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4 08: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2014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
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
品味说明语言[2013·泰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字为何变陌生了
暖 希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着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真题典例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容,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
  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1.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
  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
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研究得不够深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①能吸引读者;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不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能”一词表示对结果的一种推测。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1)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51秒”“26秒”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把握。“可能”表示猜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单词注视得久了,都会变得陌生。3.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
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负面作用:使神经系统对旧信息的反应消减。
好处:新信息的刺激使神经系统能引起正确的反应。[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说明方法与作用。
  2.加点词有何作用。
  3.加点词能否去掉。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
  2.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3.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4.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6.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寻找比较点)方法总结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8.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等)。
  品味说明语言方法:首先,解释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作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其次,要揭示这类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一般作用,揭示它的客观科学性。例如是否准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确、客观等。最后,总结该词语用在这里对说明事物特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准确等)。
  归纳:解释词语+带词解句+去(换)词解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是解答能否去掉或调换(颠倒)类题目,先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不能去掉或调换(颠倒)的情况比较多。 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一、[2013·锦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①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 500至3 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②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③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④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⑤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⑥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中已有蛇神巳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成语中之“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琳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
  ⑦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⑧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________________,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之途锐意进取!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1.研读第⑥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
  演进”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考查整体感知和信息提取能力。在规定的第⑥段里提取出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作用的信息即可。①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②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戏曲领域中也常常出现。2.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
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分两步:指出说明方法是作比较,然后再分析作比较的具体作用。基本模式:把××(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比较,形象地突出了……的特征,易于读者的理解。作比较。通过与蚯蚓的比较,具体突出了盲蛇体形之小,体重之轻。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不能删掉。“不下”是“不少于”的意思,说明与蛇相关的成语数量不少于70个,如果删掉,与实际情况不符,改变了原意,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的特点。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2分)(  )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
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
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
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A项,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B项,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D项,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C5.选文第⑧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
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可以围绕蛇的顽强、勇敢、进取等方面来写,内容要积极向上。语意连贯即可。示例一:生生不息,顽强坚忍;
示例二:不畏强敌,以柔克刚;
示例三:逶迤前行,勇者无惧。二、[2013·青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零高度”飞行
  ①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②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③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悬浮运行。
  ⑤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1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⑥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⑦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为电磁体,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S极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S极变成N极,N极变成S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⑧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6.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 考查解释词语含义的能力。“飞行”指速度快。“零高度”指没有高度,细读文章就知道不是没有高度,而是很低的高度(仅约1厘米)。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1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7.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
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
稳妥,安全可靠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①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②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③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50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9.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
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0.文章第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
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3┃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示例)准确严密:“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举例子列数字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