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驿路梨花 2课时课件(20张PPT+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驿路梨花 2课时课件(20张PPT+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4:17:3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5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第一课时)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2.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3.学习文章中体现的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中国当代军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彭荆风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儿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立即拿起笔来。《驿路梨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驿路梨花”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译文:
白发将军年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胡贼说梦妄想永占中原,岂知上天佑我大宋兴泰。
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料想朝陵使寒食节祭扫陵墓,驿路处处梨花盛开。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
寨 撵 扛着 驿路 迷茫
陡峭 露宿 竹篾 简陋
悠闲 修葺 晶莹 折损
zhài niǎn kánɡ yì mánɡ
qiào lù miè lòu
yōu qì zhé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菌子:指蘑菇。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情节
阅读方法:两动四不
两动:动眼、动脑
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文章有几处描写了梨花?分别在哪里?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
第二处:第 27 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第 37 自然段(文章结尾)
第一处:实写
第二处:虚写
第三处:望梨花(实写)
想梨花诗句(虚写)
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其中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的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则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人物 事情 目的
“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妹妹吗?
梨花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文中的梨花指什么
哈尼小姑娘梨花
自然界的梨花
雷锋精神
自然界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梨花有什么共同点
小姑娘助人为乐,就是拥有一颗纯洁美好、惠及他人的心灵,与洁白美丽、香气四溢的梨花一致。也就是说,梨花也是一种纯洁美好心灵或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
本节课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到小说精巧的构思,领略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雷锋精神。(共23张PPT)
15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第二课时)
发现小茅屋
第一部分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
“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先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梨树林边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
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篾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猜测小茅屋主人
第二部分
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写了几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
得知真相,感动、赞美
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课文题目“驿路梨花”,喻意深刻。
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有哪些?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思考探究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课文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课文顺叙、插叙相结合,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写作
顺序
顺叙: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文章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了“我们”投宿茅屋时的所见所闻,是顺叙。
写作
顺序
插叙: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这样的叙述方式叫作插叙。
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插叙他在山中迷路遇见茅屋的过程以及关于茅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插叙茅屋的来历。
思考:对梨花姑娘和解放军这两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旁人的叙述来写的,属于间接描写,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
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使得文章更加生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多样化地表现人物形象。
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有关梨花的诗: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2.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
发现小茅屋
得知真相,感动、赞美
瑶族老人
哈尼族姑娘
解放军
雷锋精神
助人为乐
驿路梨花
猜测小茅屋主人
在作者笔下,“驿路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淳朴热情),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