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作业设计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作业设计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4: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正音正字。 妯( )娌( ) 溺( )水 勉强( ) 横( )蛮 私shú( ) diàn( )农 和ǎi( ) 答案:zhóu li nì qiǎng hèng 塾 佃 蔼 (2)请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包含加点字且意思相同的词语。 周济 ________ 不辍 ________ 答案: 周济 :接济、悬壶济世 不辍:辍学、辍笔 设计意图:考查重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思维导图梳理母亲形象。 本文选取了诸多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形象,请参考下图,绘制“母亲的形象”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略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人物形象及相关事件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咬文嚼字感悟母爱动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课文的写作手法是平实的,但反复诵读,就会感到真挚动人。请仿照例句结合具体的词语批注打动你的句子。 例句: 原文第五段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批注:“自然”指不勉强。表明“我”仅仅四五岁就已经养成了帮母亲劳动的习惯;“不但……还”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仅仅过了三四年,“我”已经掌握了更多的劳动技能。如今七八岁正是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年纪,无法想象如此弱小的身躯却能够肩负“挑水种地”这样繁重的劳作,可见母亲的勤劳对朱德影响之大。 评价标准: U—单点结构水平(2分):能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进行批注,并从词义、词性等角度分析母亲对“我”的影响。 M—多点结构水平(4分):能找到多个恰当的词语进行批注,并从词义、词性等角度分析母亲对“我”的影响。 R—关联结构水平(6分):能找到多个恰当的词语从词义、词性等角度进行批注,且联系上下文,完整的分析出分析母亲对“我”的影响。 E—拓展抽象结构水平(8分):找到多个恰当的词语从词义、词性等角度进行批注,联系上下文,完整、深刻的分析出分析母亲对“我”的影响,且能够联系时代背景、作者境遇等形成对问题的整体理解。 设计意图:体悟回忆性散文中作者独特的言语形式,感悟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拓展性作业 (选做) 拓展之思辩 学习了本课后,小圳认为作者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文章的结尾却写到“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对此小圳有些不解,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帮小圳解答一下。 参考答案:“平凡”主要体现在母亲的出身农、家境、勤劳、忙碌等事迹生活层面。“伟大”主要体现在母亲意志坚强、宽厚仁慈、爱憎分明、理解儿子,深明大义等精神品质层面。 评价标准如下: U—单点结构水平(2分):选取一种观点,且能结合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主旨等其中一点论证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 M—多点结构水平(4分):选取一种观点,能结合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主旨等多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 R—关联结构水平(6分):选取一种观点,能够从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主旨等方面完整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 E—拓展抽象结构水平(8分):能够认识到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并从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主旨等方面完整地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述深刻、富有文采。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之归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还学习过哪些回忆性散文?这些文章有哪些共性,请尝试总结出一两点。 参考答案: 学过的回忆性散文:《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藤野先生》。 共性:通过回忆事件和人,表达对某人的情感;语言风格真挚朴实;文中有两个“我”:一个当时的“我”,一个是写文章时候的“我”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归纳回忆性散文的写法,从“一篇”到“一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之写作 请回忆并整理学习过的关于母爱的诗句,并尝试为文中母亲创作一首“三行诗”。 题目:月(蔡培国) 一条银色的扁担 这端天涯 那端 故乡 题目:生命(来源于网略) 我的生命, 是从睁开眼睛, 爱上我母亲的面庞开始的。 小贴士:三行诗是一种三行内、一般不超过30字的独立体诗。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下表是小圳同学根据词义写出的词语,你发现其中的错误了吗?请帮他改正。 不停地劳动(耕作)。不缀劳做订正:____________有钱而心狠,剥削穷人,压迫穷人。为富不人订正:____________
答案:不辍劳作 为富不仁 设计意图:考查重点字形、字义的掌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散文的文字密码: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还”在《新华字典》的解释如下—— 设计意图:借助关键字词领悟作者情感,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材料二: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 任务一:文中“还”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前前后后有十次之多,请找出这些句子并总结“还”字背后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任务二: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如形象塑造、情感表达、彰显品质等)为这十个句子归类。 答案:略 设计意图:体悟回忆性散文作者独特的言语形式,感悟平实的语言风格。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自童国强论文《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拓展性作业 (选做) 任务一:结合本课所学内容,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与朱德相关的片段,你能否从中看出朱德母亲对他的影响,请找出相关片段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略 设计意图:关联所学课文与名著,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张富清事迹:初心自慷慨①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②仿写秘诀①: 凝练人物品质。 仿写秘诀②: 采用第三人称概括人物事迹。颁奖词: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尔。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③仿写秘诀③: 采用第二人称,句式整齐,结合人物经历、品质, 赞扬歌颂人物。
任务二:研读以上材料,用5-8个字凝练地概括朱德母亲的品质,并写一段话介绍她的人物事迹(2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任务三:研读以上材料,采用第二人称为朱德母亲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