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5 22: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一、选择题
《朝花夕拾》中,阿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项不是阿长做的事
A.教给“我”很多规矩 B.踏死隐鼠
C.给“我”父亲请医生 D.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朝花夕拾》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_____》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二十四孝图》写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_____”的故事,进而引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下列答案选项组合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猖会
②藤野先生
③郭巨埋儿
④乌鸦反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无常》一文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二十四孝图》一文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抨击了封建孝道。
C.《范爱农》一文描写了同乡好友范爱农的故事,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
D.《父亲的病》一文写到了给鲁迅父亲看病的陈莲河先生,他的药方是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下列说法与鲁迅《朝花夕拾》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阿长是鲁迅家中保姆,她没有文化,迷信甚至有些粗俗,但她朴实、善良、诚恳,是作者心中可敬的长妈妈。
B.藤野先生是深受鲁迅敬爱的异国恩师。
C.鲁迅放弃学医是因为他糙发现在日本无法受到最好的西医教育,不能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
D.看五猖会本是童年鲁迅难得一遇的盛事,却因为父亲逼迫背诵《鉴略》而变得十分扫兴甚至痛苦。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背《千字文》,我感到很痛苦。
C.“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二、填空题
《朝花夕拾》这本书在体裁上属于 ,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与 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内容是记述作者 从 时期到 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会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鲁迅先生屡屡在《朝花夕拾》中提到“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中,她为“我”买到了心爱的宝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1) ;《(2) 》中,长妈妈静候“我”背《鉴略》。
成年鲁迅带着敬重而略有愧疚的情感,深情怀念这位不知名的保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 (体裁)集,书中有鲁迅先生儿童时期在故乡生活的片段,也有离开家乡求学的一些经历。在此书中我们了解到: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两位“名医”的草管人命;为“我”购买《山海经》,善良淳朴又迷信唠叨的 。在此书中,我们还了解到,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 ;在日本留学时,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正直的 。
名著阅读。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里。
三、解答题
《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有人曾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评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结合《朝花夕拾》某些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竞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別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其中“衍太太”对别家孩子的“好”是真的“好”吗?试举一例说明。
名著阅读:阅读选自《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
【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甲】【乙】两文段中的老人和先生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文章相关情节说明。
四、综合题
名著阅读。
(1) 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 1926 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2) 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i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 。
ii 《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毎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 划线句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2) 鲁迅两次摇头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原著简要回答。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狗·猫·鼠(节选)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
(1) 选段中隐鼠是 的象征,猫是的象征 。
(2) 选段中描述隐鼠的举动和描写自己对猫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
(3)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要写的是狗、猫、鼠,为什么还写了“虫蛆、鸷禽猛兽”?
答案
1. C
2. C
3. C
4. C
5. B
6. 回忆性散文;叙述;抒情;议论;鲁迅;幼年;青年
7. 无常;五猖会
8. 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五猖会
9. 散文;长妈妈;范爱农;藤野先生
10. 迎神赛会;五猖会
11.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2.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很好地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13. 《琐记》;不是。冬天她怂恿我们吃冰(或她让我们比赛打旋子,我们摔倒后她又假装好人)。
14. 【甲】文中的老人是:寿镜吾。【乙】文中的先生是:藤野先生。从循序渐进地教“我”对对子看出寿镜吾是一个关爱学生、教学有方的先生。【乙】:从为“我”批改讲义或纠正“我”的解剖图看出藤野先生是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人。
15. (1) A
(2) i 《山海经》;《天演论》
ii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16. (1)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2)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鲁迅觉得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鲁迅觉得显得封建。
17. (1) 弱小者;暴虐者
(2) 描写隐鼠的举动是为了充分表现隐鼠的可爱,为下文写它的悲剧作铺垫,更显得它的可怜;写自己对猫的追打,足见作者对害死隐鼠的凶手的憎恶,对弱小者的同情。
(3) 目的在于把“狗、猫、鼠”与“虫蛆、鸷禽猛兽”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