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14: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1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第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
诗可以表情,可以明志,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清代诗人龚自珍,看看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龚自珍 (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他所作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有《定盦文集》等,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己亥年,时年48岁的作者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延安

延安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 东指即天涯。
无限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东方故里
指诗人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译文: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
译文: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合作探究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红”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写作特色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②构思新颖奇特。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己亥杂诗
(其五)
离愁别绪,浩荡难禁
海角天涯,断肠人愁
抒情叙事
化泥护花
移情于物
表明心志
甘心奉献
《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