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二课时)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第一:孙权劝学
第三:鲁肃叹学
第二:吕蒙就学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可以分为几层?
①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②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③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
涉猎,见往事耳
④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朗读并理解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4、可用文中哪两个词语来概括鲁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议论,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5、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读书不只是学生要做的事,参加工作的人同样要读书。
人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
6、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1、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表现孙权对吕蒙很关心,同时对他寄予厚望。说明孙权是一位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
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脱的时候,孙权不但没有生气发怒,而且还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让吕蒙最终无法推辞。这说明孙权是一位心胸开阔的君主。
2、吕蒙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说明吕蒙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本来是一个并不很愿意学习的人,在短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令人”刮目相待“。由此可见,吕蒙是克服了很多困难,下了很多苦功,才有此成就的,说明吕蒙是一个有毅力、能吃苦的人。
3、鲁肃
可见他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拜见孟母之后,他与吕蒙结为好友。由此可见,鲁肃非常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拜蒙母”
1.叙事简练,裁剪精当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省略了吕蒙如何学习,才略如何长进的过程。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和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写法分析
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借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用自身状况和吕蒙的托词进行对比来驳斥吕蒙,吕蒙接受建议,开始学习。
在被劝学前吕蒙“才略”不高,接受孙权建议学习后,令鲁肃大吃一惊,前后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吕蒙学习后的巨大变化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来的,文章由此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对比,突出中心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原因)
学必有得
鲁肃叹学
非复吴下阿蒙
印证变化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学法)
孤常读书 大有所益(好处)
吕蒙就学:蒙乃始就学
结友而别
本文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共24张PPT)
(第一课时)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1、读准字音,划分停顿并背诵文章。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三人的性格特点并积累成语。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
A、关羽 B、吕蒙 C、鲁肃
B
B
司马光(1019-1086),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学术价值很高。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
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鲁肃
三国时吴国
的军师。
吕蒙
三国时吴国
的名将。
卿 涉猎 岂
邪 遂 孰若
qīnɡ
shè liè
qǐ
yé
suì
shú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对……说。
古 代 君 对 臣 的 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译文〗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 易 书 诗 礼 春秋 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
同“耶”。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译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从事。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译文〗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等到。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复,再、又。
泛指吴地。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译文〗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蒙母,结友而别。
这里指读书人。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译文〗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但当涉猎
古义:只,只是。
今义:但是。
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当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担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大
与蒙论议,大惊曰
十分,非常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敬辞
见
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知晓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 :“蒙以军中多务辞”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分角色阅读,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
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