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 品悟情感流动
作业1
作业内容:(预习)
(1)读准字音。
焚身 溺炕 神龛 皎洁 乡绅 斡旋 怅惘 燎原 司马懿 熙熙然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斡旋:调停,调解。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怅惘迷惘。
了解作者
吴伯萧(1906-1982),山东省莱芜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
2.时间要求:(1)5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读准词语
理解词语含义
结合文章,理解在文中的含义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概括作者生平
内容精炼,语言表达流畅、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旨在考查学生的认字能力和字词积累情况。(2)考察学生词语积累理解能力。(3)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2
1.作业内容:(课后作业)规范书写
①请同学们认准课后“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并用楷体正确、规范的书写在田字格内。
焚身 溺炕 神龛 皎洁 乡绅 斡旋 怅惘 燎原 司马懿 熙熙然
②请将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并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正确工整地书写三个你最希望提醒大家注意的词语。
2.时间要求:(1)(书面作业)2分钟 (2)(书面作业)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汉字书写正确,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结构合理、端正、美观、大方、居中书写、大小匀称、注意顿笔和出锋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字音、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书写干净、整洁,无涂改,无墨迹污染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规范书写”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写错字词,积累重点字词;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作业3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思考: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不散”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2.时间要求:(1)6分钟 (2)1分钟(3)3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通顺的朗读课文三遍
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准确概括出本文的线索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通顺的朗读课文三遍
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此题意在初步感知课文,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锻炼诵读能力。(2) 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并抓住文章的线索,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奠定基础。(3)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整体感知文章。
作业4
作业内容:(课后作业)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灯笼引起了作者小时候对家乡的哪些回忆?表达了什么情感?
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灯笼”的意义有哪些?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地情感。
2.时间要求:(综合作业)10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找出文中的相应语句
能概括性表达自己的答案,自然通顺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概括出灯笼引起的家乡回忆
理解分析灯笼所表达地情感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理解分析灯笼地意义,并通顺表达
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探究作者情感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此题意在进一步理解“灯笼”与作者的联系,考察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及概括归纳能力。(2)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灯笼被赋予的情感,由事及人,为进一步探究文章主旨打下基础。(3)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灯笼的特殊意义,知人论世,探究分析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