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8: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 峭壁(qiào) 骨碌(lū) D.点缀(zhuì) 疲倦(juàn) 倾斜(qīnɡ)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明学习时一遇到疑问,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许多名人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C.斯科特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D.红军越过老山界后非常疲倦,躺在地上不一会就酣然入梦了。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4.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②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③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④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 
5.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80多年前,红军在阿坝州翻越八座海拔近4 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三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转战停留16个月,②书写了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悲壮的历程。③那些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红军将士,把战斗精神融入脚下的土地与河流。
(1)第   句是病句,可改为:   
(2)第   句是病句,可改为: 
6.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请你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2)活动中,班长播放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我的长征》节目片段,一批志愿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行走,体验长征。学生们针对“重走长征路有没有意义”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有人说:“这个活动没有意义。时代不同了,何必再吃那些苦?况且,这一班人徒步西行北上,大张声势,纯属作秀!”
请你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以上观点进行反驳。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光。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下列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D.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第 段文字中既说“寂静”又写出许多声响,对这种写法的判断正确一项是(  )
A.前后矛盾 B.以动写静 C.静中有动 D.动中有静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出老山界高、陡、险的特点。
B.选文第⑨段在内容上写出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选文记叙了红军在夜间行军,山路上露营,半夜被冻醒,然后又不知不觉睡到天亮的经历。
D.第 段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二)课外阅读
感受老山界
①我是在今年早春时节走进老山界的,虽说我的家乡也属于老山界地区,上中学时又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知道此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可真正与老山界零距离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所以,当我随“红军长征路线考察组”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
②第二天早上出发时,岔岭瑶寨雾气弥漫,天空还不时下着小雨。向导告诉我们,上山的小路已经罕有人走,杂草灌木丛生,雨天攀登,不但会湿衣裤,把人冻病,而且极易迷路,因此建议我们乘车先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再走红军当年下坡时走的那段路。
③一辆农用车载着我们一行人开始在螺旋上升的公路上爬行。车外浓雾弥漫,目力所及,只看得见路边的青草绿叶。汽车穿行于云蒸霞蔚之中,如历仙境。令人惊奇的是,山中的山茶花已经星星点点,迎风绽放了。车行数小时后停下来,向导带我们去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亭。碑面刻有陆定一的题词:“老山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并镌有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简介。立于碑前,翘首远眺,身后青山迷蒙,似无尽头,前边峰峦叠翠,连绵无穷。神秘肃穆之情在心底愈发浓郁起来......
④重新登上公路之后,开始弃车步行。向导引我们走入公路下一条小道,斜插入山谷腹地。下山的路陡峭崎岖,人行其间,只能一溜小跑,想收住脚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间倒是空旷,林木茂密处,地面寸草不生,只有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踩上去,软软的如踏棉絮。腐殖质的特殊气息自脚下弥漫,直钻鼻肺。白色的雾气填满山谷,成股地往上涌,又向谷底滚去,一团团,一缕缕,毫无规则可言。脚下溪流交错,泉水汨汨;头顶百鸟乱飞,任我们扯破嗓子恐吓,亦不惊不散。当年,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路摆脱敌军追击的。可惜他们经过此处时,行军心切,无心欣赏沿途风物景致,要不,那绝对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梦幻旅程。
⑤向下行进近两个小时,大伙都有些累了。向导说,快到老山门了。又走数十分钟,奇观果然出现,方知老山门是一道通往山外的山沟,两边是高高的土坎,夹着一条狭长的小路,土坎上长满了常青乔木,枝叶相连,一眼望去,俨然是一条绿色甬道。走出绿色甬道,发现已经伫立于一道高高的山脊上了,眼前豁然开朗。远眺,是无际的山野,云雾已经在我们脚下翻涌,一股凭天临风、傲视群雄的浩气骤然回荡于胸间。
⑥站在山脊回望老山门,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 人们穿行于山之腹地,就是怀胎的孕育,冲出老山门,就是通过产道横空出世。当年红军自这道门冲出,走上了胜利之路;今天我们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地点 感受
岔岭村 ①   
螺旋上升的公路上 ②   
③    神秘肃穆
④    奇妙
(2)说说“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一句的妙处。
(3)如何理解“今天我们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一句的含意
(4)本文与陆定一的《老山界》都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老山界,请分析两文写作的侧重点和用意的不同。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2.A 3.C
4.拟人;比喻;对比;比喻、拟人、排比
5.(1)①;80多年前,红军在阿坝州翻越八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大雪山,三次穿越人迹罕至的草地,转战停留16个月。
(2)②;书写了红军长征中最艰苦、最悲壮的篇章。
6.(1)“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⑤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2)示例:我觉得这个活动有意义。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很方便,生活也很舒适,但我们中不少人恰恰缺少了吃苦的精神,缺乏承受挫折与困难的勇气。重走长. 征路,可以唤起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1)D (2)B (3)D
(二)课外阅读(1)兴奋;惊奇;纪念碑前;山脊上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山界”比作“母腹”,将“老山门”比作“产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和老山门地形上的特点,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3)翻越老山界,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而且感受到当年红军在此行军时的精神,内心受到感染和净化,如获新生。
(4)本文主要写了游历老山界的过程及看到的景致,为了突出攀登老山界之后“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这一感受;《老山界》一文主要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突出了红军战士的乐观和豪情,宣扬红军长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