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古诗文复习专题作业设计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古诗文复习专题作业设计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4: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古诗文复习专题 课题 《世说新语》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必做)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太傅寒雪日内集 (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 (3)俄而雪骤 (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 (5)未若柳絮因风起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 ) (7)期日中 ( ) (8)过中不至 ( ) (9)太丘舍去 ( ) (10)去后乃至 ( ) (11)尊君在不 ( ) (12)相委而去 ( ) (13)下车引之 ( ) 参考答案:(1)家庭聚会;(2)子女;(3)不久,一会儿 ; (4)大致,差不多;(5)不如,不及;(6) 约定;(7)正午时分;(8)到;(9)舍弃,离开;(10)才 ;(11)通“否”;(12)舍弃 ;(13)拉。 设计意图:积累并掌握实词意思。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3)你爸爸在吗?(4)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就自己走了。(5)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 设计意图:积累并掌握重点句子意思。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世说新语》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采,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B.《世说新语》所志人物不仅有名士,也有部分女性形象。 C.《世说新语》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辅。 D.《世说新语》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语言简练。 (2)下列对《咏雪》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便总述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B. “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种比喻都表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都有巧妙之处。 D.文章在写完整个故事后才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3)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和“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敬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参考答案: (1)C 《世说新语》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有一部分出于传闻并非“大多是传闻”,篇幅长短不一,并非“以短篇为辅”。 (2)D 这不是闲来之笔,根据“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评价态度的进一步暗示。 (3)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尊君”是敬词,“家君”是谦词;B.刘义庆是南朝宋人,不是“南宋”;D.文章中并没有写“陈元方喜不自禁” 设计意图:将文学常识、写法、内容、主旨等集中于选项中,让学生全方面把握全文知识要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1.《咏雪》对比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批注:谢安对儿女答案的优劣未作评定,让读者揣摩谢安的褒贬态度,回味无穷。 【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①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日:“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②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注:①(谢玄)谢安之侄,淝水之战中与谢石等大破敌军。 ②(《招隐》):共两首,描写隐士生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④人问其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起。 ②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③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 大 雪 眠 觉 开 室 命 酌 酒 (4)人物的描写常讲究耐人寻味。请参照甲文批注,为乙文画线处的人物描写作批注。 (5)《咏雪》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同为“言语篇”,都是讲述人物会说话、善于应对的故事。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相关内容,说说谢道韫和钟会的回答各有何巧妙之处? 链接材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②见,毓面有汗,帝问:“卿③面何以流汗?”毓④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⑤:“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选自《世说新语 言语》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名誉;②敕:皇帝的命令;③卿:“你”的尊称;④毓:钟毓;⑤会:钟会。 参考答案: (1)子女 大体 不久,一会儿 原因,缘故 (2)①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 ②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③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3)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4)谢安对谢玄“大破贼”的壮举不作声张,让读者猜测谢安的心情和性格,引发悬念。 (5)谢道韫:抓住雪与柳絮的颜色、轻盈飘飞之态相似,同时又能由“柳絮”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是神似。钟会:解释为因为紧张而不敢流汗,彰显了皇帝的威严,巧妙化解了自身的尴尬。 【乙】译文: 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淮水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谢玄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丙】译文: 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设计意图:参照中考题型,设计对比阅读,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2.《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⑤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法,效法。 (节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尊君在不 ②相委而去 ③远近称之 ④久而益敬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3)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元方的父亲,甲文重在表现父亲为人__________;乙文重在表现父亲为官__________。(填四字短语) (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概括甲、乙两文中元方的形象特点。 (5)《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言语”“方正”“雅量”“容止”等三十六类,请依据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判断选文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①,尝在江淮间攻略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劫掠,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②非常。机弥重之,定交③,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选自《世说新语》) 知识链接: 言语,指人的口才辞令。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阿,不为外力所屈服。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之胸怀、淡定之气度、优雅之内涵。容止,指人的仪容举止。 参考答案: (1)同“否” 表承接,就 代他,指元方父亲 更加 (2)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3)诚实守信 体察民情 (4)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的“方正”之气表现在: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任答2点) 元方形象: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等意思相近即可(任写一点) (4)文章属于“方正”类。因为王导品行正直不阿,不为外力所屈服。 参考译文: 【连接材料】晋元帝登位以后,因为宠爱郑后,就想废明帝司马绍而改立简文帝司马昱为太子。当时朝廷的舆论都认为抛开长子而立幼子,不但在道理上不合立嗣的道理,而且太子司马绍聪明诚实,英明果断,更适合做太子。周、王导诸位大臣都苦口争辩,情辞恳切,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来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就想付诸实施,又担心诸大臣不接受命令,于是先召唤武城侯周和丞相王导入朝,然后就想把诏令交给刁玄亮去发布。周、王两人进来后,才走到台阶上面,元帝已经事先派传诏官迎着他们,拦住不让入内。请他们到东厢房去。周还没醒悟过来,就退下台阶。王导拨开传诏官,一直走到元帝座前,说道:“不明白陛下为什么召见臣?”元帝哑口无言 就从怀里摸出黄纸诏书来撕碎扔掉。从此太子才算确定了。周这オ又感慨又惭愧地叹道:“我常常自以为胜过茂弘,现在才知道比不上他啊!”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设计意图:参照中考题型,设计对比阅读,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