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生物参考答案
1.D【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项错误:
2.B【解析】夏季群落季相和冬季群落季相均有垂直结构,B项错误。
3.A【解析】水平放置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而抑制近地侧的生长,A项错误。
4B【解析】用1%的硫酸直接刺激肌肉引起蛙的屈腿动作,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
第三步破坏的脊髓属于神经中枢,D项错误。
5.D【解析】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D项错误
6.C【解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项错误;采集到的小动物中,体
型较大的小动物可以用包裹着纱布的摄子取出,B项错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利用的是土壤
中的小动物的避光性,D项错误。
7,A【解析】石杉碱甲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的水解减慢,导致突触间隙中的
乙酰胆碱浓度升高,A项正确:如果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患者会听不懂讲话,B项错误;语言是人类
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而学习和记忆不是,C项错误: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
建立有关,D项错误。
8.C【解析】拟南芥突变体的叶片中大量ABA依赖基因和干早诱导基因表达下降,ABA含量降低导致叶片中
气孔密度增加,C项错误。
9.D【解析】过敏原在第一次入侵机体时不会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D项错误。
10.B【解析】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细菌X,B项错误。
11.B【解析】病毒性传染病没有导致相关物种灭亡,物种丰富度不会下降,A项错误;新出生的猫头慨个体数
减少,说明其出生率降低,但题中没有给出死亡率和其他种群数量特征的信息,不能推断猫头鹰的种群数量
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病毒是影响林旅鼠种群数量和猫头鹰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D项错误。
12.D【解析】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垂体分泌的TSH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项不合理。
13.B【解析】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A项错误:本设计路线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加法原理,C项错误;乙烯利
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D项错误。
14,D【解析】小鼠的种群的K值为K,,若要防治鼠害,则在小鼠种群数量达到K1/2前防治最佳,D项错误。
15.D【解析】人类活动加快了该小岛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项错误。
16.ACD【解析】白鹭与夜鹭的筑巢高度完全相同,但是两者的活动时间和觅食方向有所差异,减缓了两者的
种间竞争程度,有可能实现两者的共存,B项错误。
17.ABD【解析】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C项错误。
18.CD【解析】本实验缺乏空白对照,不能说明NAA具有促进和抑制效果,B项错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100mg·L1的IAA条件下的生根率在7天和14天不变,C项错误:NAA.IAA和IB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
素类调节剂,D项错误。
19.CD【解析】第12天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数量更多,取样时要适当增大稀释倍数,A项正确;有机质污染的水
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湖区A取样培养的草履虫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最早,且最大值大于另外两个
湖区,说明湖区A的污染程度最严重,同理湖区C的污染程度最轻微,C项错误:初始接种量不同,不会改变
烧杯中草履虫种群的最大值,D项错误。
20.C【解析】MEF细胞免疫组的抗体结合率与空白组接近,表明MEF细胞没有与PSC相似的抗原,但细胞
含有抗原,C顶错误
21,(1)大脑皮层(1分)垂体(1分)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答出2点,2分)
(2)ADH和ADHR(受体)结合后,促进水通道蛋白-2插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促进水分子进入肾小管、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161B·高二质量检测联合调考
生
物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而发
生的不适应,有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被称为“脱适应反应”或“低原反
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醉氧”使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
B.“醉氧”的发生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醉氧”后的恢复离不开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活动
D.“醉氧”的发生与内环境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有关
2.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
关群落季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
B.与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没有垂直结构
C,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发生改变
D.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
3.在重力的作用下,根细胞中的“淀粉体”被拉向下部,而这种细胞结构分布不均匀会引起生长
素的重新分配。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平放置根尖时,重力使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降低而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
B.“淀粉体”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使生长素不均衡分布
C.植物的生长发有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D.光照等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衡
4.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将脊蛙做
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第一步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
发生屈腿反射
第二步
将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
①
第三步
将探针插入蛙的脊髓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第一步实验
②
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
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
【高二生物第1页(共8页)】
·23-1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