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4 17: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
生物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2道小题,共66分)
1.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体内的细胞间可通过图示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式②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
B.方式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胰蛋白酶
C.体温调节中只有方式①,没有方式②
D.如果方式①中的细胞乙是肝细胞,则细胞甲只能是胰岛细胞
3. 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4. 图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和处
B.、和处
C.、、和处
D.、、、和处
5. 8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
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⑥言语活动功能出现障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量会下降
C.性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
D.动物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催化细胞代谢
7. 下图为研究生长素()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 ⑥中不含,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
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淀粉的含量增加
C.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
D.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9.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到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推测图中激素、依次为( )
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赤霉素、脱落酸 D.赤霉素、乙烯
10. 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而具有协同作用
B.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植物体内具有拮抗作用
C.植物激素调节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植物乙烯含量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产生
11. 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B.某些自身物质也可以成为过敏原
C.与过敏反应有关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抗体
D.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12.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B.侵入机体的病毒和移植的异体器官引发的免疫过程完全相同
C.细胞既参与细菌外毒素引发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也参与靶细胞的裂解
D.疫苗作为抗原可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13. 我国在近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据之前统计数据分析,在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5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是预测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B.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人口数量变化没有影响
C.2016年施行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
D.调查种群数量的样方法不适用于人口普查
14. 如图为某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类型是(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定
15. 如图表示环颈雉种群数量增长的型曲线和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的数学模型为,其中代表增长倍数
B.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曲线和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
D.若不考虑迁入迁出,曲线为型曲线,表示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16.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60只,标记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17.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型曲线增长
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型曲线增长
18.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19.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
B.、、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
D.三者数量相互制约,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20.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和所获得的能量情况分别是( )
A.都越来越多 B.都越来越少
C.有毒物质增多、能量递减 D.有毒物质减少、能量递增
21.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途径,其中表示能量值,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表示次级消费者摄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表示分解者利用
C.图中表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量
2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农业害虫的威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某种害虫的天敌防治该种害虫时,二者的数量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B.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
D.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只通过提高害虫种群的死亡率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
二 综合体 (2道小题,共计34分)
23. 综合题(12分)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激素处理时,应用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___________低,而__________较高。
(3)为了研究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说明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
(4)促进茎芽的伸长除了实验中的两种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5)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还必须合成更多的___________。
24. 综合题(22分)
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向分解者。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色黏虫板()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蝇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纳为食蚜蝇、瓢虫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_____________。
②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
生物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22道小题,共66分)
1. 【答案】B
【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A错误;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B正确;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不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2. 【答案】A
【解析】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即方式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时,也可能是方式②;如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进入组织液,作用于相邻的性腺细胞,所以方式②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是激素,故A正确;
胰蛋白酶为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在消化道中催化蛋白质的分解,不进行①方式的细胞间信息交流,故B错误;
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中存在方式①,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和效应器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为方式②,故C错误;
细胞甲为胰岛细胞时,分泌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降低;细胞甲为胰岛细胞时,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也可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故D错误。
3. 【答案】C
【解析】肺泡腔与外界直接相通,其中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小肠腔与外界直接相通,其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血浆是内环境组成成分之一,C正确;
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其内的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4. 【答案】C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根据图示突触结构可知,兴奋能传递到点和点,即点和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兴奋不能传到点,即在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即C正确,ABD错误。
5. 【答案】D
【解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从而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另外,下丘脑中含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
6. 【答案】D
【解析】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
垂体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因此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量会下降,B正确;
性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细胞,C正确;
动物激素不能催化细胞代谢,只能调节细胞代谢,D错误。
7. 【答案】B
【解析】图甲中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①②中都有,含量基本相同,①≈②,A错误;
图乙缺少了能感光的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且生长素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③≈④,B正确;
图丙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故⑤⑥都无生长素,C、D错误。
8. 【答案】C
【解析】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A错误;
用一定浓度的赤毒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淀粉的含量下降,B错误;
脱落酸抑制发芽,促进种子休眠,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C正确;
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的,因此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错误。
9. 【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生长,脱落酸和乙烯能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赤霉素逐渐增加。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等作用,故在种子低温贮藏的过程中脱落酸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而种子贮藏过程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贮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表示赤霉素,表示脱落酸。
10. 【答案】D
【解析】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而具有协同作用,A正确;
赤霉素和脱落酸在植物体内具有拮抗作用,B正确;
植物激素调节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
植物乙烯含量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产生,D错误。
11. 【答案】B 【解析】略
12. 【答案】B
【解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由众多的淋巴细胞,包括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和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故A正确;
侵入机体的病毒既需要体液免疫的作用也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而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来排斥的,因此两者引发的免疫过程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
细胞包括辅助性细胞和细胞毒性细胞,其中辅助性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故C正确;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长时间保留对抗原的记忆,故D正确。
13. 【答案】B 【解析】略
14.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种群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为衰退型。
15. 【答案】B
【解析】种群“”型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增长率,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正确;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至0,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数量仍在增多,B错误;
“”型曲线与“”型曲线之间的差值可表示环境阻力大小,C正确;
比较曲线表明自然状态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表示理想状态的种群数量增长,若不考虑迁入迁出,则曲线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呈“”型曲线,D正确。
16. 【答案】C 【解析】略
17. 【答案】C
【解析】
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正确;
年,,种群数量下降,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正确;
年,先小于1后逐渐大于1种群数量先下降后增加,C错误;
种群数量呈“”型增长时,种群数量增加,且恒定不变,年符合,D正确。
18.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19. 【答案】A
【解析】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根据此点判断,是草,食物链关系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生产者();三者数量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状态,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20. 【答案】C 【解析】略
21. 【答案】B
【解析】缩短食物链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A错误;
表示初级消费者粪便和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正确;
图中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总能量,C错误;
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是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D错误。
22. 【答案】A
【解析】某种害虫的数量增加时,其天敌的数量也会增加,天敌数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害虫的数量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
某种害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该害虫与异性属于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种间关系,B错误;
某种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错误;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D错误。
二 综合体 (2道小题,共计34分)
23. 【答案】
(1)在芽茎尖端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2)赤霉素 生长素
(3)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4)细胞分裂素
(5)液泡 纤维素(和果胶)
【解析】(2)分析图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和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而生长素较高。
(3)为了研究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伸长生长被抑制了,这说明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伸长生长。
(4)促进茎芽的伸长除了生长素和赤霉素之外,还有细胞分裂素激素。
(5)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还必须合成更多的纤维素(和果胶)用于合成细胞壁。
24. 【答案】
(1)消费者 竞争 流向下一营养级 呼吸消耗
(2)信息传递 五点取样
(3)稻管蓟马 食物减少,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
(4)①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
②传粉和捕食害虫 生物防治
【解析】
(1)图1中,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花生属于生产者,食蚜蝇和瓢虫都捕食稻管蓟马和花蓟马,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且两者属于竞争关系;花蓟马同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食蚜蝇和瓢虫,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包括暂未利用的部分)。
(2)采用黄色黏虫板进行诱捕趋黄性的昆虫,属于物理信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样方法(等距取样或者五点取样)确定放置地点。
(3)图2结果表明,三种害虫的数量,稻管蓟马的实验区与对照区(花生单作)的数量差异最明显,说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实验区)对稻管蓟马的控制作用最明显;结合图2可知,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对照组花蓟马、稻管蓟马的数量明显上升,捕食更多的花生苗,由于食物减少,可能导致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
(4)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婆婆纳是植物,为食蚜蝇、瓢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捕食传粉和捕食害虫,有利于花生苗的生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