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3: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
(杜牧)
1、积累词汇,复习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世风日下和时局动荡的忧愤之情。
3、学习诗人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六朝烟月地,十里秦淮河。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河流,因一首诗,而盛名天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杜牧的《泊秦淮》。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唐代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雾
停泊
〖译文〗
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女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译文〗
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写景——夜景
赏析诗句
写了哪些景物?
烟、水、月、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忧愁伤感的基调。
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赏析诗句
夜泊秦淮近酒家。
此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亡国恨”“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构思细密精巧。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知亡国恨”的是当时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描绘了晚唐时表面上是歌舞升平的情景,用委婉含蓄的曲笔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上批判的是歌女,实际上批评的是沉迷于声色、不理朝政的晚唐统治者。
曲笔
历史编纂术语。为当权者隐瞒、曲折历史的真相。故为曲笔,与“直笔”意思相反。
【释义】:
1、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
2、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故作曲笔。
3、不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的情感。
本诗和《登幽州台歌》比较,有何异同?
对比阅读
同:都是怀古诗。流露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异:《登幽州台歌》通过登楼远眺,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报国无门的孤寂悲凉之感觉。《泊秦淮》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诗人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有一种横亘千古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