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
1.小明同学读量筒内液体体积时,先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然后俯视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再仰视读数为12mL,则实际倒出液体体积
A.小于6mL B.大于6mL C.6mL D.无法确定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3.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4.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5.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
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
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6.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7.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8.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9.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还原性、可燃性 C.密度、硬度 D.熔点、沸点
1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1.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易挥发,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
12.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13.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
B.易使酒精灯熄灭
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
1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15.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过滤 D.量取液体
16.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研制快速降解塑料;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合成高效化肥;④合成人造皮肤;⑤寻找高效催化剂在节能低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⑥消除汽车有害尾气;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达到高产.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
(2)能源问题________;
(3)粮食问题________;
(4)环境问题________.
17.阅读有关酒精的短文回答问题:酒精是一种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用途有_____;
18.如果做实验时,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会造成一些误差,请用“>”或“<”填空。在一次分组实验中,一些同学的操作如下:
(1)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右盘上的砝码为,游码在的位置上,指针偏向左,所称药品的质量___________。
(2)小刚量取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这样量取水的体积__________。
(3)丽丽称量食盐,她只在左盘放一张纸,右盘没有放纸,这样称得食盐的质量____________。
19.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
Ⅰ.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瓶塞_____放在桌面上。
(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Ⅱ.(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
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E.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Ⅲ.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
(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_____(填序号)。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20.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1.整理本课题的探究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格式(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写出探究报告。
22.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内壁涂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火焰层 平均温度
乙 丙
焰心
外焰
内焰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酒精灯燃烧产生________,说明酒精灯燃烧是___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由如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如图的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拓展延伸:
某同学在用酒精灯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
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__②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B
6.B
7.C
8.C
9.B
10.A
11.D
12.C
13.C
14.B
15.B
16. (1) ②④ ⑤ (2) ③⑧ (3) ①⑥⑦
17. (1) ①②③④⑤ (2) ⑥ ⑧ (3) ⑨ ⑦
18. (1) > > (2) <
19. (1) 向着手心 倒; C; (2) 试管刷; ACD; 外焰; (3)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
20. (1) 物理 (2) 变大
21.探究(或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或实验)目的:知道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
用品:集气瓶,水槽,导管,玻璃片,胶头滴管,干燥的玻璃片,火柴,木条,澄清石灰水。
步骤和方法(可用图示) 现象 分析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用简便的方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两瓶气体均为无色气体 两瓶气体均为空气的主要成分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瓶中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玻璃片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
问题和建议:收集纯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本实验作对比。
22. (1) 二氧化碳, (2) 化学变化; 外焰; ; (3)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试管外壁有水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