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离子的鉴别与共存
1.H+与OH-:用酸碱指示剂。
2.Cl-和SO:可用Ba(NO3)2或BaCl2溶液,但不能用AgNO3溶液。
3.CO: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加入稀盐酸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Fe3+和Cu2+:加NaOH溶液(可溶性碱溶液)能分别生成红褐色沉淀和蓝色沉淀。
5.NH:与碱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常见沉淀的颜色
1.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2.可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Al(OH)3等。
3.蓝色沉淀:Cu(OH)2。
4.红褐色沉淀:Fe(OH)3。
5.黑色物质(粉末):C(碳粉)、CuO、MnO2、Fe3O4、Fe(铁粉)等。
6.红色物质:Cu、Fe2O3(铁锈)等。
二、除杂分离物质
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除杂分离的常用化学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或原理 举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除去 除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适量稀H2SO4:Na2CO3+H2SO4===Na2SO4+ CO2↑+ 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原物质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过量铁粉,再过滤:CuSO4+Fe===Cu+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适量稀H2SO4,再过滤:CuO+H2SO4===CuSO4+ H2O
吸收法 将杂质用某种试剂吸收除去 除H2中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NaOH+HCl===NaCl+H2O
三、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通过观察物质颜色、气味等不同来鉴别。例:铜和铝中,红色的是铜,银白色的是铝;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中,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
(2)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于鉴别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例: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钠,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
(3)燃烧法
通过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的不同进行鉴别。例:要鉴别H2、CO、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能使烧杯内产生水滴的是H2或CH4,不能的是CO,再把内附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H2和CH4的火焰上方,其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H4,不能的是H2。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者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基本不引起火焰变化的是空气。
鉴别棉布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点燃这两种纤维,发出烧焦羽毛腥臭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发出烧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纤维。
(4)滴加试剂法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于鉴别酸和碱。例:鉴别三种无色液体——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的是食盐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例:鉴别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和碳粉时,把它们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能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的是氧化铜,不反应的是碳粉。
鉴别白色的碳酸钙和氧化钙时,分别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钙,无气体生成的是氧化钙。
滴加某些盐溶液。例: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分别取样,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不反应的是氯化钠溶液。
(5)综合法
运用观察、滴加试剂、两两混合等方法鉴别物质。例:四瓶透明溶液分别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溶液,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应的是MgCl2溶液。
四、物质推断方法
(1)推理法
对于以物质相互转化为内容的推断题,可将题意转化为图示,利用图示分析物质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物质特征和实验现象这条主线,先认定一个熟悉的反应特征为突破口,然后逐步推理。
(2)剥离法
根据已知条件把明显的物质先剥离,再根据其他已知条件,把已剥离的物质当作已知,逐个求解。
(3)分层推断法
对于给出物质范围的推断题,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一般用分层推断法,先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知识拓展】1.鉴别时应取样。
2.鉴别物质应有明显的现象区别。
3.连续滴加试剂鉴别时,应注意先加入的离子对后面物质鉴别是否会产生 干扰。
4.推断几种物质存在时,应特别注意物质能否共存。
例1、根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整个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D.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Cl-,先加入稀盐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例2、已知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分别含有较大量的Ag+、Ba2+、Fe3+、Cl-、NO3-、OH-、SO42-、Na+中的四种。若各自单独排放会造成较大污染,如果混合后再排放会大大降低污染程度。经检测发现,乙车间的污水呈碱性。由此所作的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Ba2+和OH- B.乙车间的污水中可能含有Ag+和NO3-
C.甲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Na+和Cl-D.乙车间的污水中不可能含有Fe3+和SO42-
例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稀盐酸(稀硝酸) 过量硝酸银溶液 过滤
B H2(HCl) 浓H2SO4 洗气
C Cu(CuO) 过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CD ZnSO4(FeSO4) 过量Zn粉 过滤、洗涤、干燥
例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木炭粉 氧化铜 加足量稀盐酸
B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足量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例5、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待鉴别溶液 试剂(均为溶液)
A HNO3和KNO3 酚酞
B HCl和NaCl AgNO3
C AgNO3和Na2SO4 BaCl2
D Ca(OH)2和NaOH Na2CO3
例6、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②检验铵态氮肥
C.③检验CO的存在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a2SO4、KCl、Fe(NO3)3
B.Na2CO3、KNO3、NaCl
C.Na2SO4、BaCl2、NaNO3
D.KNO3、NaCl、CuSO4
例8、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
C.Cl-、CO32-、SO42- D.Na+、Ba2+、Cl-
例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__断__。
例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1.小明同学想验证FeCl3溶液显黄色是Fe3+的原因,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aCl2溶液,仔细现察,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Ca(OH)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变浅
2.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选用的试剂和部分装置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试剂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铜固体 浓硫酸 硫酸钠溶液
部分装置
3.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Na+、Ba2+、Cl-、CO32-、SO42-中的若干种。现取100 毫升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得干燥沉淀6.27克;②在沉淀中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33克;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CO32-、SO42-、Na+和Cl-,一定不含Ba2+
B.一定含CO32-、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可能含Na+和Cl-
D.一定含SO42-,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和Na+
4.小雨的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雨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AlCl3溶液 B.Cu(NO3)2溶液
C.H2SO4溶液 D.AgNO3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NaNO3、NaCl
B.H2SO4、NaOH、NaCl
C.Na2CO3、CaCl2、HCl
D.Ca(OH)2、NaOH、BaCl2
6.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固体:铁粉 氧化铜 木炭粉(稀硫酸)
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
C.溶液:NaOH Ca(OH)2 盐酸(CO2气体)
D.溶液:KNO3 MgCl2 盐酸(AgNO3溶液)
7.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____________保存。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是____(填数字序号)。
8.甲、乙是科学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五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后,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乙的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则锥形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一包不纯的K2CO3粉末,可能含有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含有的杂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溶于烧杯中的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
(3)为确定Na2CO3是否存在,某同学称取13.8 g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19.7 g 沉淀,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O B.H+、Cu2+、NO
C.NH、Fe3+、SO D.K+、Ba2+、Cl-
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组别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待测溶液中滴加硝酸银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B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待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有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区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为涤纶
D 除去KCl中的少量K2CO3 滴加稀盐酸至刚好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无气泡 K2CO3已被除尽
A.A B.B C.C D.D
3.某溶液含有Ag+、Ba2+、Mg2+,为了将这三种离子逐一进行沉淀分离,加入下列物质先后顺序正确是( )
A.Na2CO3、NaCl、NaOH B.NaCl、Na2CO3、NaOH
C.NaOH、NaCl、Na2CO3 D.NaCl、NaOH、Na2CO3
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FeCl3,NaCl,KCl B.Na2SO4,NaCl,BaCl2,KNO3
C.Na2SO4,BaCl2,Na2CO3,HCl D.Na2CO3,H2SO4,HCl,KCl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6.某溶液可能含CuSO4、HCl、MgCl2、Na2CO3中的几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反应中加入的Ba(OH)2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某同学说该溶液中一定没有CuSO4,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a中溶液含有________种溶质。
(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K2SO4、NaNO3、FeCl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
②往沉淀A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气体。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原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________;
(2)滤液B中肯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8.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___________℃(选填“200”“300”或“4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4)小金取54.7g碱式碳酸锌样品(不含杂质),放置于热分解装置内,完全反应后测得装置A增重5.4g,装置B增重8.8g。则x∶y∶z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或活泼金属,故A不正确;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或Ag+ , 故B不正确;
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后整个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故C正确;
D、验证某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Cl-,不能加入稀盐酸,因为它含有氯离子,故D不正确。故选C。
例2、C
【解析】乙车间的污水显碱性,说明乙车间一定含有OH-,从而排除乙车间中一定没有Ag+、Fe3+,即甲车间中含有Ag+、Fe3+,则甲车间中不可能含有Cl-,另外Ag+不能和SO42-共存,因此SO42-在乙车间,SO42-和Ba2+结合产生BaSO4沉淀,则Ba2+在甲车间,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因此甲车间中含有Ag+、Fe3+、Ba2+、NO3-,乙车间中含有Na+、Cl-、OH-、SO42-。
例3、C
【解析】稀盐酸能与过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浓H2SO4不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能除去杂质。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过量Zn粉能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过滤后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ZnSO4,无需进行洗涤、干燥。
例4、C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木炭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加足量稀盐酸,过滤,但要将滤出物洗涤、干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泥沙,可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可加适量稀盐酸,K2CO3+2HCl===2KCl+H2O+CO2↑,然后蒸发结晶。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要在溶液中进行,固体之间不能反应。
例5、D
【解析】鉴别两种物质时需要产生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无色,所以用酚酞无法鉴别HNO3和KNO3溶液;在HCl溶液和NaCl溶液中滴加AgNO3,都能产生白色沉淀AgCl;在AgN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分别产生白色沉淀BaSO4和AgCl;在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而在NaOH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无现象。
例6、A
【解析】②检验铵态氮肥时,要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NH3本身不显碱性,需与水结合形成NH3·H2O后,才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色。③检验CO的存在时,还需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④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将空气通入水中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用红磷在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燃烧来大致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例7、B
【解析】“大量共存”即相互不反应,本题的限定条件有两个,即“大量共存”和“溶液无色”。Fe(NO3)3水溶液为黄色溶液,Na2SO4与BaCl2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CuSO4水溶液为蓝色溶液。
例8、A
【解析】含Cu2+的溶液呈蓝色,Ba2+与CO32-、SO42-都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从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Ba2+与CO32-、SO42-不会同时存在。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且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硫酸钡不与稀硝酸反应,同时也可得固体中无Ba2+。根据溶液呈中性,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综上分析可知,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A说法正确。
例9、氯化钠、碳酸钠 氯化钡引入氯离子,会影响对氯化钠的推
【解析】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因此没有硫酸铜;加硝酸钡得到白色沉淀,且加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是碳酸钡,因此一定含有碳酸钠,没有硫酸钠;无色溶液加硝酸银及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银产生,因此说明含有氯化钠。
例10、Ba(NO3)2 ABD
【解析】(1)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原白色固体一定存在硝酸钡。(2)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无色溶液甲一定不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若无色溶液甲中含有硫酸钠,加入稀硝酸,碳酸钡沉淀溶解,同时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固体质量会增大,与图示不符,故无色溶液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
1.D
【解析】FeCl3溶液显黄色,要么是铁离子引起的,要么是氯离子引起的,可以使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去掉其中一种离子,保留另外一种离子,观察溶液的颜色是否改变即可。
A.由于FeCl3溶液和CaCl2溶液中都含有氯离子,因此实验说明溶液的颜色和氯离子没有关系,应该和Fe3+有关,故A不合题意;
B.FeCl3和量Ca(OH)2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即溶液中的Fe3+消失了,溶液颜色也消失了,这说明溶液的颜色与Fe3+有关,故B不合题意;
C.FeCl3和AgNO3反应生成了氯化银沉淀,溶液中的银离子消失,但是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这说明溶液颜色与氯离子无关,与铁离子有关,故C不合题意;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变浅,是因为浓度变小所致,对于判断溶液颜色和哪种离子有关,没有任何帮助,故D符合题意。
2.A
【解析】通过A选项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CO2;B选项中氧化铜会使CO转化为CO2;C选项中的装置不便盛放浓硫酸,且浓硫酸也不能吸收CO2;D选项中的硫酸钠溶液不能吸收CO2。
3.B
【解析】①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得干燥沉淀6.27克;②在沉淀中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33克,说明既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也不有溶于盐酸的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钡离子与碳酸根、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没有钡离子,所以阳离子一定是钠离子;③滤液中有加入氯化钡引入的氯离子,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证明原物质中是否有氯离子;
由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 一定含CO32-、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
4.A
【解析】锌、铜和金与AlCl3溶液都不反应,无法检验。合金中的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冒出。锌和铜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5.C
【解析】A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他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两种溶液混合,出现一次产生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则说明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溶液。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
6.D
【解析】稀硫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与木炭粉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NaOH和NH4NO3溶于水分别会放热和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和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二氧化碳能使Ca(OH)2变浑浊,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稀盐酸不反应,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变浑浊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澄清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MgCl2、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KNO3与AgNO3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
7.密封
除去铁锈(或制造药物,或帮助消化,合理即可)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④
【解析】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故C物质是硫酸铜,C可以与BD反应,故BD是氢氧化钠和金属镁,则AE是氧化镁和稀盐酸,又因B能生成A,故B是镁,A是氧化镁,D是氢氧化钠,E是稀盐酸。(4)反应④是金属镁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镁能把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来,说明镁比铜活泼;①②⑤⑥中没有涉及两种金属的反应,故不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8.CO2+Ca(OH)2===CaCO3↓+H2O HCl、NaCl、CaCl2
【解析】(1)打开K1,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烧杯中乙的溶液变浑浊,说明稀盐酸和甲的溶液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则甲为Na2CO3,乙为Ca(OH)2。烧杯中发生的反应为CO2+Ca(OH)2===CaCO3↓+ H2O。(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说明酸过量,则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2HCl===CaCl2+2H2O,故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HCl外,还有NaCl、CaCl2。
9.(1)BaSO4 CuCl2 Ca(NO3)2 (2)KCl (3)是
【解析】(1)取样溶于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钡、氯化铜、硝酸钙。(2)取上述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的氯化银沉淀难溶于酸,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钾。
(3)假设13.8 g纯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K2CO3+BaCl2===BaCO3↓+2KCl
138 197
13.8 g x
=
x=19.7 g
假设13.8 g纯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13.8 g y
= y≈25.6 g所以原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
1.D
【解析】大量共存指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不会相互反应。注意本题中的pH=10,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OH-。A组会产生Mg(OH)2和MgCO3(微溶)沉淀。B组H+会与OH-结合生成水,同时产生Cu(OH)2蓝色沉淀。C组会产生NH3和Fe(OH)3红褐色沉淀。
2.D
【解析】A、根据氯离子的验证方法需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分析;
B、根据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硝酸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分析;
C、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D、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及除杂原则分析。
【解答】A、检验氯离子需用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不溶硝酸的白色沉淀才能证明含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硝酸白色沉淀时则证明溶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银离子,不符合题意;
C、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不符合题意;
D、加入稀盐酸,杂质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3.D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逐一分离”,在分离一种离子时不能有其他离子共同分离出来。若先加Na2CO3则会有Ag2CO3、BaCO3、MgCO3(微溶)三种沉淀出现;若先加NaOH,则会有AgOH和Mg(OH)2共同沉淀出来,所以只能先加入NaCl,让Ag+沉淀,其次再加入NaOH让Mg2+沉淀,最后再加入Na2CO3让Ba2+沉淀。
4.C
【解析】先观察所给试剂的颜色,将有特殊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再用该试剂鉴别出其它物质,或两两物质反应,凭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
A、先通过颜色观察出溶液呈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然后将氯化铁加入另三种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但氯化钠和氯化钾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但鉴别不出哪一种是硫酸钠,哪一种是氯化钡,且氯化钠和硝酸钾也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将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出现的现象为一种沉淀,三种无明显现象的为硫酸钠,两种沉淀,一种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钡,一种气体、一种沉淀、一种无明显现象的为碳酸钠,只一种气体,三种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不需加试剂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两两物质反应,只能鉴别出碳酸钠和氯化钾,无法鉴别硫酸和盐酸,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①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②Ba(NO3)2溶液与Na2SO4、H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③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能与MgSO4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Cl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④组内五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四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一次无明显现象,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将盐酸滴加至BaCl2、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①③④可以鉴别。
6.(1)Mg(OH)2
(2)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图象中开始没有沉淀生成
(3)2
(4)HCl、MgCl2
【解析】根据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结合图像中加入氢氧化钡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判断溶液的成分分析。
【解答】(1)加入氢氧化钡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能有碳酸钠,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接触即可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氯化镁,产生沉淀为氢氧化镁,化学式为 Mg(OH)2 ;
(2)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即可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图象中开始没有沉淀生成 ,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3)a为盐酸刚好与氢氧化钡反应完全的图像,溶液中除生成的氯化钡外还有氯化镁,共2种溶质;
(4)原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Cl、MgCl2 。
7.(1)FeCl3 (2)KCl
【解析】①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碳酸钙和硫酸钡同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②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则与酸不反应。
【解答】①因为滤液无色,所以肯定没有 FeCl3 ;白色沉淀A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那么肯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因此固体粉末中还有硫酸钾和氯化钡;
③粉末中是否含有硝酸钠,无法判断。
(1)原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FeCl3 ;
(2)因为白色沉淀A中有硫酸钡,那么肯定是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因此滤液B中肯定含有反应产物氯化钾,即KCl。
8.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00 一段时间后,A装置长导管管口无气泡冒出 5∶6∶2
【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装置A中浓硫酸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装置B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
碳,通过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碱式碳酸锌中氢、碳元素的质量。(2)据图可知碱式碳酸铜在200℃时开始分解,温度达到300℃时,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其完全分解,所以温度至少要达到300℃。(4)利用A增加的水的质量,求得氢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得碱式碳酸锌中氢氧根的质量;B增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得碳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得碱式碳酸锌中碳酸根的质量,如此可以求得碱式碳酸锌中锌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可以求得x、y、z的比。
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化学模块(十三)
除杂、鉴别、检验与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