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气温的分布 教学设计
课题 气温的分布 单元 第三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7年级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是气候的核心知识,是七年级上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通过等温线图来呈现。本节共2课时,第一课时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和观测,第二课时的主题是气温的分布。教材提供了多幅等温线图,文字叙述较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读图技能训练和读图获取信息方法训练为主线,通过多种活动阅读等温线图,获取气温分布特征,并学以致用,完成教学任务
核心素养目 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掌握判读方法。2.通过对比若干个地区的气温,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地区间产生气温差异的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针对全球气候变暖例举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人地协调观)
重点 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
难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北极熊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区?(展示北极熊分布地图、世界气候图)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地图,发现北极熊的栖息地属于什么气候?这个气候有什么特点?(展示北极熊的体型、力量、速度方面的优势)【过渡】北极熊可以说是北极地区的佼佼者,但近几年来,它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播放视频)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熊栖息地越来越少。所以本节课我们的主题是:为北极熊寻找第二个家。 回答: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属于寒带气候,特点为全年严寒干燥。 通过北极熊的生存现状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引出主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 环节一:回顾旧知(C、D号回答)等温线的判读(含义、低温高温中心、疏密程度)知识回顾:1月等温线比7月等温线分布更密集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更平直。2.展示等温线图,让学生指出哪个地方最适合北极熊生存。环节二:小组讨论【过渡】通过刚刚的环节,我们初步断定,北极熊适合在气温低的地方生存。那接下来,小组间就来探讨一下,在下列的三个方案中,选出更合适的地区,并说明理由。方案1:南极地区vs马来西亚选择 ,原因:方案2:乌兰巴托vs阿留申群岛选择 ,原因:方案3:青藏高原vs长江中下游平原选择 ,原因:教师:点评,总结规律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海陆因素)3.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地形因素)【过渡】我们利用气温的分布规律,从纬度、海陆、地形三个方面为北极熊选择了不同的新家,但是,这些新家北极熊到底能不能适应呢?我们以呼声最高的三个地区为例。环节四:师生探究扩展:乌兰巴托、青藏高原、南极地区真的适合北极熊生存吗?乌兰巴托 原因:北极熊没有登上陆地的习惯,它们长年生活的空间就在冰面上,在这里捕食猎物,在这里繁殖生息,千百看来从未发生过改变。北极熊不能在陆地上生存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陆地上食物的营养不足,无法适应北极熊的消化系统,无法为北极熊提供足够的营养供给。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北极熊的消化系统已适应低蛋白、高脂肪的纯肉食性饮食,而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却是严重的降低了。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缺氧。【过渡】其实纵观世界气温分布图,我们发现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哪?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呢?所以极圈以内才是最适合北极熊生存的,那我们看看除了北极地区以外的南极地区能否成为第二个家呢?这个呼声最高,因为我们发现,南极地区也具备气温低、有冰层覆盖的条件。但是我们看看那里都有什么动物呢?南极地区:会破坏生物链。在南极洲,海豹一直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它们从不畏惧任何东西,生物学家甚至可以简单地走到它们跟前,把它们翻过来,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度。如果把北极熊引入到南极洲,那么用不了多久,北极熊就会消灭所有的企鹅和海豹。生态链被破坏后,北极熊也将无法生存。环节五:总结升华显然,无论是南极地区还是其他地区,这样的引入与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规律是背道而驰的。历史上充斥着物种引进对当地物种造成重大伤害并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包括:澳大利亚的兔子、北美的亚洲鲤鱼、夏威夷的猫鼬、关岛的树蛇和阿留申群岛的狐狸。其实真正能拯救北极熊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阻止地球变暖。 根据课前预习,回答问题。初步得知,温度低的地方适合北极熊生存B号拿出课前任务单,带领C、D号探讨。展示:1.选南极地区原因: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2.乌兰巴托: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且纬度比较高。阿留申群岛: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且纬度比较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学生:可以回答三大营养物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回忆之前的知识,加深印象。并让中下等生回答,锻炼学习能力,体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小组合作能力。体现学科融合。建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课堂练习 1.关于等温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B.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C.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大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下列关于甲大陆的正确叙述是( )A.甲大陆位于北半球B.有阳光直射现象C.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3.造成图中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答案:D B A 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课堂小结 优点:1.用“给北极熊找家”的情境成功贯穿了整个课堂 2.知识点涵盖比较全面,并融合了生物学科的知识3.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缺点:等温线知识点穿插得有些突兀。教学目标不够深入。
板书 等温线的判读含义 2.低温高温中心3.稀疏和密集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