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节 产业转移
课前导入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前,中国是某品牌鞋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份额超过全球 40%。但到2015年,越南生产份额最大。21 世纪初,美国市场上该品牌鞋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如今却更多地看到“越南制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品牌鞋生产地的变化?
目 录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目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通过对外
直接投资 建厂等方式实现生产地转移。
原生产地
其他地区
企业
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
一般为
发达的区域
一般为
欠发达区域
2、产业转移的类型
①国内产业转移: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产业转移。
②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产业承接区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
原因:①一般情况下,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较小。
②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
表现:由于劳动力价格会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产业会不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导致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变化。
转移方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情境探究:从“中国制造”到“越南制造”的原因?
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地因劳动力价格提升而不断向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转移的方向。
21世纪初,我国拥有大量且价格较低劳动力,而如今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我国更低。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市场
原因: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表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关税壁垒等)。企业为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拓展知识:关税壁垒
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限制这些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目的。因其像高强壁垒一样把国外商品挡在墙外,从而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市场
市场不断变化,因此产业承接地会发生变化。
例如,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政策
政策因素在产业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表现:
产业转出地: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一些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以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近些年,受政策因素推动,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图4.27和图4.28)。
思考:1. 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制鞋等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在埃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分布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且吉布提为沿海国家,已形成海陆联运,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
欧美等国对产自我国的许多工业产品征收关税并采取限量措施,而对来自非洲国家生产的工业产品则免关税且无限量措施。近年来,我国面向欧美的制鞋等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业化政策吸引下,相继来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办厂。所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沿线。
3. 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①欧美国家对产自我国和来自非洲的许多工业产品的政策差异性(如关税政策和限量政策)
②埃塞俄比亚开放和推进工业化进程采取的相关优惠政策(如地价、税收,基础设施等)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原生产区地价昂贵
原材料短缺
运输成本增加
环境污染严重
企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素因产业类型而异。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
日本开始向国外转移产业,推动东亚、东南亚持续、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20世纪6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日本将纺织等工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素质和成本具有较大优势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20世纪70年代
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上述国家和地区。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20世纪80年代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需要向外转移。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充足劳动力、广阔市场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机会的还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21世纪以来
更具有劳动力优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的规律
日本
50年代
80年代
中国
东部
东南亚
90年代
美国
30年代
21世纪初
非洲
产业转移的规律
1. 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时空规律。
时间: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再转移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空间: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 为什么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工业化之初,东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廉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国家或地区变成转出国或地区?
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随之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出区:原产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产业承接区: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次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发生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图4.30)。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思考:按照不同国家在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的分工,发展中国家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将研究与开发一起引进;
②加强产品设计,树立品牌意识;
③加强市场营销,打入国际市场;
④提高劳动力素质;
⑤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特别要关注环境污染。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③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出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产业承接区: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产业转移类型: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活动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
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 (2014-2023年 》,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活动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原料丰富;
地广人稀,地价低,建厂成本低;
新疆提供了接纳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新疆的劳动力廉价;
“一带一路”建设使新疆具有对外贸易的便利优势。
2. 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①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②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活动 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困难:当地市场较小;
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距离东部市场较远,物流(交通运输)成本较高;
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
解决方案:完善交通,拓展国内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棉花种植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服装设计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东西部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技术、管理人才;
发展节水技术等。
课堂小结
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
劳力
市场
政策
经济
技术
分工与合作
区域共同发展
产业结构影响
社会经济影响
利弊影响
向经济欠发达区域转移
向劳动力廉价区域转移
向广阔有潜力市场区转移
向政策优惠区转移
东亚、东南亚
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表现
影响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 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集中进入中国沿海地区的
主导因素是 ( )
A. 工业基础好 B. 廉价劳动力
C. 国家政策 D. 海运便利
2. 对比沿海,中国内陆发展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A.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B. 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
C. 与周边国家贸易量大 D. 地方政策更优惠
B
C
课堂练习
(2021·浙江·高考真题)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3.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D
D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 : 43.5 : 48.0 8.3 : 41.7 :5 0.0 8.3 : 44.2 : 47.5 4.8 : 43.8 : 51.4
2020·全国·高考真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6.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7.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D
C
A
(1)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1年该国在首都郊区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的地理概况。
山脉呈南北向,阻挡东南信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分析当时马达加斯加吸引我国羊绒企业投资办厂的优势条件。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1年该国在首都郊区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的地理概况。
劳动力价格较低,减少工资成本;
开设免税工业区,政策优惠力度大;
欧美市场进口该国纺织产品没有限制,促进产品销量。
((3)指出免税工业区布局在首都郊区的合理性。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1年该国在首都郊区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的地理概况。
郊区地价较便宜;
靠近首都,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铁路经过,并连接港口,交通便利;
首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