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综合测试卷(2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综合测试卷(2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27 20:35:00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综合测试卷(一) 总得分__________
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提tí 提炼 提防 提心吊胆
B.分fèn 过分 分析 分外妖娆
C.塞sè 堵塞 边塞 敷衍塞责
D.横héng 纵横 横竖 横行霸道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恣(suī)_________ 点(zhuì)__________
(2)(sè)__________索 (chī)__________笑
(3)阴(huì)__________ 祭(sì)__________
(4)(zhān)__________帽 寒(jìn)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顾新闻事实,对一个极少或没有新闻价值的题材进行小题大作的所谓“策划”,其社会效果就差。
B.在联欢晚会上,同学们用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赞颂了老师们的丰功伟绩。
C.对一个公司而言,能够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下,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对提高其竞争力是不无裨益的。
D.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担任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
4.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偶像 而已 掩映 怨天犹人 B.惘然 皱纹 颧骨 笔耕不缀
C.嫉妒 伦理 硕果 费寝忘食 D.诓骗 鄙夷 泄气 碌碌无为
5.形似字组词不正确的是( )(2分)
酒 洒 眷 卷 恕 怒 即 既
A.喝酒 洒水 B.亲眷 卷曲 C.饶恕 愤怒 D.即然 既便
6.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同上句衔接得好,表达意思恰当的是( )(2分)
①怎样精读?或一遍一遍地读,或在书上批注,或写阅读笔记,__________。
②残疾人靠货真价实的工作赢得光荣。当然,他们也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尊不意味着拒绝别人的好意。只想帮助别人而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不是强者,那其实是一种心理的残疾,因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B.①动手写批注或阅读笔记,效果肯定好于只是一遍一遍地读。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C.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D.①一遍一遍地读,效果不如写批注或阅读笔记。
②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7.加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是( )(2分)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________________。
①1983年7月,测得最低温度为零下89.2℃。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8.文言加粗字注音、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间(jiān私自,偷着)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王侯将相宁(ning难道)有种乎!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qiāng撞)地尔。
D.怀怒未发,休祲(jīn 不祥)降于天。
9.默写(4分)
(1)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互联网可以使我们在全球范围充分、及时地进行各个领域的信息交流,它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实现了古人憧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理想。(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4)鲁迅先生说过:“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路是大多数人共同行走用脚踏出来的,但关键是谁先迈出第一步。那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敢者。(请你用《故乡》中的原句填空)
10.有一则广告词说:“某某药片,使你口服心服。”这里借用了成语“口服心服”,请你指出两个“服”字在广告词中的不同意思(2分)
第一个“服”: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服”: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一段对话的语言有三处有毛病,请你任意标出其中的两处并加以改正(3分)
老师:王小明同学很少参加集体劳动,他在家里也什么都不干吗?
家长:学习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干活?
甲老师: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但劳动对人也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多劳动,他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家长:在家干不干活真的很重要?
乙老师:当然了,如果不从小培养劳动习惯,父母长大后离开,怎么自立,怎么生存呢?
家长:谢谢老师!我知道您这是关心、爱戴孩子,今后我们一定注意。
改正: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5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是由多种树木组成的
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呈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①②④③
13.把下面5个句子改成一个意思没有遗漏、语言连贯、文字简洁的单句(可增删字句)(3分)
①张宁十分喜爱电脑。 ②她爸爸给她买了一台电脑。
③这台电脑是“联想”牌的。 ④这台电脑是在“长城”电脑公司购买的。
⑤张宁对这台电脑非常满意。
改成单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40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①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了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
②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对偶句)
③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天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你们生意兴隆!”
④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句祈使句)
⑤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春节去拜年,我都把一声声的“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
⑥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⑦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今这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
⑧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的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的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 ),热闹的生日将变得( )。
⑨我愿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
⑩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8分)
1.在第⑧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1分)
2.在①②④自然段的横线处,根据文意和要求,填上恰当的祝福语言。(1分)
3.文中说“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将“未必”换成“并不”是不是可以?为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中“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结合本文,用三两句话谈谈你自己的理解。(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中心是( )(1分)
A.第⑥自然段 B.第⑦自然段画“ ”一句
C.第⑨自然段 D.第⑩自然段
6.根据表达内容,用“||”在原文上划分段落。(1分)
7.从表达方式看,与第⑨自然段不尽相同的一个自然段是( )(1分)
A.第⑥自然段 B.第⑦自然段 C.第⑧自然段 D.第⑩自然段
8.第⑧自然段的首句在上下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作用相同的还有第_________自然段。(1分)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管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危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如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的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四通八达。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7分)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其序号写在括号内。(1.5分)
A.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
B.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
C.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
2.第1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1分)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0.5分)
A.由整体到部分 B.由主要到次要
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2分)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所用词语:(行踪)_______________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所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粗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怕“跌”
走路时,偶然跌一跤是常有的;刚起来,又摔了一跤,虽不多见,也不足为奇。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起来还可能摔跤就不起来了。我们应该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永远向前。
在工作中,失败和犯错误是常有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人们往往是经过千百次的“跌”,才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谚语就深刻地指明了成功的必由之路。
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有不怕“跌”的精神。他经过几年的努力,试验六千多次,终于找到了最为理想的灯丝——钨丝。在科学事业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
今天,培养不怕“跌”的精神,对青年来说不更为重要吗?我们青年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鲁迅曾经说过:“我每看运动会时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至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朋友们,让我们发扬不怕“跌”的精神永远前进吧!(7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 )(1分)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在科学事业上,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C.怕“跌”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D.我们应该不怕“跌”——不怕失败,不怕犯错误,永远向前。
2.为什么说“在工作中,失败和犯错误是常有的?”在文中用括号标明。(1分)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4.文中高度概括并赞扬爱迪生精神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5.能正确判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并准确分析句子在文中表达作用的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在括号内写出它的字母( )(1分)
A.以设问句式对青年人提出应培养不怕“跌”精神的要求。
B.以反问句式强调青年人培养不怕“跌”精神的重要性,加深了语意,加强了语气。
C.以反问句式加深语意,加强语气。
D.以设问句式对青年人提出应培养不怕“跌”精神的要求,引起思考,加深语意。
6.议论文中往往也使用记叙文中的记叙相比较,本文画横线记叙的特点是_________(A.具体、生动 B.简练、概括),其作用是证明论点(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横线上)(2分)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7分)
1.读完全文,你认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1分)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
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
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2.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1分)
3.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4.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引号内加粗的词语在感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1分)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6.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连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1分)
1.下边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 B.
C. D.
2.解释加粗词语(1分)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天下唱 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或闻无罪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天大雨 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边句子的大意。(2分)
①“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诚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该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要点概括最恰当的是( )(1分)
A.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原因。
B.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恶劣天气。
C.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策略。
D.本段写出了陈涉起义的时间、地点以及起义的原因和遇到的恶劣的天气。
6.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括号部分是陈胜对___________的分析。(1分)
备选答案:
A.起义的理由 B.当时形势
C.起义的策略 D.扶苏、项燕
8.陈胜起义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9.起义的时间和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作文 (50分)
一个人总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有时需要战胜懒惰;有时需要战胜自私;有时需要战胜挫折;有时需要战胜自满;有时需要战胜平庸;有时需要战胜自卑……请以“战胜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 考 答 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D(点拨:A.“提防”dī B.“分析”fēn C.“边塞”sài)
2.(1)睢 缀 (2)瑟 嗤 (3)晦 祀 (4)毡 噤
3.B 4.D 5.D 6.A 7.C 8.D
9.(1)梨花落后清明 (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4)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吃(药) 信服(意思对即可)
11.第一处:要让孩子多劳动,使他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第二处:长大后离开父母
第三处:我知道您这是关心、爱护孩子
12.C
13.张宁对爸爸从“长城”电脑公司购买的“联想”牌电脑十分喜爱和满意。
阅读
一 1.暗淡 冷清
2.①白头偕老 ②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④祝你早日健康
3.不可以。因为“未必”包括两种可能性,切合实际:“并不”则显得片面
4.给别人一个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同时,我也需要别人的祝福。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温馨。
5.B 6.①一⑦||⑧||⑨一⑩
7.C 8.承上启下 ⑥
二 1.A.④ B.③ C.⑥⑦ 2.举例子 列数字
3.D 4.诡秘 星罗棋布
5.不能去掉。“对人类而言”限制了土白蚁危害的对象、范围;如果去掉它,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三 1.D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
3.①例证法 ②引证法 4.百折不挠 5.B 6.B
四 1.D
2.道理论证 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
3.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4.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C
6.例:汪精卫充当汉奸;李洪志邪教害人;或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启杀人抢劫等
五 1.D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属理解能力。A.缘故,B.应当,C.商量,D.首句,“逃亡”,“逃跑”,用本义;次句,灭亡,引申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历年出题的重点,认真看课本上的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结合上下文推断,这类题是不难回答的。
2.(1)次:编次 (2)唱:同“倡”,倡导 (3)或:有的(人) (4)会:适逢 四个词中除“或”外,课本上均有注释,不偏不怪,只是拟成了主观题,稍稍增加了难度。重点考“古今词义”,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重点。“我们读古文,不怕陌生字,而怕熟字。”王力教授的话十分中肯。
3.①答案: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答题时容易记错的是“法”,倘只说成“军法”就错了,也说不通,这是名词作状语。 ②答案: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答题时容易记错的是“诚”(果真),“以”(把),“诈”(冒充);“扶苏、项燕”只作定语,其中心语“队伍”省略了。
题干中,似乎简单的“说说”,但实际不简单,考查的是综合理解能力。本来是“翻译”,改成“说说”,是为了减轻考生心理压力,答题时千万不能因“说说”而马虎了。
4.答案是A。B“直接原因”即导火线,应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C.表现的是陈胜的远大抱负和思谋的周密。作为起义的领导者,不能不估计到失败的可能。D.重在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本题考查了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
5.B
6.“会天大雨,道不通”,“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7.B
8.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进行号召。
9.时间:二世元年七月 地点:大泽乡。
作文(略)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综合测试卷(二) 总得分___________
基础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试卷 卷宗 开卷有益 B.间接 间谍 亲密无间
C.强大 强调 强词夺理 D.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国人民心系(xì)北京申奥活动。
B.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bì)益的。
C.数(sù)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中国女排的崛(jué)起,只能靠自己苦练、巧练。
3.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在方框里(2分)
(1)挑拨离间 (2)烂竽充数 (3)我行我素 (4)改邪归正
(5)再接再厉 (6)不记其数 (7)走投无路 (8)自出心裁
(9)大肆渲染 (10)错落有致 (11)万是俱备 (12)以身作责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5.选出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拟定(起草) 缉拿归案(搜查捉拿)
B.直辖(管理) 人何以堪(能)
C.筹措(计划办理) 一曝十寒(晒)
D.审订(装订) 不遗余力(遗留)
6.“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不仅教师要为人师表,家长还应该做孩子的表率。
B.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春天的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8.古诗词填空(3分)
①夜来南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⑤___________________,梨花落后清明。
⑥_____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9.①~④四个语句是下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选择正确的组合顺序( )(2分)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_______________正是体现了粗犷和细腻结合这么一种美学思想。
①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②使园林境界辽阔起来
③那些讲究借用远山远水陪衬 ④以及园中有园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10.说话得体的是( )(2分)
A.爸,过来!给我讲讲这道题!
B.别挡路,老太婆!
C.请同学们保持教室卫生。
D.今天您为我们进行作文辅导,一定感到很荣幸。
11.下面这个长句表意不够清晰,请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3分)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出土于埃及纳加达地区,制作于公元前三世纪,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风格的陶罐。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重新排列句子,意思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他就像个孩子
②在橘树旁,老人好像变了一个人
③不,像个青年
④我实在不懂柑橘科学,但是我懂老人的心
⑤不,简直像个诗人
⑥他从一棵树跑到另一棵树,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说着不同的品种、特点、产量……
⑦我记也记不下来
A.②①⑤③④⑥⑦ B.②①③⑤⑥⑦④
C.⑥④⑦②①⑤③ D.①③⑤④②⑦⑥
13.用下边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中心明确,语意连贯,字数在50~80字。(3分)
踊跃 热烈 声情并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40分)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美在何方
陈村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笑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显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7分)
(选自《躺着读书》)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2分)
①诗句: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朝人。
②诗句: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朝人。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8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上拼音。(1分)
①迟钝( ) ②旺盛( )
2.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人的大脑皮层里有很多神经细胞 B.人的脑神经细胞数量很多
C.人的脑神经细胞大部分可不动用 D.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运用
3.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1分)
4.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读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1分)
5.“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全文分成两部分,请用“||”划出。(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7.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简要回答)(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人偏不相信。他们总爱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梦想在顷刻之间轰然成就大业。
②财富是依靠积累的。有人善于储蓄而致富。有人却轻视每月几十块钱储蓄,以为如此细数不如花光痛快。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天上掉下一袋钻石,地上拾到金元宝,或是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一夜暴富。当然,这种人只能是空想而已。
③对于学问,其理亦然。积累一分学问,便是充实一分生命。积累时看似无用,到用时却是珍宝,受用一生。然而不少人却轻视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而相信吃了什么药便能智力陡增,然后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④积累不足而过早成名得志并非好事。正像有些人银行存款不多却喜欢摆排场,讲阔气,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手头拮据,捉襟见肘,被人笑话。有的人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反应不错,受到舆论称赞,出名获奖。可是,由于作者的积累并不厚实,到手的荣誉又摧毁了他们继续进取的决心,于是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
⑤“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深含哲理。漫长和迂回即是不断刻苦积累的过程,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甚至“欲速则不达”。
⑥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4分)
1.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选择确切的一项( )(1分)
A.发财致富必须重视每月几十块钱的储蓄。
B.学问积累不厚实就决不能去出名获奖。
C.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走捷径就一定达不到预定的目的。
D.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应该不断积累。
2.本文哪两个自然段都摆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论述?(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边各组短语哪一项在文段中全都是写“积累”的?把它挑出来。(1分)
A.每月几十块钱储蓄,天上掉下来一袋钻石,拾到金元宝,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
B.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
C.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
D.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
4.指出下边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1分)
A.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D.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C.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
D.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学生的闲暇时间
①随着减负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广大中小学生将会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学生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了。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有的教师、家长担忧闲暇时间多了,孩子会变坏……这些担忧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学生闲暇时间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如何开发学生闲暇时间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缺乏研究。笔者就此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②闲暇时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应当把休息看做是增进健康和体力,而且也是促进精神力量的一种手段。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息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休息是为了恢复精力和体力,消除疲劳,是为了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学习。否则,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大脑就会产生“超限抑制”,久而久之,则会使神经系统丧失平衡兴奋与抑制的能力。这样的事例在中小学生中不胜枚举。因此,安排好积极休息的闲暇时间,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③闲暇时间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加油站”。课堂学习活动固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绝非是惟一的渠道。陶行知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有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有特长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个性发展、谈论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闲暇时间为中小学生开辟了发展个性特长的生活天地。但必须指出的是,有兴趣并不一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效果,若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稳定兴趣,激发其动机,培养学生驾驭闲暇时间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且可以使中小学生终身受益。
④闲暇时间是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健全人格的活动场所。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少不了人际交往,中小学生也是如此。尤其是当前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是“小太阳”,一切以“我”为中心;在校时又忙于功课和堆积如山的作业。减负以后,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这就为学生的交往开辟了超越这种局限的可能性,为他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主要的“时间”和“空间”。
⑤共同的理想和兴趣,把不同年龄、性别、班级的学生吸引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二三个人的小圈子内。只要我们加强正面引导。帮助中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闲暇时间里所形成的这种人际关系,以及在人际交往中所培养起来的健全品格,诸如真诚、热情、谅解、宽容等良好的性格因素,肯定有利于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⑥马克思在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明确地指出,闲暇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既影响着当前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引起教师、家长的足够重视。 (9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本文有三个分论点,依次是(1.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油站”是个比喻的说法,它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分)
4.陶行知认为培养有特长的人,必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第③段中加粗的字“这”所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作者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尤为必要,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文中第②段和第⑥段划横线的部分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8.请你根据对学生闲暇时间价值的认识,仿照文中表述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分)
1.用文中加粗字“辍”另组一个词(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表现陈涉胸怀大志的语句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雀”和“鸿鹄”各比喻什么?“燕雀”在文中指的是谁?(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古今,不论老少,具有“鸿鹄之志”的不乏其人,三国时代的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个。试写出他的充满豪情壮志的名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分)
1.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斯是……‖南阳……
B.……‖苔痕……‖南阳……
C.……‖苔痕……‖孔子曰……
2.下列词语中能够统领全篇的一项是( )(1分)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何陋之有
3.解释下列词语(1分)
(1)馨:________________ (2)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龙、仙比喻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所列各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1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文的点睛之笔是哪句?并翻译。(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铭”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讲究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句,对偶句。本文押韵的韵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8.上段文字出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的生活情趣。(1分)
作文 (50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2.表达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参 考 答 案
基础知识及运用
1.C 2.C 3.滥、计、事、则
4.B 5.D 6.眺望 仰望 瞭望
7.D
8.(1)小麦覆陇黄 (2)虫声新透绿窗纱 (3)凫雁满回塘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燕子来时新社 (6)酒困路长惟欲睡
9.D 10.C
11.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只从埃及纳加达地区出土的陶罐;它制作于公元前三世纪;陶罐的形状具有典型的埃及古王国时的风格。(意思对即可)
12.A
13.在“我为奥运添光彩”的演讲活动中,同学们踊跃上台演讲,演讲会高潮迭起,气氛非常热烈。特别是文娱委员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阅读
1.“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
2.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而得来的。
3.城市之美需要用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两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 “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 “大江东去”,作者苏轼,宋 “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 “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 “采菊东篱下”,作者陶渊明,晋
5.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需学习和训练的感悟。
6.如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谈热爱生活、领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等等。
二 1.①dùn ②shèng 2.D
3.下定义 作比较 打比方 脑子用得勤,肯定聪明
4.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 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5.不能删去。“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则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6.①②③||④⑤ 7.勤用脑好处多 8.(略)
三 1.D 2.第②、③自然段 3.B 4.B
四 1.要正确认识学生闲暇时间的价值,开发学生闲暇时间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①闲暇时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润滑剂”。②闲暇时间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加油站”。③闲暇时间是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健全人格的活动场所。
3.说明闲暇时间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具有促进作用。
4.孩子们每天有按照自己的愿望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
5.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稳定兴趣,激发其动机,培养学生驾驭闲暇时间的能力。
6.当前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是“小太阳”,一切以“我”为中心;在校时又忙于功课和堆积如山的作业。
7.对比论证法 引证法
8.(此题为开放题,只要句式合乎要求,说法合理,与原文中的分证点不重复,应给满分)
五 1.辍学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燕雀:比喻目光短浅的人。鸿鹄:比喻具有远大志向的人。“燕雀”在文中指“佣者”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六 1.B 2.B
3.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劳形:使身体劳累
4.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5.D
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7.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8.《陋室铭》;刘禹锡;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