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课时)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冰川130条。
阅读第一段,说说作者在营地远眺时,看到了怎样的各拉丹东?
高峻雄壮
变幻莫测
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第二部分中,各拉丹东雪山中许多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说说下列景物的特点。
冰河
风
冰山
冰塔林
晶莹洁白、形态各异、漂亮巨大。
连绵高大
光滑难行、平坦辽阔
一刻不停、呼啸、川流不息
1、作者是如何描写各种景物的?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1)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合作探究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4)
“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行几个小小的身影。”(5)
用人的渺小衬托出冰峰的巨大。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5)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各拉丹东整个雪山冰川的神奇壮美,高大威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崇仰之情。 “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6)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山冰壁的美。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便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11)
通过想象,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突出冰体的美。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11)
比喻,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用语精简而准确,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作者第二天再去冰塔林,写了什么内容?
在砾石滩上寻找贝壳、植物之类的化石,或者古人类活动的痕迹。目的是想进一步探寻冰塔林(也包括各拉丹东)的真面目,也想和那些事物一样,融入冰塔林,成为各拉丹冬的一组成部分。
3、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描写中可看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始终充满对各拉丹冬的敬畏(同时也是礼赞)。无论景物是雄伟壮丽还是原始粗粝,作者对大自然的洪荒伟力漫长历史的敬畏始终存在。
雪山难得一见,难以亲近,冰河难以穿越,图案难以名状,冰窟中的冰体难以细数,这些“难”都显示了自然的伟大神秘,产敬畏的具体表现。
4、作者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说说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体会作者的乐观与坚强。让文章更亲切、真实、可信。同时写出各拉丹冬环境的艰险,突出”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潜在线索。身体越来越糟糕,感受越来越细致,想象越来越有诗意。
5、感知全文,理清线索
时空为顺序
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一
(1-2)
写初见格拉丹东的景象。
二(3--11)
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
三(12--15)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移步换景
6、寻找 ,贴近作者
所至
作者行踪
身体状况
第一天
驶向格拉丹东
尚属正常
在草坝子上安营
高原反应
发烧疼痛
接近冰山、冰塔林
摔伤 恶心
呼吸困难
置身冰窟
我要死了
第二天
再入冰河
似乎已经衰竭 没力气、挣扎
(渐趋恶化)
时空顺序
所见
第一天
观景立足点
景物特征
写景手法
格拉丹东
在草坝子上
接近冰山、
冰塔林
置身冰窟
第二天
再入冰河
远眺雪山
高峻、雄壮、
变幻莫测
简笔勾勒
砾石堆四顾
冰峰晶莹、冰河辽阔 、冰天浩茫
大笔涂抹
靠近冰山近看
图案多样 奇
简要概述
细看,
联想并想象
晶莹闪耀、形态多样
永恒之美、凝聚历史
细致描写,由眼前景,联想历史,感受永恒
半卧细察
冰面疏松
流水漫溢
简要概述
再读再品,体察所感
第一天
格拉丹东
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
在草坝子上
担心影响心态,感叹自然伟大
接近冰山、
冰塔林
赞美自然,凄凉、无奈
置身冰窟
感到温暖,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
第二天
再入冰河
想象长江的故事
简要概述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共19张PPT)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第一课时)
1.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2.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读者对大自然的感情。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追你到高原》,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先游后记,亲见真闻。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
裸露( ) 黧黑( ) 冻疮( )
霹雳( ) 砾石( ) 虔诚( )
蠕动( )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挪动( )
草坝子( ) 气喘吁吁( )
接踵而至( ) 熠熠烁烁( )
luǒ lù
lí
chuānɡ
pī lì
lì
qián
rú
xuàn
quán
jīnɡ lún
zhě
nuó
bà
xū
zhǒnɡ
yì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第一部分(1-2):写在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
尊荣。
第二部分(3-4):写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的艰难情景。
第三部分(5-13):写近观冰塔林看到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14):写在砾石滩上看雪峰时的新发现。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去了哪些地方?
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安营各拉丹冬(第一天)
驶过冰河(第一天)
冰塔林(第一天)
冰塔林(第二天)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写作手法叫……
移步换景
2、文章中第11段写到的“琼瑶仙境”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
“琼瑶仙境”指的是冰窟中的景色,作者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流苏……像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窟中形状的怪异,冰体的蜿蜒挺拔,冰山的褶皱;整段写出了冰世界的闪耀光彩,静穆与高大,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3、文中写到“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请赏析这个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写出了大山的晶莹洁白,傲然挺立。“黧黑”写出了大山的神秘感;整句描写了大山的外观形态,棱角层次的鲜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山的气势磅礴,拔地参天,增强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4、全文作者以游踪为序,详细讲述了作者自己游览各拉丹冬的情景,作者是不是仅仅为了描写各拉丹冬的壮丽景色,还是有其他的目的?说一说你的看法。
提示
交流展示
1、文章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阳光下各拉丹冬裸露的大山骨骼、令人眩晕的冰塔林、屏风似的冰山壁、冰窟内呼啸不停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峰等。
2、想一想本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分别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长江奇观冰塔林:晶莹连绵、平坦辽阔;冰谷巨大,奇美,令人目眩。
如屏风似的冰山:冰山上图案丰富,形态各异。
仙境般的冰山:色泽晶莹洁白、形态各异、漂亮,冰峰巨大。
作者整体勾勒出了各拉丹冬雪山的变化多端、神秘高峻的形象,描写了隆冬将尽时节各拉丹冬地区风云变幻、严寒依旧的环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