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综合性实践作业设计 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综合性实践作业设计 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4 16: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庖丁解牛》综合性实践作业设计
《庖丁解牛》课标分析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并梳理常见的文言知识。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夯实基础,积累文言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积极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思想内涵,领悟其艺术魅力。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本所传达出的思想性,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庖丁解牛》选自语文必修教材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联系以下课标内容: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欣赏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3.感悟文章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庖丁解牛》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选自部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属于必修课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本篇选自《庄子·养生主》,题目是编者后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是庄子利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传达了道家因应自然、顺势而为的哲学思想。
《庖丁解牛》学情分析及作业指导
1、本堂课所授班级共有学生 30人,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文言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文言知识积累较少,而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有些难度,会出现大体意思理解但是重点字词句翻译不准确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多关注文言字词句的积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2、学生学习具有波动性,所以上课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加以引导。
3、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相对较差,所以课上需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集思广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文言文的学习较为枯燥,可以让学生自主翻译、教师点评以及将多媒体视频融入文言文的学习等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作业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欣赏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章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欣赏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时间:课下,自习
验收方式:辩论,演讲,视频讲解等
作业过程
作业活动一:每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段: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
2段:梁惠王的赞叹,引出下文。
3段:庖丁解牛的经历和经验。
4段:梁惠王顿悟养生之道。
作业活动二、
1、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解牛的呢?
【明确】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文本探究,鉴赏解牛艺术之所踦(舞蹈);声音: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音乐);这些能被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具体的形象和声音产生了一种和谐生动的美,让人赞叹庖丁解牛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于是,庄子借文惠君之口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嘻,善哉!”
2、我们不禁好奇,他的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3、庖丁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了这种境界?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认识规律)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运用规律)
相关链接:《五灯会元》中维信禅师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明确】表象、肤浅;内里、深刻;彻悟、超然。
4、把握住规律是不是解牛就能轻松了呢?
(1)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 为何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游刃有余,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合作成果
课前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提前分析,组内合作研讨,课上详细阐述,进行展示
5、不同人用刀有何不同?
【明确】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6、庖丁只知道养护解牛之刀,庄子借此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的什么道理呢?
【明确】
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按照规律办事;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仍然要敬慎戒惧,才能把事情做好......依循自然之道,经受实践的锤炼,使生命得以保全、长久。
7.结合下列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庄子“养生”思想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300字随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翻译:人生是有限的,但智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智识,必然很疲惫;既然这样还要去追逐,只会更加疲惫不已了!做所谓的“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所谓的“恶事”,不要触碰刑法祸害。像顺着身体正中的督脉一样顺应自然,以此作为应该遵循的法则,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尽享天年。
1、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是最重要的,要养护的东西;
2、要保全生命,只有顺应自然之理,才能不受非自然事物的伤害,完成自然赋予生命的全部过程。
3、智识、善恶、名利、刑戮都是危害生命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人为的,非自然的,由人类文明和文化造成的事物。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
对比阅读鉴赏。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你更欣赏哪一场?谈谈你的体会。
《庖丁解牛》反馈与评估
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
1、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庄子及《庄子》一书,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以下任务。
1.字词注音庖( ) 履( ) 騞( ) 砉( ) 郤( )窾( ) 綮( ) 硎( ) 怵( ) 謋( )
2.字词解释踦: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臣之所好者道也: 天理:
(1) 无厚:族庖:怵然: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吾见其难为 ( )视为止,行为迟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3、重点句子翻译。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文本探究,鉴赏解牛艺术
1、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解牛的呢?
2、我们不禁好奇,他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呢?
3、庖丁经过了哪些阶段才达到了这种境界?
相关链接:
《五灯会元》中维信禅师的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4、不同人用刀有何不同?
5、庖丁养护了解牛刀,而庄子借此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养生的什么道理呢?
6、结合下列一段文字,谈谈你对庄子“养生”思想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300字的随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7、对比阅读鉴赏。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你更欣赏哪一场?谈谈你的体会
《庖丁解牛》成果展示
本设计我们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要求非常详细清晰,为学生创设了三个学习活动。提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学习活动一中的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部分。因为预习的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非常精彩,其自主学习完成的非常到位。
在学习活动二:文本探究,鉴赏解牛艺术这一环节中,学生依托文本,深入阅读,对文本的分析层层深入,一点点感悟到庖丁解牛这一寓言故事背后蕴含的养生之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潜移默化中走进了庄子的哲学世界,领悟了“中华文明之光”。
在学习活动三:拓展训练,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中,补充《庖丁解牛》原文中被删除的部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领会庄子的思想,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选作对比阅读鉴赏,帮助学生进一步鉴赏文本。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来说,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庖丁解牛》作业设计反思
一、优点:
1、我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先通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本,了解庄子及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上点评时发现效果较好,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注重借助现代多媒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点拨,所以在学习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置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来深入理解文本。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围绕以下几点:
(1)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文本思想展开思辨性阅读,体会庄子思想的同时进行反思其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缺点: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环节中,部分同学参与度有待提高;
2、文本探究环节时间设置紧张,有些学生没来得及表达自身观点;
3、教师的知识面有待提高,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能力有待提升,需要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