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5 08: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
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浴血奋战
课堂导入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举行。日本战犯冈村宁次向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递交投降书,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雄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历史意义。
01
浴血奋战,还我河山
——正面战场的抗战
粉碎日军美梦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战略防御阶段——淞沪会战
(1937.8-11)
“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2、战略防御阶段—太原会战--平型关、忻口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25日
对战双方:日军4千-八路军1万2
结果:八路军获胜
意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忻口会战
时间: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
对战双方:日军2万-晋绥军中央军八路军10万
结果:中国军队获胜,歼灭日军
意义: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紧密配合下取得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3、战略防御阶段——徐州会战(1938.1-5)(血战台儿庄)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给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李宗仁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台儿庄战役前后共1个多月,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4、战略防御阶段——武汉会战
(1938.6-10)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4万人)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1942年1月
对战双方:日军10余万-国军17万
结果:毙伤日军5.69万人取得胜利。
意义: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偷袭珍珠港),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6.战时南渡西迁(空间换时间)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国宝迁移路线
1933年2月:国宝南迁
(37.8)38.4:西南联大
1937年8月:工厂内迁
古物南迁不是单纯的抢运珍宝,而是一次民族文化的抢救行动。
虽分散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特殊纽带作用。
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
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概括正面战场5次大会战,并填写下表。
时间 会战名称 结果 影响
1937.8—1937.11
1938.1-1938.5
1938.6-1938.10
1941.12-1942.1
淞沪会战
1937.11.12 上海失守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太原会战
1937.11.8 太原失守
平型关大捷 1937.9 抗战以来首次胜利;
忻口会战 1937.10-11 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会战
1938.5.16 徐州失守
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10.27 武汉失守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1.15 长沙会战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1937.9—1937.11
02
枪林弹雨,以智取胜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流砥柱
1、《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2、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3、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③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4.百团大战
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④结果: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鼓舞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
5、反击国民党的反共浪潮
背景:抗战后期日军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引发民主人士抗议
共产党
①政治: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精兵简政,以
“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民主选举。
②经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军事: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
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有利于调动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阶级利益
战场范围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战略地位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片面抗战
全面抗战
防御战
游击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
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同舟共济,扬威异域
——抗战的胜利
相互配合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1.6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3.11
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策略
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中国战场抗击日本的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总兵力。
2、中国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战场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中共七大的召开
背景: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时间:1945年4 至 6月,延安
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3、抗战胜利进程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
4、抗战胜利的原因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5、抗战胜利的意义
国内: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根本原因);
② 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流砥柱)相互配合。
国际:
①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利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②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必然招致失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抗战精神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 语
课堂小结
1、“日军第十师团占据济宁,分别沿胶济线、津浦线南下……李宗仁第五战区坚决迎击……经过半个月的激战……阻止了日军企图打通津浦路的计划。”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课堂演练
C
2 、(2018全国Ⅱ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课堂演练
A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