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5 14: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秦朝·秦始皇
隋朝·隋炀帝
[千年骂名]
暴君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
[千年制度]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重建统一开新局

重建统一
中国历史年表

重建统一
隋朝开国皇帝,其父因辅佐宇文泰建立北周,被封为隋国公。杨坚承继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辅政。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589年,杨坚灭陈,统一全国。
隋文帝杨坚(541-604)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全国

重建统一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4.意义:
581(建立)
589(统一)
杨坚(隋文帝)
长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制度创举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开创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制)
经济上: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大索貌阅、输籍定样)
隋文帝统一措施:
时间 户数 人口 时间 垦田
581年 159多万户 3000多万人 589年 1940多万顷
606年 890多万户 4600多万人 大业年间 5585多万顷

成效之绩
人口增长
垦田扩大
根据材料分析,隋文帝采取的措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据《通典》整理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这些措施意义:
隋氏西京太仓, 东京含嘉仓、洛口仓, 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 储米粟多者千万石, 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
——《通典·食货》
比至(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成效之绩
反映出什么现象?
长河贯通南北地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何而开
“江南之为国盛矣……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
(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隋书·阎毗传》
加强南北经济沟通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攻打高句丽的需要

如何而开
一条动脉:
二千多米:
三个点位:
四段工程:
五大水系:
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中心洛阳、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全长2700多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通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有何影响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两首诗对隋唐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
皮日休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
胡曾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推动了隋朝灭亡。
辩证分析、历史眼光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社会矛盾激化。

大运河开通的影响
开科取士人才举

选官演变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开始: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拼爹娘
拼人命
拼人品
拼爹娘
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小中正一人,由他们按照中央分发的人才调查表品评人才,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品行、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选官演变
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立科举制
隋文帝即位后,下令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由中央任命,每年由吏部考核。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后又命各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确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规选拔考试制度。p3过程1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立科举制
孝悌有闻、德行敦厚
结义可称、操履清洁
强毅正直、执宪不饶
学业优敏、文才秀美
才堪将略、膂力骄壮
个人品德:
官员操守:
文章词赋:
将士选拔: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P3过程2

立科举制
1.第一级: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2.第二级:乡试
每三年在省城举行,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3.第三级:会试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第四级:殿试
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一甲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科举图解

开千年变
科举制虽说也有不少弊病, 但它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广泛搜罗人才, 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 权在国家, 考取者无私恩, 黜落者无怨恨, 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何忠礼:《荐举制度与考试制度优劣之比较》
讨论:结合材料,说说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意义?
在有清一代114名状元中家世可以查考明白的57名状元中,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占51%, 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占49%, 平民子弟入仕人数几乎占了一半左右。
——宋元强:《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制》
意义: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当时)2.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后世)(P3)
选官制度变革
加强中央集权
扩大选官范围
促进阶层流动
推动教育发展
延续千年制度

科举制的意义
国祚速亡后世惕
时间 项目 人数
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
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
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
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
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亡国之音
——据《通典》《隋书》整理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
好大喜功
巡幸游玩
穷兵黩武
连年用兵
暴政(P4)表现 ①②③
起义军开仓分粮

亡国之音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P4)
隋朝灭亡
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贞观政要·论君道》
唐太宗从隋炀帝亡国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哪两条认识?

留世之思
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爱惜民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启示
重建统一开新局——隋的统一
重建统一:581、589年结束分裂
制度创举:中央集权、编订户籍
成效之绩:人口增长、垦田扩大
长河贯通南北地——开大运河
为何而开:政治经济军事需要
如何而开:“一二三四五”
有何影响:加强南北交流
开科取士人才举——创科举制
创科举制:进士科的设立
开千年变:选官制度重大变革
国祚速亡后世惕——隋的灭亡
亡国之音:隋炀帝的暴政
留世之思:体恤百姓、爱惜民力
本课小结
思考:秦朝和隋朝有何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都建立了一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制度。如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隋朝的科举制。
都有伟大工程建设。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
重建统一
制度创举
工程建设
存亡时间
都因其暴政短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