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三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芜湖市三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1-23 18: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芜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物理试题卷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等。在下列研究中,可以用极限法的是( )
A.研究瞬时速度 B.研究胡克定律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利用质点来替代实际的物体
2.用下列哪一组仪器可以分别测量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 )
A.米尺、弹簧秤、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3.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达到最高点后又返回原处,假设整个运动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则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是( )
A.始终变大, B.始终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 .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落地,当它下落t/2时离地的高度为( )
A. B. C. D.
5.火车初速度为10m/s,关闭油门后前进150m,速度减为5m/s,再经过30s,火车还要前进的距离为( )
A.37.5m B.43.5m C.50m D.150m
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A.1N、2N、1N   B.1N、0、1N
C.0、1N、0     D.1N、1N、0N
7.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放在同—个水平面上,木块和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分别给它们施加—个大小都为F的力,其中给第一、三两木块的推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同。这时三个木块都保持静止。比较它们和水平面间的弹力大小N1、N2、N3和摩擦力大小f1、f2、f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1>N2>N3,f1>f2>f3
B.N1>N2>N3,f1=f3<f2
C.N1=N2=N3,f1=f2=f3
D.N1>N2>N3,f1=f2=f3
8.某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房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得出的不正确说法是( )
A.图线显示力传感器对钩码的拉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B.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
9.电视上棋手进行讲解时,棋子可以在竖直的棋盘上保持静止。已知棋盘和棋子都是用磁性材料做成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棋子对棋盘的压力与棋盘对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棋盘对棋子的支持力与棋子对棋盘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C.棋盘对棋子的引力与棋子对棋盘的引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棋子所受的重力与棋盘对棋子的摩擦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2和m1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0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2和T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2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18分)
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其中的两个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并固定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2)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疏漏,请指出疏漏:
在(1)中是
在(2)中是
1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每打两个计时点所用时间为0.02s,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B、C、D、E、F,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20.0cm。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vB= 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请在坐标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坐标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面拖着的纸带上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在m<(1)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处理数据。为比较容易地找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画出a与 的图象。
(2)如图乙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丙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
三、计算题(42分)
14.把质量为7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上,轻推一下物体,物体恰好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若对物体施加一个沿水平方向向左的推力,使物体匀速上滑,求该推力的大小。
1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C=3kg,(取g=10m/s2)则
(1)弹簧1、2、3的弹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2)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3)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16.如图甲所示,小球A从水平地面上P点的正上方h=1.8m处自由释放,与此同时,在P点左侧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A、B两物体均可看作质点,不考虑A球的反弹,g取10m/s2.求: (1)小球A下落至地面所需的时间t; (2)要使A、B两物体能够同时到达P点,求物体B的初始位置与P点的距离S; (3)若作用在物体B上的水平拉力F=20N,求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7.质量为的足够长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小滑块(其大小可忽略)放在木板上最右端,如图所示。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木板右侧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取,并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同等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求:
(1)要使木板向右运动,至少多大;
(2)要使滑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至少多大;
(3)、若拉力,且只持续作用了的时间,在从开始运动至最终木板和滑块都静止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木板的最大位移是多少?最终滑块静止在木板上的位置在哪?(用物块与木板最右端的距离表示)
芜湖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三校联考
物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实验题(18分)
11、(1)
(2)
12、(1) m/s m/s
(2)
(3) m/s2
13、(1)
(2)
(3)
三、解答题(42分)
14、(8分)
15、(10分)
16、(10分)
17、(1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