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归一问题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归一问题 说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24 20: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一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1页例8,教学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问题”数学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学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和利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做好“归一问题”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归一问题的教学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解决归一问题,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二是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画图、文字描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在解答问题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这样,当他们遇到难一些的题目时,自觉用到这些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说学情: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初步掌握了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对于本节课例题,学生大部分都会列式解答。但是很少有学生能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和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只凭感性经验,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继续强化理解。以前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简单明了,学生不用对信息进行书面整理,因此他们缺乏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画示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针对以上,我对教材的剖析,学情的了解,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以下几点。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归一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用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课前助学法:
因为本节课问题较简单,所以在课前布置了自学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上的画图时间,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创设生活中的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课前自学法、课上交流、展示汇报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课前体验购物,了解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课前助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课上创设问题矛盾,引发思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经历“先整理解答,再汇报交流”的过程,在讨论中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感知 “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最后在比较归纳中总结出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在课堂检测里我设计解决购物单的问题,既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题环节属于语言模型。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讲蕴含归一问题,就足以证明他们对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前预习效果较好,能根据导学案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路清晰。
一、比课前预设好的地方:
1.学生的课前预习单完成的较好(摘录信息部分简单明了,画图方法多样,综合算式人较多)
2.在倍数关系的方法中,想到方法的人比我预想的要多,上台的学生解释到位,质疑的学生更是我预想之外的问题。
二、遗憾的地方
1.时间把握不够好。
孩子在汇报中紧张拘束,画图时间较长,导致后面内容紧凑,我的讲授较多,课前设计学让生发现的东西,没有落实到位。
2.内容没有完成。
课前设计了购物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