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马说》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2: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3 《马说》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
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
的可悲状况。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宜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
祗 辱  骈 槽  枥 邪
策 外见 伯 乐 食马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zhǐ

pián
cáo



xiàn


shí sù dàn
延安

延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同“衹(只)”,只、仅
受屈辱
奴仆
(和普通马)一同死
马槽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译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有时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同“饲”,喂。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译文〗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文段二
食不饱。
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才能、才干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译文〗
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分析文段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马 说
提出论点
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痛斥无知
归纳中心
分析问题
埋没原因
封建社会埋没了不知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许多的人才,想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无奈社会黑暗,多次被贬,结局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