 ( )
A. 纤维素 B. 淀粉
C. 蛋白质 D. 油脂
1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B. 用铁在氯气中燃烧制备氯化亚铁
C. 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备少量NO
D. 用加热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15. 在含有大量的Ca2+、 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 C B. OH-
C. Ag+ D. N
1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盐酸:Ca(OH)2+2H+Ca2++2H2O
B. 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H+CO2↑+H2O
D. 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17.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乙醇和乙酸
B. 金刚石和石墨
C. 12C与14C
D. 和CH3CH2CH2CH3
18.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易溶于水
B. 属于有机高分子
C. 能发生加成反应
D. 与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19. 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 CH4+2O2CO2+2H2O
B. CH2CH2+HBr→CH3CH2Br
C. 2CH3CH2OH+O22CH3CHO+2H2O
D.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0. 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铝还原氧化铁
D.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21. 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4Fe +3O2+XH2O2Fe2O3·XH2O速率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 增大O2的浓度能加快生锈速率
B. 潮湿环境中铁生成速率更快
C. 升高温度能加快生锈速率
D. 干燥空气中铁生锈速率更快
22. 锂电池放电的装置如图,电池反应为4 Li+FeS2Fe+2 Li2S,LiPF6是电解质,SO(CH3)2是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极是正极
B. 电子从b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a极
C. Li+向b极迁移
D. 可用水代替SO(CH3)2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3~26题。
联合国认为提升化学的全球认知至关重要,并将距离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的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In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
23. 核素In,该原子的质量数是 ( )
A. 49 B. 66
C. 115 D. 164
24. N和P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ⅤA族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
A. 质子数
B. 电子层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25. 判断O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 )
A. 氧气与氢气化合比硫与氢气化合更容易
B. S的熔点高于氧气
C. 常温下,氧气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
D. H2S的酸性强于H2O
26.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与X原子的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Y的单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Z是金属性最强的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WB. W、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C. W与X可形成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27. 下列有关浓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常用浓硝酸与金属锌反应制备氢气
B. 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金属铝钝化
C. 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
D. 浓硝酸易挥发,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28. Cu(NO3)2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Cu(NO3)22CuO+4NO2↑+O2↑,将所得气体充满一干燥烧瓶(标准状况),再将烧瓶倒置于水中,过较长时间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为(假设烧瓶中的溶质不扩散到外面) ( )
A. mol/L B. mol/L
C. 0 mol/L D. mol/L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
29. (6分)某化工厂制备净水剂硫酸铁铵晶体[NH4Fe(SO4)2·6H2O]的一种方案如下:
(1) 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
(2) 检验硫酸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常加入 溶液加热检验,产生的气体常用 检验。
(3) 写出“除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0. (10分)高铁酸钾(K2FeO4)为紫黑色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一般制备方法是先用Cl2与KOH溶液在20℃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KClO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即可制得K2FeO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制备KClO。
① 装置B的作用 。
② 装置C中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
(2) 制备K2FeO4。
① 装置C中得到足量KCl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搅拌,当溶液变为紫红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向装置C中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
(3) 测定K2FeO4纯度。
测定制备的K2FeO4的纯度可用滴定法,滴定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Cr+2H2OCr+Fe(OH)3↓+OH-;
b. 2Cr+2H+Cr2+H2O;
c. Cr2+6Fe2++14H+2Cr3++6Fe3++7H2O。
称取2.0 g 制备的K2FeO4样品溶于适量KOH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CrO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取25.00 mL 加入稀硫酸酸化,用0.10 mol/L的(NH4)2Fe(SO4)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计算该K2FeO4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1. B 2. C
3. A 解析: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B错误;醋酸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3COOH,C错误; 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D错误。
4. A
5. C 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则0.1 molCO2的体积约为V=0.1 mol×22.4 L/mol=2.24 L,C正确。
6. D
7. D 解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错误;涤纶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D正确。
8. C 解析: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变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变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碱在空气中变重的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新物质碳酸钠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蒸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9. C
10. B 解析:氯化氢的电子式:,A错误;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C错误;Fe2(SO4)32Fe3++3S,D错误。
11. A 解析: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O2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铁元素化合价升高,Fe(OH)2被氧化,做还原剂,水中的氢、氧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
12. D 解析:氯化铵分解产生NH3和HCl,在试管口处冷却后会重新反应生成NH4Cl,无法制备NH3,A错误;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B错误;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短进长出,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水进行尾气吸收,并用干燥管做防倒吸装置,D正确。
13. B 解析:大米富含淀粉,B正确。
14. D 解析: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A错误;铁在氯气中生成氯化铁,B错误;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C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最终剩余的是碳酸钠,D正确。
15. D
16. C 解析: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盐酸,离子方程式:OH-+H+H2O,A错误;氯气溶于水,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B错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D错误。
17. D 18. A
19. B 解析:CH4+2O2CO2+2H2O为氧化反应,A错误;2CH3CH2OH+O22CH3CHO+2H2O为氧化反应,C错误;该反应为取代反应,D错误。
20. D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燃烧、铝热反应均为放热反应,A、B、C错误;D正确。
21. D 解析:干燥空气中铁生锈速率较慢,D错误。
22. C 解析:a 极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Li被氧化,b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迁移,C正确;金属Li与水反应,不能用水代替SO(CH3)2。
23. C
24. C 解析:N和P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7、15,A、D错误;电子层数分别为2和3,B错误;N和P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C正确。
25. A 解析:比较非金属性可根据单质与氢气的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A正确。
26. C 解析: W、X、Y、Z分别为H、C、N、Na。原子半径W27. A 解析: 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氮氧化物,所以实验室中不能使用硝酸制备氢气,A错误;在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会被氧化在表面产生一薄层致密氧化物薄膜,对内层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现象叫钝化,B正确;浓硝酸不稳定,见光容易分解:4HNO34NO2↑+O2↑+2H2O,所以应避光保存,C正确;浓硝酸易挥发,打开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D正确。
28. A 解析:因Cu(NO3)2受热分解产生的NO2和O2体积比为4:1,恰好完全反应:4NO2+O2+H2O4HNO3,反应完后试管内没有气体,试管中完全充满水,溶质为HNO3,设烧瓶体积为V L,则HNO3溶液的体积也是V L,
则c(HNO3)=== mol/L,A正确。
29. (1) 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 (2) NaOH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 Ca2++SCaSO4 解析:(1) 该流程是以含有硝酸钙的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铁铵晶体,除杂后要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2) 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氨气,产生的气体常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3) “除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SCaSO4。
30. (1) ① 饱和食盐水吸收挥发的HCl ② 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lO3 (2) ① 3ClO-+2Fe3++10OH-2Fe+3Cl-+5H2O (3) 79.2%。
解析:(1) ① 生成的Cl2掺杂有少量挥发的HCl,需要用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吸收挥发的HCl;② 本实验装置是为了制备KClO溶液,因此要保证反应温度在20℃以下,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2) ① KClO与Fe(NO3)3反应,ClO-为氧化剂,将Fe3+氧化为Fe(紫红色),自身被还原为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Fe+3Cl-+5H2O。(3) 由反应方程式a. Fe+Cr+2H2OCr+Fe(OH)3↓+OH-、b. 2Cr+2H+Cr2+H2O、c. Cr2+6Fe2++14H+2Cr3++6Fe3++7H2O可得关系式:Fe~Cr~Cr2~3Fe3+,
则每次滴定反应的K2FeO4的物质的量为:n(Fe)=n(Fe3+)=×0.10 mol/L×0.024 L=0.0008 mol,
则K2FeO4的总质量为:
198 g/mol×0.0008 mol×=1.584 g,
则K2FeO4样品的纯度为:×10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