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5 17: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新课导入
对比唐朝与北宋的版图,二者有何主要区别?

北宋
西夏
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
唐咸通末,……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
——《旧五代史·契丹传》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先进的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信威万里,历年二百,岂一日之故哉!
——《辽史·太祖本纪》
契丹/辽政权信息:
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民族:契丹族
国号:辽(有时称契丹)
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耶律阿保机
辽上京遗址
饱读中原诗书的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
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契丹皮囊壶
契丹货币
思考:契丹的文字货币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远祖思恭,唐季受赐姓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至李继迁始大,据夏、银、绥、宥、静五州,缘境七镇,其东西二十五驿,南北十余驿。
——《辽史·西夏传》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增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二、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
元昊承袭夏国王之位,1038年他对辽宋称帝,建立西夏,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制西夏文,派兵攻取瓜州、沙州、肃州。经四大战役西夏歼灭宋军西北数万精锐。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西夏政权信息:
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大夏皇帝)
民族:党项族
国号: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二、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
西夏王陵
元昊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治国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文字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二、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
整理辽、北宋与西夏政权的相关信息,试着分析他们间的关系。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古者未失燕蓟之地,有松亭关、古北口、居庸关为中原险要,以隔阂匈奴不敢南下,而历代帝王尚皆极意防守,未尝轻视。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
——(宋)富弼
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后晋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此后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思考:阅读史料与地图,思考燕云十六州被辽占据后对中原王朝有何危害?
979年,太宗北伐,宋辽关系恶化。
979年9月,满城之战,宋胜。
980年10至11月,瓦桥关之战,不分胜负。
982年,辽景宗分兵三路南侵,大败而回。
986年,第二次北伐:岐沟关之战。
宋辽战争互有胜负,但两次北伐失败后,北宋对辽转入战略防御。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太宗时多次进攻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京剧《杨门女将》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经济:宋太祖曾设立了封桩库,积存每年的财政盈余,想要蓄满三五百万后与契丹换取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口。
政治:宋太祖时期,南方割据势力都已衰落,北方契丹正处在兴盛时期地广兵强,并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展。南方各国力量弱小且经济富庶。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初期采取友好政策,在宋太宗时期又产生了变化?
1004年,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宋史·寇准传》
澶州战果对后期的谈判有何影响?
1005年,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至於陇亩稼穑,南北勿纵惊骚。
——《续资治通鉴长编》
思考: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思考:澶渊之盟的利弊如何?
宋在有利的形势下屈辱求和,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
每年得到岁币,财政状况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
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1038年,元昊脱宋自立,称帝后,去宋封号,建立西夏政权。1039年,元昊通知北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讨伐。
1038年,元昊称帝。
1040年,三川口之战。
1041年,好水川之战。
1042年,定川寨之战。
京剧《狄青》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西夏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各种生日、节庆所赐银、绢、茶,以及衣著杂帛等,总计二十五万五千。
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而这些领土又从未纳入过中华帝国的版图。因而,中华帝国的收缩由于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
——(英)汤因比
阅读汤因比的观点,对于辽、北宋与西夏鼎立局面的形成,说说你的看法。
知识结构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二、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契丹族的崛起
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党项族的壮大
元昊建立西夏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燕云十六州
澶渊之盟
宋夏之战
庆历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