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导】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
思考: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各自的原因是怎样的?中西部和东部自然灾害
造成的损失有何差异?损失大小与哪些因素
有关?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出影响自然灾害损失的因素,知道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
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材料一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
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
害。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
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
客体。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智利发生8.8
级地震,这是该国50年来遭受最严重的地震,截至3月3日,
地震共造成795人死亡。右图为地震基本情况介绍。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
1、结合自然灾害的概念,总结
其发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①有孕灾环境——发生在自然界的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等环境中。
②有致灾因子——自然或人为。
③有受灾体——造成人类生命和
财产损失。
2、结合材料二、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灾情一定严重吗?影响灾情损失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不一定
主要因素:①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一般来说强度越大,速度越快,造成的损失越大。
②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受灾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③防灾减灾能力——越强大,则自然损害越小。
3、结合材料,归纳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类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根据成因和
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大致分为:
地质地貌灾害: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暴雨、洪涝等。
生物灾害:病虫害、鼠害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等。
林业灾害:森林火灾等。
滑 坡
洪涝
森林火灾
【对点训练】 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图(1990~1995年),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损失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损失仅与自然变异强度有关
B.自然灾害的损失仅与自然变异的速度有关
C.20世纪,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D.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越小
C
2.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地震应属于( )
A.地质灾害 B.地震灾害
C.气象灾害 D.农业灾害
B
第1题,按照图中统计结果,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是地震、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滑坡、风雹和泥石流。
第2题,按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地震属于地震灾害。
二、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知识点一:地震
材料一 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
材料二 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
1、结合地震构造示意图填以下地震要素中C____ 、B为____ 、BC________ AB_______ 、D位于_______上;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_____,其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相同震级,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原因?
震源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
烈度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距
震区的地面组成和房屋结构
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级,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的映秀镇(31°N,103.4 °E)附近,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地震造成69229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
这次地震震源浅,破坏力巨大,由于震中及影响区域大部分为高山峡谷,地形切割强烈,地震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链,致使受灾严重的10余县交通几乎瘫痪,居民住所、工业设施、水利设施严重受损。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特点: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原因: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4、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5、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①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地壳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②虽然我国西部地区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
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
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又是我国
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
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对点训练】 地震发生较多、震级较大的时段,称为地震活跃期;地震发生较少、震级较小的时段,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读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相关性最强的是( )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地形破碎的岛屿 D.海陆的连接地带
B
2.下列关于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程度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程度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程度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程度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结合图示可知,图中七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2.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即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面建筑结构等。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程度越大。
C
知识点二:洪涝
材料一 2019年上半年,我国共出现20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其中5月下旬至6月,南方地区连续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成。多轮暴雨重叠造成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多省洪涝灾害严重。
材料二 下图示意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
材料三 在四川,截至2019年7月11日,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省15个市州的75个县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09.4万人,死亡30多人,失踪160多人,紧急转移安置22.3万人。这一轮强降雨还导致成都市中心积水严重。
材料四 读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场景图。
1、读材料一、二,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的什么季节?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及东部沿海地带。
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
2、读材料三、四,总结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①淹没农田、聚落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等。
②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③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④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经济发展。
⑤洪涝过后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3、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气候: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暴雨。
②地形:大江大河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易受洪涝威胁。
3、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人为原因:毁林开荒造成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小结: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滞纳洪水的地区)分布示意图。
1.(生活中的地理)我国滞洪区主要分布在( )
A.河流中下游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
C.河谷地带 D.北方地区
2.(生活中的地理)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
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较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第1题,由图可知,滞洪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图中A、B、C、D四区域分别为海河下游、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第2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洪涝发生频率较低,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A
B
知识点三:滑坡、泥石流
材料一 下面分别示意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及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 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由于木炭是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000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小江流域也因此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
材料三 下图分别为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和2014年全国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逐月分布图。
材料四 滑坡、泥石流的破坏力巨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掩埋农田,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015年11月13日,发生在浙江丽水的山体滑坡,滑坡体规模达30余万立方米,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造成26人遇难、11人失踪。
1、结合材料一,从概念角度比较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相同点:均有大面积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
不同点:①物质及运动:滑坡是物质整体向下滑动;而泥石流是大量大小混杂的松散固体物质。
②泥石流必须随水流快速向下运动,比如暴雨、冰雪融水等。
泥石流示意图
2、简析云南省小江流域成为“泥石流王国”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
人为原因:过度开矿破坏山体;破坏植被导致森林覆盖率低。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空间分布:广大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时间分布:集中于夏季。
形成原因:
4、结合材料四,总结滑坡、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5、结合泥石流的发生机制,举例说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①滑坡、泥石流的破坏巨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桥梁、道路、房屋,堵塞河道,破坏森林,淹没农田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对点训练】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1.我国六大地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
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 .华东地区
2.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3.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易发生
泥石流的地区一般( )
①河网密布 ②植被稀少 ③山体较陡 ④降水集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C
D
【课堂总结】
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然灾害概念
灾情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类型及具体类型
地震
概念及常见类型
常见自然灾害
的成因
洪涝
滑坡、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