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1: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跟着电影《玩具岛》
做小说阅读训练
观看视频《玩具岛》电影(11分钟)
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




技巧鉴赏
主题把握
综合练习
背景知识介绍
背景介绍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闪米特人的一支,和阿拉伯人同源,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都属于犹太人。
这个民族非常重视知识,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念书,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学堂里面学习,孩子到了五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犹太人人口虽仅有1400万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2%的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人数不多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
背景
介绍
自1933年起,德国纳粹党开始独裁执政,随后,一个大规模的反犹行动逐渐发展起来。在同一年,纳粹德国政府剥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和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这项法案还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 到了1938年,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党的反犹太政策更加极端化,犹太人没有自由,他们被禁止外出,必须佩带犹太星章,经济上受到致命打击,精神上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他们生活在被排除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外的隔离区,被强迫参加奴役劳动。放逐希腊犹太人是法西斯最野蛮的行径之一。犹太人大屠杀的集中营党卫军像恶魔一般对他所占领地区的犹太人进行消灭。数以千计或万计的犹太人被召到某个偏僻的地方被杀人机器处决,欧洲600万犹太人成为希特勒屠刀下的屈死鬼,其中还包括100万儿童。整个世界当时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成为纳粹种族主义学说的牺牲品。
背景介绍:水晶之夜
观看视频《玩具岛》电影(11分钟)
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




技巧鉴赏
主题把握
综合练习
背景知识介绍
电影短片:玩具岛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的11分钟短片,一举夺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1942年的德国,在纳粹的统治下,犹太人被遣送往恐怖的集中营。一个德国小男孩,问母亲隔壁的犹太裔邻居准备去哪里?“他们即将前往玩具岛”,母亲对儿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小男孩信以为真,闹着要和邻居的犹太男孩一起去,但是母亲极力反对。犹太人出发当天,德国小男孩也失踪了,母亲心急着跑到火车站寻找。在挤满犹太人的火车箱里,母亲找到了犹太邻居一家,她对着犹太小孩叫着自己儿子的名字,将他从纳粹手中解救了出来,之后牵着他回家。而她的儿子却被发现不是犹太人,被纳粹拒绝装上车,已经平安无事地回到家中。
观看视频《玩具岛》电影(11分钟)
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




技巧鉴赏
主题把握
综合练习
背景知识介绍
情节把握
1.关于影片中两位男孩海因里希和希尔伯斯坦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亲戚 B.同学 C.邻居 D.朋友
【答案】A
情节把握
2.两个男孩的身份是( )
A.海因里希和希尔伯斯坦都是德国裔孩子。
B.海因里希和希尔伯斯坦都是犹太裔孩子。
C.海因里希是德国裔孩子,希尔伯斯坦是犹太裔孩子。
D.海因里希是犹太裔孩子,希尔伯斯坦是德国裔孩子。
【答案】C
情节把握
3.影片从海因里希母亲发现孩子不见了开始,接下去海因里希母亲发现另一个房间一片狼藉,这暗示了什么情节( )
A.这是海因里希家的房间,他临走时太匆忙,把房间弄乱了。
B.这是海因里希家的房间,两个好朋友走得匆忙,把房间弄乱了。
C.这是希尔伯斯坦家的房间,他们不在这儿住了,临走就没去收拾房间。
D.这是希尔伯斯坦家的房间,他们被迫离开,根本来不及收拾房间。
【答案】D
情节把握
4.影片题目《玩具岛》,是个什么地方( )
A.孩子们游乐的地方,有很多玩具。
B.孩子们游乐的地方,但有一定危险。
C.德国纳粹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
德国纳粹进攻各国的前线阵地。
【答案】C
情节把握
5.请从海因里希母亲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
我是一位德国的妇女,我的孩子叫海因里希,他和犹太裔男孩希尔伯斯坦是好朋友。我们两家是邻居,两个孩子常常在一起练琴。后来,希尔伯斯坦一家被迫离乡,大家骗海因里希说他们要去玩具岛旅游,没想到海因里希一定要跟着去。
这天一大早,我发现儿子不见了,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找到了火车站。车门开启,我并没有看到海德里希,而是看到了希尔伯斯坦一家人。我就把希尔伯斯坦喊成海因里希,救下了这个孩子。
情节把握
6.请从海因里希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
我叫海因里希,是一位德国小男孩。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犹太人,叫希尔伯斯坦,我听妈妈说,他们一家要去玩具岛,我也想去,但妈妈不让,我只好偷偷收拾行李溜出家,但最终没有坐上火车,被一位德国军官拉回家了。不一会,妈妈回来了,带着我的好朋友希尔伯斯坦,从此,我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熬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技巧鉴赏
7.关于影片的叙事技巧,从视角方面看,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影片以男孩海因里希的视角安排叙事,以孩子的眼睛看待当时的事件和社会。更有利于表达童心的纯真无邪,从而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B.影片以海因里希母亲的视角安排叙事,以母亲的眼睛看待当时的事件和社会,更有利于表达母爱的广博无私,从而歌颂了人性的可贵。
C.影片分别以海因里希和母亲的视角安排了两条叙事线索,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一方面营造悬念,渲染紧张气氛;一方面交代背景和故事情节。
D.影片以海因里希、母亲、纳粹军官的视角安排了三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一方面营造悬念,渲染紧张气氛;一方面交代背景和故事情节;此外还形成人物间的强烈对比
【答案】C
技巧鉴赏
8.影片开头与结尾都出现了两双手弹钢琴的画面,请分析其含义与作用。
影片开头展现两双粉嫩的小手在弹琴,这是两个孩子一起学琴的画面,写出两人的友谊,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结尾展现两双大手在弹琴,暗示两个孩子后来的命运,两人健康成长,融洽相处,而对父母的感念一直持续到晚年,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这样首尾呼应,使影片结构完整。
技巧鉴赏
9.在两位男孩弹钢琴时,楼下传来了叫骂声,这样刻画有何作用?
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德国纳粹的煽动下,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已深入人心。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也反衬出海因里希母亲高贵的心灵。
技巧鉴赏
10.希尔伯斯坦父亲虚构犀牛的情节,有何作用?
希尔伯斯坦父亲头部被打伤,他不愿意让善良纯真的孩子心理蒙上这一层阴影,所以选择了善意的谎言。这个谎言和恰好与海茵母亲“玩具岛”的解释不谋而合,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大爱,客观上也使海因里希更加相信“玩具岛”的存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技巧鉴赏
11.影片采用现实与过去穿插的方式来叙事,其中有好多细节多次出现,形成照应,除了开头结尾出现的弹琴画面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海因里希的玩具小熊和小行李箱,让现实与过去产生联系;旋转楼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得相当好
海茵和大卫经常在一起弹钢琴。他们配合默契,友谊深厚。当优美、流畅的音乐被打断,是因为楼下传来的那一声对犹太人歧视的辱骂。说明了当时的环境,德国纳粹开展捕杀活动,而平凡的德国老百姓也是对犹太人充满了敌视。大卫一家是犹太人,大卫的父亲忍气吞声,叫孩子们停止了弹钢琴。犹太人被称为劣等种族,是社会的残渣和毒瘤,是纳粹清除的对象。而德国的德意志人则高枕无忧,甚至还以歧视犹太民族为乐。

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得相当好
海茵的母亲清晨发现儿子不在,急忙跑下楼,她发现隔壁的大卫一家一片狼藉,客厅里被掀翻的正是那台孩子们喜爱的钢琴。同时被掀翻的还有孩子们纯真的友情是小船,也掀翻了观众平静的一颗观影之心。
海茵曾在楼梯里遇到大卫的父亲,这个被殴打过的犹太人,隐藏了头上的鲜血,扶了扶眼镜,给海茵的解释是遇到一头犀牛。这和海茵母亲给他的“玩具岛”的解释不谋而合,他们不愿意让善良纯真的孩子心理蒙上这一层阴影,他们都选择了善意的谎言。
影片的一些细节处理得相当好
海茵不被允许上车,被纳粹军官推倒在雪地里。此时,镜头的视觉角度从车上隔着铁栅栏看见海茵的哭泣,而这个角度,是大卫一家的视觉角度。那个隔断视线的铁栅栏,就是令人绝望的命运的铁笼。等待自己的,将是集中营的毒气室,还是冰封泥土里的万人坑?
键盘上的两双手逐渐变老,说明了大卫和海茵平安的一生。钢琴上父母的黑白照片,也讲述了他们令人慨叹的一生。
主题把握
12.以下关于影片反应出的主题思想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情谊
B.母性光辉
C.反抗暴政
D.反思历史
【答案】C
主题把握
13.观看德国影片《玩具岛》,选择其中任一人物,写一篇人物赏析或评论。
要求:结合自己印象深刻的具体情节或画面,自拟标题,300字左右。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影片《玩具岛》讲述了一个乌托邦的故事,整个影片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玩具岛的镜头,只是在人们口中提到。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给予孩子寄托梦想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设置于二战前夕,纳粹德国发动号称“水晶之夜”的犹太种族屠杀活动。在这个动荡、混乱的社会条件下,展开海茵一家和大卫一家这两个德国平凡家庭的生存问题。在片中,讲述了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互相穿插、衔接,让故事内容更加丰满。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大卫和海茵是一对好朋友,由于大卫一家是犹太人,被纳粹拘捕,押送上火车,前往集中营。海茵不明真相,一直要和大卫一家一起去这个“玩具岛”。海茵的母亲寻找儿子,但从火车站带回了大卫,拯救了他的生命。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A.海茵。海茵天真烂漫,他就是一味地要跟随大卫一家去“玩具岛”,遥远、岛上有危险的大熊,这些都没能吓退他的勇敢和执着。当发现大卫一家出走时,海茵匆匆忙忙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跑下楼去追赶。后来被推翻在雪地里,不被允许上车。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B.大卫。大卫无奈地接受自己一家的犹太人的命运,他拉上窗帘的那一个镜头,给人无数的伤感。那道窗帘,也是他和海茵之间隔开的一道障碍。
C.大卫的父亲。慈祥的父亲形象,爱护孩子们在于一点一滴。为了给孩子保留纯真的心理世界,他为自己的不幸遭遇编造谎言。在火车上时,他甚至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但那个已经包含一切的面部表情,已经完全表达出了他无比的错愕和感激之情。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D.大卫的母亲。慈母形象。影片开头时她曾对海茵的母亲说:“如果孩子们能一直这样幸福地弹钢琴,我愿意付出所有的一切。”这也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声。火车上,她和大卫的父亲一样,无台词,靠表情来向观众传达内容。
E.海茵的母亲。这是影片中最重的笔墨。整个影片就是以她焦急地寻找儿子为主要线索而展开,中间间以各种穿插场景。她在街道上、到火车站找儿子海茵,最后,默默地从准备出发的火车上把大卫救走了。
人性的闪亮
德国短片《玩具岛》影评
F.暴戾的纳粹军官。训斥、侮辱犹太人,鼻子都快贴到海茵母亲的漂亮脸蛋上了。当得知海茵母亲是德意志人时,他态度急速好转,帮忙寻找儿童。从这个角度看,德意志人和犹太人的地位千差万别,可以说,犹太人遭受到所有人蹂躏在当时已经是社会常态。
这部时长仅为14分钟的德国短片,竟然耗费了长达4年的拍摄时间。德国的精工细作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让人钦佩。影片给我展示了在重压之下依然如此闪亮的母爱和人性。简短的影片,高质量的拍摄角度,高水平的展述手法,不失为一大佳作。影片也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更难能可贵的事,曾拥有黑暗历史的德国,能拍出这样的作品,能正视历史,承认这段发生过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掩盖、不抹灭,这是值得认可和深思的。
观看视频《玩具岛》电影(11分钟)
跟着电影《玩具岛》做小说阅读训练




技巧鉴赏
主题把握
综合练习
背景知识介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