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建立
说课稿
说教材
单元内容
2022年版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课标19页)
有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辛亥革命,树立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有助于学生补全近代史的时间轴,增强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说学情
中考改革后,历史学科所占的分数值大大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高效的完成历史学习。
所以在抓住重点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适当的穿插习题训练,为中考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1、还原历史情境,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中国民国成立的史实以及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分析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2、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与意义。
3、通过分析史料,进一步的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说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不同情境,通过音频、图文史料给学生更多真实、形象直观地感官体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趣味的问题解决中获得成长的自信。史料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鼓励评价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评、引导和激励,为学生学习加油鼓劲。
1、读书学习法: 与文本对话,获取新知;2、情境学习验学习法: 在情境中,实现对知识的运用、理解、感悟;3、头脑风暴法: 同桌、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说教学方法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建立
说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观看视频片段,回答问题
导入环节——观看视频片段,回答问题
以上历史情境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分别反应了孙中山与袁世凯怎样的态度?
引出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还原历史情境吸引学生课堂注意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中的相关史实,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到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事件的发生经过。
1.背景:
2.时间、地点:
3.临时大总统:
4.副总统:
5.意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新授一——梳理中华民国建立的相关史实
新授二——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培养学生提炼史料和历史解释能力
过程:
袁:逼清帝退位
孙:辞职荐袁继任
袁:通电拥护共和
参: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新授二——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阅读教材,梳理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史实提炼能力。
你能结合关键词讲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吗?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新授二——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培养史料提炼能力,加深史事印象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合作探究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
新授二——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锻炼学生归纳历史事件原因的能力,并教会学生寻找事件发生,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施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支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实力
图表总结,加深理解,增强时效性。
小结——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主要内容
阅读教材48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说说其有什么样的特点?
主权在民,以法律形式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新授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讲解,加深学生对近代社会民主法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与法制观念
三权分立,权力相对均衡,有利于限制大总统的权力。
自由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宗教信仰、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意义
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成功的维护住了民主共和制吗?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动脑思考
回扣主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强化学生论丛史出,史料实证的意识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极大的促进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也没有完成。
回顾旧时,加强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认识
再次明确近代社会的历史任务
成功
失败
1、中华民国那一年成立?定都?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3、谁窃取革命成果,逼清帝退位?
4、哪件事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6、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7、辛亥革命成功之处与不成功之处?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快问快答
激发兴趣,增强时效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