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2:4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双线结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起看日出
荒野
乘高铁到泰安,把行李放在预订酒店的房间里,坐“滴滴”到泰山脚下。这个过程在靳凯的脑海里已经演练了无数遍,所以,很顺利。
下车,环顾四周,灯光的后面是一片巨大的黑影,连天接地,让人震撼:星星被托举在空中,月牙儿娇小地卧在一捧黑色的阴影里。
旁边有人说,等天亮坐索道上山,不累。
坐索道?没有爬山的乐趣就没意思了。靳凯就知道叶子会这么说。
一条手电筒灯光组成的光线闪烁着蜿蜒向上,零零星星的声音从高处坠落进隐隐约约的水流声中,嘈杂又清脆。
一个冬天前,在笔架山的山顶上,叶子粉红的脸上挂满细密的汗珠,她高举登山杖挥动双手兴奋地对群山大喊,我来了一!笔架山属于大别山脉,连绵的山峰延伸好几个省。朵朵云彩上,叶子的回声来回荡漾,靳凯也不由地大喊了一声:我们来了——!
叶子郑重地说,明年休假去泰山看日出。
靳凯把叶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说,咱们一起看日出。
叶子脆脆地笑了,叶子白白的牙齿像洁白的珍珠,很好看。
叶子是个有很多想法的姑娘,你见了就知道了。战友的微笑里充满溺爱,叶子是战友的表妹。第一次见面是在江滩公园的一个咖啡屋,战友说,叶子时尚,喜欢咖啡。
那是初秋,万山红遍,大地金黄,江水仿佛从火热的夏天里一个活泼的少年长成了秋天里一个执着的青年,沉稳而浩荡地自西南向东北奔流而去。
漂亮吧!战友很自豪地说,获得鲁班奖的。
依偎着长江的江滩公园,天空上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追逐的笑声此起彼伏;浓密的树荫下,年轻的情侣甜蜜地说着悄悄话;五颜六色的花草中间,一些老人惬意地在长椅上眯着眼打盹。
真美!靳凯由衷地赞美道。
靳凯来江城探亲,战友介绍他认识叶子。叶子刚从医学院毕业,分到了江城的一所医院工作。
一个娇小的女孩儿从阳光中走了进来,圆脸圆眼睛,头上一顶粉白色的窄沿草帽,一身粉白色的休闲装,挎一个粉白小包,正是叶子,靳凯在照片中见过。
表哥!叶子活泼泼地走了过来,叶子的步伐有一种蹦蹦跳跳的节奏。战友说,很准时哦。叶子调皮地歪了歪脑袋,说,这叫守信。靳凯站起来伸出手说:“靳凯。”叶子微笑着伸出手:“叶子。”
怎么像是在对联络暗号,战友“噗嗤”一声笑了。
靳凯和叶子也笑了。叶子要了一杯卡布其诺,白色泡沫上点缀着一个淡褐色的心形。
表哥!你的战友个子好高哦!叶子的嘴唇上沾了一圈儿白色的咖啡沫。
天之骄子嘛,战友调侃地晃了晃脑袋。叶子笑了,说,一会儿我要去买装备,明天去爬山。叶子的笑迷住了靳凯,他觉得叶子的笑声就像云层上的蓝天一样,清澈美好。
这边安全,靳凯说。他让叶子走里面,自己走外面,咱们不着急,一夜的时间足够了。泰山陡峭的石阶有点湿滑,石阶旁边时而树木幽深,时而急流拍打乱石,又时而陡壁高耸,时而空涧直下。
母亲催靳凯和叶子早点结婚,说趁自己身体还好,可以帮着带孩子。
叶子悄悄对靳凯说,我毕业才不久,还想深造,还想读研读博,还想爬山还想漂流还想……还想去泰山看日出。靳凯笑着帮叶子说完了,叶子撮起嘴也笑了,白皙的脸上涌上了两朵粉色的云霞。靳凯的心都醉了,随你。
冬天的星星出来得很早,靳凯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对着幽蓝的天空发呆。
以前,靳凯和大部分飞行员一样,没有飞行的傍晚,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球场上的奔跑、吼叫、撕扯能满足所有情绪的宣泄。
现在,一切安静了下来,如同天上的星星。
叶子说,非常时期,没有时间通电话了,咱们微信报平安吧。
靳凯开始失眠,开始做梦,梦里总是叶子发来的那张照片,照片上叶子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后一个手写的名字:叶子!还画了一颗红心。靳凯猛地惊醒,窗外,星星陨落在远处的树梢上。
一切安好,爱你!叶子每天都发微信。
山顶的气温很低,靳凯帮叶子裹紧了大衣,这样暖和些。
天微微亮了,白云突然铺天盖地浓密地涌动起来,仿佛酝酿着一个伟大的诞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了庄严的表情,等待中,一道金光喷射而出,白云瞬间裂开,好像能听见“砰”的一声似的,太阳跳了出来。
靳凯敞开了大衣,举起了手机,照片上的叶子笑得无拘无束美丽灿烂。
叶子!太阳出来了!
“每天给他报个平安,不然他会着急!”叶子临终时将手机交给朋友,这样说。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具体丰满,栩栩如生。如在刻画叶子这个人物时用了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
B.灯光后面是巨大的黑影、星星被托举在空中、月牙儿娇小地卧在阴影里,如剪影似的景物描写渲染了靳凯爬山时的气氛,富于暗示性和情感色彩。
C.小说善用伏笔和照应。如“靳凯开始失眠,开始做梦,梦里总是叶子发来的照片”“靳凯猛地惊醒,窗外,星星陨落在远处的树梢上”和小说结尾相照应。
D.小说本是一个忧伤的故事,但很大篇幅都写到人物的笑声。小说将人物的忧伤隐藏在笑声里,使小说含蓄内敛,富有张力,表现出哀而不伤的特点。
2.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家戏班
陈玉兰
①民国某年,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馄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⑩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阉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选自《小说界》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
B.描写两位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侧面描写,现场感极强。
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文整散长短结合,尤其是以短句为主,既明快简洁,又不失音韵和美。
2.小说不仅叙述了秦家班在特殊年代的经历,也呈现了袁家班的沉浮,请分析这种双线结构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1)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2)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3)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4)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5)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6)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7)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8)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9)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10)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11)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
(12)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13)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14)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15)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16)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17)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
(18)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
(19)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选自《当代》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典型人物形象“凌云峰”(由易水寒假冒)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完成的,通过凌云峰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的所思所想,把其“假冒”的事实交代出来。
B.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C.小说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等使作品中的“凌云峰”这个人物形象立体化,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D.小说结尾“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注入易水寒生命的,是民族之魂、抗战之魂、理想之魂、信仰之魂,更是一种充满光明与力量的信仰。
2.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暗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里的春天
孙犁
这天,从家乡来了一个人,谈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快乐。我很惦记家里的生活问题,他说一切很好。我高兴地要请他吃饭,跑着各家去买鸡蛋,走到一个人家,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丧着脸,在她怀里靠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我说:“老乡,有鸡蛋啊,卖给咱几个?”
她立时很生气地喊叫起来:“没有!还有什么鸡蛋?”
我说:“我是问一问你,没有就算了么!”
我走了出来。吃过午饭,送走客人,村长来找我,说是叫我去给一家抗属翻沙,家具他也拿来了,就带我走。我两个到了一块方方的堆着石沙的地里。村长说:“这块地去年叫水冲了,你给她把这沙子挑到四边去,好种玉茭子。辛苦你了。”
说完,村长笑一笑走了。我把军装上衣脱下,同皮带手枪挂在地边的一棵小枣树上。这时已是暮春三月,枣树快要长叶儿,河滩上的一排大杨树,叶子已经有铜钱大了,绿油油的。
我开始把沙子翻起来,然后铲到筐里,挑到地边,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冲不到地里来。
今天工作很高兴,一大担沙土挑起来,也觉得轻松。我想山里的土质坏,还费这么大劲;我家里那三亩菜园,出产多么大啊,够他娘儿两个吃的了。
起晌的时候,我看见远远地走来一个妇女,左手拉着一个小孩,右手提着一把水壶,我想是主人家给我送水来了,走近一看,原来就是上午为买鸡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见是我,脸上有点下不来,后来才说:“同志,休息一下吧。我和你谈谈。”
我说:“谈什么呀?”
她说:“上午,你赶得不巧,我正生气。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种地了,咱这地还没起沙子。前半天,我拉着孩子来一看这个地这样费劲,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怎么会种上,就生起气来,正在心里骂我们当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来了。我那时一看见你们这当兵的就火了。”
我问:“他走的时候没告诉你?”
她狠狠地说:“人家会告诉咱,头一天晚上,人家说去报个名,一去就没回家。第二天,我到区里去给人家送衣服鞋袜,人家还躲着不见哩。”
我一听她这样说,想起自己从军的事,笑了。那一年,我们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说到村外开会,排上队就去参加了学兵营,家里人听见,急了,母亲们说:“你们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没人拉你们啊!”可是我们谁也不听,头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妇们也凑了一队,仗着胆子,给我们送衣服,我们藏起来,叫她们放下回去。她们说:“只是见一下,谁拖你们的尾巴哩。”可是我们死也不见。
我喝了几口水,就又开始翻沙。在挑的时候,女人已经拿起铁铲,替我装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东西,就问:“你在家里也种地?”
我说:“种地,我有三亩菜园子。”
她又问:“家里有大人孩子吗?”
我说:“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岁了。”
她惊异地看了看我,又叹了一口气说:“都是这样的吗?你就不惦记你的大人孩子,她们在家里不骂你呀?”
我说:“她不骂我。今天才从我们家乡来了个人,她还捎口信给我,说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绩,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荣,出门进门,人家都尊敬。”
我说到这里,那女人脸红了一下,她说:“呀,你家里的进步!”
我说:“我们那里有敌人,村边就是炮楼,她们痛苦极了,她恨敌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女人说:“有人给她种地吗?”
我说:“家乡来的人说;一到春天,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地种上了;一到该锄苗的时候,不用她说话,就有人给她锄去了;秋天,她的粮食比起别人,早打到屯里。我们八路军的弟兄,比亲弟兄还亲,他们在那里驻防,打敌人,知道我不在家,就会梦我去种上地,照顾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样。”
这时候,这女人才真正眉开眼笑了,她说:“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们村里,也准得给你家里去帮忙吧?”
我说:“一定,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一个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用惦记他,他也就不再惦记你们了。”
这时候,女孩子跑到那小枣树下面,伸手去够那枪,又回过头来望望我,望望她母亲。我放下担子过去,哄着她穿上我那军装上衣,系上皮带,把枪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个小战士一样,紧紧地闭着小嘴。对面的母亲,响亮地笑了。
一九四四年
(摘编自《孙犁全集》第一卷,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的只是山乡日常的田间劳作,却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艺术地表现了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团结互助的时代精神。
B.小说注重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我”因挑沙土费劲,想到家里菜园出产大够妻女吃的,表现了作为战士的“我”的人情味。
C.惟妙惟肖的对话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之一。作品通过“我”和“她”的对话,表达了抗战家属对抗日大家庭的理解。
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拿“我”高高兴兴为抗属挑沙子,与“她”因丈夫参军不能干地里活而满腹抱怨作对比,突出了主题。
2.这篇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这两条线索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答案:
一、1.D “小说将人物的忧伤隐藏在笑声里”错误。叶子笑时,她的内心是没有忧伤的,但是靳凯在回忆叶子的笑声时,靳凯的内心是忧伤的。
2.①小说以靳凯登泰山看日出的行踪为明线,通过靳凯怀揣叶子照片倾情独行,表现了靳凯诚信守约的品质和忠贞纯洁的爱情。
②以靳凯、叶子相恋和叶子抗疫牺牲的故事为暗线,通过他们的相知、相爱、相励和相离,表现了美好纯真的爱情和英雄主义精神。
③小说明暗双线交织,突破时空限制,连接现实和往事,既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又将个人小爱与世间大爱融合一体,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
二、1.B “第⑩段是侧面描写”分析错误。“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或高或低,或张或弛”为正面描写;“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为侧面描写。故第⑩段是正侧结合。
2.小说明写秦家班经历,暗写袁家班浮沉。
效果:①暗线交代袁家班活动轨迹,使得小说情节充满悬念。②双线推进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从同行是冤家,到为民族大义并肩战斗,更好地表现特殊时期的社会与人性。③人物形象更丰满。通过秦、袁对比,塑造鲜明形象,尤其能使秦班主形象更立体。
三、1.C “小说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等”错误,没有用到景物烘托。
2.①明线是乔东山对“凌云峰”态度,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②暗线是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③好处:明线使小说中乔东山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暗线能够在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小说中易水寒复杂的心理矛盾。明暗线交织,使文章结构安排更加巧妙,在紧张的情节中突出革命精神感召力的主题。
四、1.C“表达了抗战家属对抗日大家庭的理解”错误,那个妇女最初并不理解自己的丈夫,还抱怨丈夫,后来我们谈起来,她才理解了丈夫,因为她明白了八路军没有忘记自己的家,虽然丈夫不在家,但有人帮忙。
2.设置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年轻女人的丈夫参加八路军,她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暗线是“我”参加八路军,家里在八路军帮助下耕种。
这样写可以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