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4 08: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Ls7x6《对外友好往来》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侧重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政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学习本课将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唐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观看长安城的历史图片和课文材料,想象唐都长安城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重难点】
1、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2)学法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
(3)课堂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以四人小组为活动主体,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分钟左右);
(二)学案导学,分组导学(7分钟左右);
(三)教师点拔,师生释疑(20分钟左右);
(四)当堂巩固,检测评价(15分钟左右)。
教学流程
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组导学,合作探究,学习新课;师生释疑;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我先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然后出示世界各地唐人街图片,提问学生:“唐人”指哪国人?为什么外国人会将外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又有哪些国家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通过唐人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过度到唐朝经济的发展对外国造成的影响。从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分组导学,合作探究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通过自己收集的材料、信息,讨论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组长记录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在班级交流解决)。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学习问题。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
三、讲授新课:主要形式是师生释疑,教师点拨。(由小组选派代表质疑,其他小组释疑。教师在小组质疑和释疑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总结,逐一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新课学习,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原因 2、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3、
展示《职贡图》介绍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周边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然后提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呢?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①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②唐朝采取开明的政策。“那么外国人要来到中国交通方不方便呢?”
出示课件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交通发达、便利
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你能从图上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探究后由每组学生代表回答,并在图中指出相应地方、方式:日本、朝鲜、和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的交往。到隋唐时期,两国交往更加密切。
第一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组织小组长带领着组员快速解决本目的问题。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通过问题探究采用边质疑边释疑的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本目的问题。
一、遣唐使: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如下问题:
课件3:①什么是遣唐使?②遣唐使到唐朝交流什么?③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学生能通过教材容易找到答案) 为了进一步强化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我出示下列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答:因为日本当时比较落后,唐朝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教师进一步指出:日本当时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及时鼓励并肯定的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日本的钱币和唐朝的钱币对比图:
提问:看看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在日本,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受唐代的影响?
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和课外知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文字、茶道、服装等内容进行交流,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教师出示日本文字、服饰、文字、建筑的图片。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片中轻松突破重点,了解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最后教师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过渡: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
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出示图片《鉴真图像》使学生认识鉴真这位友好使者对促进中日文化做出的贡献,并指导学生看课后自由阅读卡,了解这座鉴真塑像。(学生介绍鉴真的生平。)同时通过郭沫若材料学习鉴真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出示郭沫若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提问:鉴真东渡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
通过材料思考问题:
1.诗中的“传道艺”是指什么
2鉴真盲目航东海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3.鉴真到日本做了哪些事?
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置问:(1)从鉴真6次东渡及在日本的事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日本比中国强盛了,又反过来侵略中国,这给我们什么教训?(3)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
通过材料对比日本社会古今发展,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必须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和技术。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随我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第二目:唐与新罗的关系
指导学生自学下列内容:
(1)新罗位于什么半岛?
(2)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呢?
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选择:唐朝对外贸易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
(过度)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第三目:玄奘西游
这一内容学生相当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材料:
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在解答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问:你知道玄奘其人吗?出示“玄奘画像”,请学生介绍玄奘的其人其事,明确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播放《西游记》片头曲),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浅谈《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内容。
教师概括: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2、哪本书记载了玄奘的经历?有何历史价值?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设计一道题:“对比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
教师小结: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课堂小结:新课结束后,为了使学生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2、通过学习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往。你能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3、可见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那么,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启发学生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精神
最后在共同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