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与背诵,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泻、潜、试”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重点)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
4.联系有关资料,阅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增强对国家的热爱与振兴中华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并背诵课文。(重点)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联系,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2.回顾提问:
(1)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智慧、富足、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作者还希望出现一个怎样的中国?
出示:一个 少年 中国(蓬勃发展、自强不息、繁荣富强) 板书:少年中国
过渡语:题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比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望和无限向往。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第一自然段
女生读
(1)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2)出示表格:从下列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关系密切) 板书:中国少年、责任重大
是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一样,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排比的作用。
2.第二自然段
男生读
(1)作者用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自然界景物、动物、静物
(拥有初生的生命,具有生命力,力量强大,就像我们的少年中国。)
结合图片,边读边感受
结合象征意义,师生承接读,读出对少年中国的赞颂和向往之情。
板书:前途无量
3.第三自然段
全班齐读
(1)说说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偶,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共命运的呼唤。)
(2)联系全文,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需要中国少年来开创。少年中国,中国少年前程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板书:紧密相连
(三)拓展延伸
(1)举例说明“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分享交流
小结: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2)在为实现中国强盛的历史过程中,有哪些中国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分享交流,再读第三段,读出力量。
(3)出示现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美:
高铁飞速发展,里程世界第一。
飞机遨游苍穹,载重量逐年上升。
蛟龙号深入海底,探索大洋深处。
中国航空航天人才队伍,平均年龄才三十几岁。
总结: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4)你立志为祖国做什么?
板书:少年强国 奋斗不止
(四)歌曲结尾
齐唱《少年中国说》,深化情感
(五)作业设计
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做一份手抄报。
四、教学反思
1.落实重点目标时,遗漏了两次指导朗读的环节。说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指导朗读的教学习惯,导致关键加强环节的疏忽,朗读目标浮于表面,未深入训练。
2.时间把控问题。未预设充足的学生答案,导致对于不符合提问的回答引导有所欠缺,影响了课堂进度。
3.教学主体模糊,预设的是学生通过诵读感受爱国情怀,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紧密联系,实际在读的过程中不够投入,未能充分理解。教师过多干预引导,有灌输式教育的影子,教学方法简单,缺乏技巧性。
4.教师个人情绪不够饱满,学生受到影响也跟着紧张,教学气氛略微尴尬。
5.时间原因未布置作业,教学环节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