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课题 4 古代诗歌四首 节次 第一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注意书写工整。 设计意图:学写规范汉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注重积累,提升欣赏品味。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 请将这两首诗中你易读错的拼音、易写错的字,以及作者的相关介绍摘录到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积累生字词,帮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提升文学素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
3.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为任意一首诗设计朗读,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请运用所学方法,标注在相应的诗歌上并尝试朗诵。(提示:音步、重音、停连等。) 设计意图: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作品,领悟作品内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 请在积累本上摘抄两句关于“秋”的古诗词,初步感知这些诗歌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尝试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在这里作者借用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 设计意图: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欣赏品味,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天净沙·秋思》除最后一句,全是景语,并且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丰富表达的内容。 示例: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 (选自《教师教学用书》,有改编) 设计意图: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欣赏品味,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3.阅读《步出夏门行》组诗,试着用两个词概括你阅读之后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示例:激昂、进取。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设计意图:能借助所学知识,拓展阅读,了解作家作品风格,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初中语文七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上学期第1-2周)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四季美景 课题 4 古代诗歌四首 节次 第2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题目来源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注意书写工整。 设计意图:学写规范汉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注重积累,提升欣赏品味。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 将“杨花”“子规”两个意象及其意义摘抄到积累本上。 示例:杨花:柳絮。杨花落尽,百花凋零的暮春之景。杨花轻柔漂泊不定,是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子规:杜鹃,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惊魂所化,名叫异常凄切。在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设计意图:随文学习并积累诗词赏析方法,帮助理解诗歌内容,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提示:对偶、意象、精妙字词等。) 设计意图: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随文学习诗词赏析方法,帮助理解诗歌内容,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知识与能力训练》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 根据这两节课的学习,请总结你学到的赏析诗歌的方法。 示例:朗读、了解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意象、用联想理解诗句等。 设计意图:随文学习并积累诗词赏析方法,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 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两种,说说经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哪一首诗抒情的方式更打动你,请说明理由。 示例:《观沧海》中曹操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的壮志,但全诗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描写,在宏大之景当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3. 在文学作品中,借月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但将明月拟人化,把明月当做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在李白之前却少有。请查阅资料,任选两句写月的诗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示例:“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南朝宋】谢庄《月赋》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随文学习并积累诗词赏析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帮助阅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