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作业设计
17.壶口瀑布
一、作业内容
课文中,作者叙写了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景,一次在雨季,一次在枯水季。全文采用常移步换景的写法,即作者的视点不固定,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描绘所看到的事物。请你在文中圈画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并据此整理作者所看到的景观及其特点,填在下表。
二、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本课作业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取信息,感知课文独特的写景视角,把握所写景物的总体特点,理解游记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以表格形式直观呈现,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黄河个性。
参考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作业内容
(1)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给我们一幅幅雄伟、圣洁、瑰奇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请跳读课文,简要概括画面内容。
(2)在这些画面中,哪一处叙写最让你震撼 请结合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提示:寻读课文,结合景物描写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把握各拉丹冬雄伟、圣洁与瑰奇的特点。)
二、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2.把握作者写景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其独特之处。
作业1对应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梳理,进一步感受各拉丹冬景物的美。作业2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把握写景手法。
三、参考答案
1.概括画面示例:
(1)营地远眺。
(2)虔诚的跪拜大礼。
(3)浩浩苍苍的冰雪天地。
(4)宛若屏风的冰山。
(5)琼瑶仙境般的冰窟。
2.示例: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理由:“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19*.登勃朗峰
一、作业内容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景极富诗意,写人刻画生动,细读文章,还有一份别样的幽默。实在是一篇难得的“美文”。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旁批试着分析下本文“美”在哪里?
二、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特点,领会作者生活态度;2.把握作者写作技巧,体会其表达效果;3.欣赏课文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本课作业设计以“美”为纲,旨在引导学生在细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以推动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进行语言运用与表达的实践。
三、参考答案
示例:
本文“美”在奇壮的景观:远观雪岭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山中诸峰形态各异,鳞次栉比;山中云朵流彩变幻,精工绝伦。
本文“美”在自信、乐观的车夫和向导:文中用漫画手法表现了两个人“车王”和“勃朗队长”。他们深为自己的工作和技术而自豪,无论面对怎样的险境和不测,他们依然调侃嬉笑,乐观面对。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和自信的工作态度使原本美丽的山峰更加显现出诱人的魅力。
本文“美”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文章名为《登勃朗峰》但作者并没有着力于写登山过程,而是注重勃朗峰美景的描写和人物的叙写,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注。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作业内容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视角,描写了丽江独古城的独特风貌,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科学于一体的美丽画卷。请认真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与景物名称。依据摘录信息,简笔绘出表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旅程图。
二、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内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与和谐;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体会作者情感。本课作业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从中撷取信息,把握游踪,以旅程图为支架,让学生在重构图形的基础上直观感受丽江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提高其审美情趣。
三、参考答案
示例:
旅程: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水车--玉河--小桥--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的院子--金沙江--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