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的含义与常见盐的性质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粉末,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调味品、防腐剂、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NaCl溶液选种、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Na+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促生盐酸(胃酸)
碳酸钠Na2CO3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面食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知识拓展】
1.盐类物质并不需要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电离出的阴离子也不需要全部都是酸根离子,如KHSO4、Cu2(OH)2CO3等都属于盐类。
2.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3.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是纯净物。碳酸钠晶体易风化:常温时在干燥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化学变化)。Na2CO3·10H2O===Na2CO3+10H2O。
4.并非所有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NaCl、K2SO4等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呈中性,(NH4)2SO4、CuCl2等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呈酸性,Na2CO3等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熟记:“纯碱不是碱,水溶液显碱性”。
5.工业盐与食盐完全不同,工业盐指亚硝酸钠(NaNO2),是强烈的致癌物质。
二、盐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
与酸反应:2HCl+CaCO3===CaCl2+H2O+CO2↑
高温分解: CaCO3CaO+CO2 ↑(工业生产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2.碳酸钠(下列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质)
与酸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
与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3.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
与酸反应:HCl+NaHCO3===NaCl+H2O+CO2↑
4.检验溶液中CO的存在方法
①取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HCl,若有无色气泡产生,然后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存在CO;
2HCl+CaCO3===CaCl2+H2O+CO2↑
Ca(OH)2+CO2===CaCO3↓+H2O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若溶液变浑浊,然后加入稀盐酸浑浊消失,则存在CO(以碳酸钠为例);
Ca(OH)2+Na2CO3===CaCO3↓+2NaOH
2HCl+CaCO3===CaCl2+H2O+CO2↑
③加入CaCl2或Ca(NO3)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有可能存在CO(以碳酸钠为例)。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三、盐的溶解性与盐的制取
1.盐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易溶于水;盐酸盐中只有氯化银难溶;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难溶,硫酸钙和硫酸银微溶;碳酸盐多数难溶。
【知识拓展】
熟记盐的溶解性有助于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
盐的溶解性记忆口诀: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看不见;②盐酸盐除氯化银;③硫酸盐除硫酸钡,还有钙和银微溶。
2.盐的制取
工业上常根据盐的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原理来制取某些盐。“侯氏制碱法”就是其典型的应用。
四、化肥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种类多,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叶)。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常见的氮肥:
使用注意事项 备注
NH4HCO3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潮防高温,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2SO4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
NH3·H2O 加水稀释后施用 不稳定,易放出NH3↑
NaNO3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伏(壮秆)。植物缺钾时,叶尖发黄,叶片常有褐斑,易倒伏。常见的钾肥:KCl、K2SO4和草木灰。
(3)磷肥: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穗数增多、籽粒饱满(催果),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农作物提早成熟。缺磷时,叶片显暗绿色常带有紫红色,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常见的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
3.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如KNO3、NH4H2PO4、(NH4)2HPO4等。
【知识拓展】
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是否显碱性。
例1、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1)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
例2、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产物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
例3、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例4、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分析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加适量H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操作Y________。
(4)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________。
例5、硫酸铜、硝酸铜具有一相似的化学质。请回答: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________色,因为它们部具有________离子。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净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 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2.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小科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A试管溶液变红色,B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盐酸 B.碳酸钠 C.硫酸钠 D.氯化钠
3.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分析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加适量H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操作Y________。
(4)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________。
4.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NaHCO3 Na2CO3+CO2↑+H2O,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工厂生产出的碳酸氢钠中可能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a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m1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放到干燥器中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 ,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m2g。
回答以下问题:
(1)请将步骤④补充完整________。
(2)如果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计算值__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3)当a、m1、m2表示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时,可以判断碳酸氢钠中不含碳酸钠及其他杂质。
5.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 15 15 15 15 15
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 3 m 9 10 10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________次实验。
(3)固体混合物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请画出上述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
1.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MgCl2 B.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1%
C.b-c段是MgSO4与Ba(OH)2反应 D.0-a段产生的沉淀是BaSO4与Mg(OH)2
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5g,把6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0 2.00 0.75 0.75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求原6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NaOH首先与H2SO4反应,等H2SO4反应完了才能与CuSO4反应。
例2、D
【解析】A.实验②中有沉淀碳酸钙产生,而③中混合后,沉淀碳酸钙消失了,肯定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了,因此实验①中剩余的是稀盐酸,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在实验③中,原来的碳酸钙沉淀消失了,现象非常明显,故C错误;
D.在实验③中,肯定有实验①的反应产物CaCl2;由于①中剩余了稀盐酸,因此②中的反应产物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然后沉淀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故D正确。
例3、A
【解析】含Cu2+的溶液呈蓝色,Ba2+与CO32-、SO42-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从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Ba2+与CO32-、SO42-不会同时存在。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且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同时也可得固体中无Ba2+。根据溶液呈中性,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综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A说法正确。
例4、(1)Na2CO3(2)除去多余的CO32-和OH-(3)蒸发结晶
(4)会引进新的杂质KCl或K+
【解析】将粗盐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其中的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的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其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滤液中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二者都会生成氯化钠,最后通过蒸发结晶,除去HCl得到氯化钠晶体,这就是精盐。
(1)试剂x为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 ;
(2)加适量H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CO32-和OH-;
(3)操作Y是蒸发结晶;
(4)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会引进新的杂质KCl或K+ 。
例5、(1)蓝;铜(2)CuSO4;CuSO4+BaCl2=CuCl2+BaSO4↓(3)Ba(OH)2
【解析】(1)碳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因含有铜离子均显蓝色;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因硫酸铜与氯化钡可产生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CuSO4+BaCl2=CuCl2+BaSO4↓ ;
(3)铜离子可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可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Ba(OH)2 ;
1.A
【解析】碳酸钠在水中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由于CO水解产生少量的OH-而使溶液呈碱性。
2.C
【解析】残留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酸过量,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根。该残留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也不可能是BaCO3,能在酸性条件下的沉淀的只能是BaSO4,因此甲中常见的酸为硫酸。
3.(1)Na2CO3
(2)除去多余的CO32-和OH-
(3)蒸发结晶
(4)会引进新的杂质KCl或K+
【解析】将粗盐溶解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其中的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的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与其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滤液中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二者都会生成氯化钠,最后通过蒸发结晶,除去HCl得到氯化钠晶体,这就是精盐。
【解答】(1)试剂x为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 ;
(2) 加适量H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CO32-和OH-;
(3)操作Y是蒸发结晶;
(4) 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会引进新的杂质KCl或K+ 。
4.(1)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质量不再变化
(2)偏小
(3)31(m1-a)=84(m1-m2)
【解析】(1)如果碳酸氢钠没有完全分解,那么前后两次测量总质量时会出现差异;而为了准确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必须保证它完全分解;
(2)加热后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导致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导致晶体减少的质量减小,即测定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小;
(3)如果碳酸氢钠中不含碳酸钠及其他杂质,那么固体减少的质量应该等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用反应前总质量减去坩埚的质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利用碳酸氢钠分解的方程式列出比例式,最后推导计算即可。
【解答】(1)步骤4为: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质量不再变化;
(2)如果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计算值偏小;
(3)反应前后坩埚和固体质量差就是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之和,即(m1-m2)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m1-a)g;
固体质量减少△m
168 18 44 18+44=62
(m1-a)g (m1-m2)g
;解得:31(m1-a)=84(m1-m2)。
5.(1)6
(2)4
(3)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为x
Na2CO3+CaCl2=2NaCl+ CaCO3↓
106 100
x 10克
求得x=10.6克
Na2CO3%=(10.6克/12.9克)×100%=82.2%
1.B
【解析】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 2 溶液, 因为碱和酸先进行反应,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内应该是HCl与 Ba(OH) 2 反应生成BaSO4沉淀;当HCl完全反应后, MgSO4与Ba(OH) 2反应生成BaSO4和Mg(OH) 2沉淀;当 MgSO 4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MgCl2再与 Ba(OH) 2 反应生成 Mg(OH) 2沉淀,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A.在0~a阶段,反应如下:
Ba(OH) 2+2HCl=BaCl2+2H2O,
BaCl2+MgSO4=BaSO4↓+MgCl2;
因此a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MgCl2和Ba(OH)2,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100gBa(OH)2溶液时产生BaSO4沉淀23.3g,
设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根据:Ba(OH)2→BaSO4↓
171 233
x 23.3g
那么:x=17.1g;
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B正确;
C.b-c段 的反应为: ,故C错误;
D.0~a段产生的沉淀是 BaSO4 ,故D错误。
2.C
【解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根据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解,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B→C段是不断加入硝酸,固体不再减少,硝酸没有反应,酸性增强,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由于向烧杯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便开始溶解,因此原白色固体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
3.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NaCl、BaCl2、HCl
【解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加入BaCl2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在生成沉淀的同时生成氯化钠。稀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C点时稀盐酸过量,故C点时,溶液中一定还含HCl。
4.HCl Mg MgCl2 Mg(OH)Cl △ MgO+HCl↑
【解析】【实验一】管内无黄绿色气体,说明没有生成氯气;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说明没有生成水;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HCl气体,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实验二】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猜想中的其他物质不能。实验没有气泡产生,说明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金属镁。【实验三】氯化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实验无沉淀产生,说明没有氯化镁,那么一定含有氧化镁。【结论】结合实验一、二、三可知Mg(OH)Cl分解生成了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
5.(1)85%
(2)第一次加入15g稀盐酸导致固体减少5g-3.50g=1.50g,
设原60g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50g 15g×x
=,x=7.3%。
【解析】 (1)根据数据可知,当固体质量不变时应该为剩余的杂质,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5g-0.75g=4.25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5%。
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化学模块(八)
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