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6 11: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1
[基础知识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2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柯( ) 折戟( )
宫阙( ) 峰峦(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 )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
③千里共婵娟( )
④伤心秦汉经行处( )
3.默写、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⑥兴,百姓苦;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②弄清影:____________
6.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_________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___________。
7.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10.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2.本曲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
1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三)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1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_______,号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我们在第一册,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________》。
20.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
21.这首词的中心思想:________。
22.写下这首词的韵脚:_________。
23.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作文
2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kē jǐ què luán
2.①增长,振作 ②古代兵器 ③月亮 ④经过
3.①刘禹锡 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白居易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千里共婵娟 ⑥亡,百姓苦
二、(一)4.宋 文学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5.①美玉做成的楼宇。②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子由 对远方朋友与亲人的良好祝愿
7.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
8.词人“欢饮”时的想象 “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9.通过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探求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10.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二)12.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
1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5.“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三)16.词牌名 题目
1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19.幼安 稼轩 宋 西江月
20.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
21.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22.雨、路、舞、去、度、处
2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24.提示:要做到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3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酬乐天(  ) 凄凉地(  )闻笛赋(  ) 侧畔(  )
折戟(  ) 寥落(  )惶恐(  ) 绮户(  )宫阙(  )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
(2)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把酒问青天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
(6)高处不胜寒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
3.诗词中常见用典。仔细阅读下列诗句,其中不含典故的一句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B.东风不与周郎便C.自将磨洗认前朝D.铜雀春深锁二乔
4.下列诗句中不含比喻的一句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B.身世浮沉雨打萍C.惶恐滩头说惶恐D.留取丹心照汗青
5.对下列诗句翻译欠准确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译:由于熟读经书而考试得中,取得人仕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
B.干戈寥落四周星。译:兵器不好使用,兵力单薄,在战斗中度过四年光景。
C.人生自古谁无死?译:自古以来,人生一世,谁能永存而不死亡呢?
D.留取丹心照汗青。译:留下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6.用原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2)《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4)《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达美好愿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地势险要,暗示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提高训练(一)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宇乐天;“歌一曲”指自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8.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入仕途和起兵抗元。(  )
(2)颔联极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就如同“风飘絮”、“雨打萍”一般。(  )(3)颈联概写起兵抗元始末,诗人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直抒胸臆,“谁无死”一句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忠贞气节,“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
10.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天祥以死殉国的壮举一直称赞有加。可今天也有少数人认为此举太不明智,太不聪明。他们的理由是:(1)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3)良禽择佳木而栖,既然元胜,就应投降。 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点考题(一)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他伤感悲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2.请用不少于40字的语言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体现的意境展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4年·黄冈市)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__,后四句________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1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既然是“高处不胜寒”,我还不如在“人间”对月翩翩起舞。这两句虽有对月顾影自怜的味道,但更多的是对目前境况的自我安慰。作者豁达的胸襟初现一角。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那皎洁的月光转过那红色的阁楼,照在那低低的雕花窗子上,也照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人们身上。这两句渲染夜深人静月光如水的气氛,突出作者月下静思的形象。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质问月亮为什么总在人们分离时圆呢。这两句表面上是责问月亮,实际上是抒发“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然已经悟出了大自然和人世间自古以来都不可能如人所愿那样永远美满的道理,那就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不仅仅是对兄弟的真挚的祝愿,也是对天下所有经历悲欢离合的亲人的深挚祝愿。
2、? 古诗词中有很多咏月的佳句,请写出两句。(要求:除本词外;两句不能是同一作者)
(1) 作者: (2) 作者: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欢饮”时由思念亲人而产生的疑问和想象。遥望夜空的一轮明月,你会有怎样的疑问和想象?请展开想象,也对明月提出一个问题。
《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4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暂时(zhǎn) 河畔(pàn)
B.折戟(jí) 宽恕(shù)
C.寥落(liáo) 婵娟(dān)
D.潼关(tónɡ) 绮户(yǐ)
2.下列加点词,依据诗文,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何事长向别时圆(什么事) B.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C.留取丹心照汗青(指史册)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诗相答)
3.用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4)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4.指出对应错误的一项(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朝
B.《赤壁》——杜牧——唐朝
C.《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D.《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宋朝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5~13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本词选自《东坡乐府》,“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名。
6.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里还像是在人间呢!
B.起来在月下舞蹈,影子也跟着舞动,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在天上好呢!
C.翩翩起舞,弄着清丽的影子,哪里像人间那样喧闹呢!
D.翩翩起舞,弄着凄清的影子,哪里像天上那样美好呢!
7.词前小序,叙述_____________,领起全篇,词中照应“怀子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
8.简要概括上下两片的意思。
上片:
下片:
9.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摘引的一些名句均能表现这一点的是(多选题)(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山坡羊是__________________。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 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4.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
15.“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
18这首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试一试
20.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造一个句子。(正面、反面事例皆可)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容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参考答案:
一、1.B(A.zàn;C.chán;D.qǐ)
2.A(为什么)
3.略
4.D(元朝)
5.词牌 6.A
7.作词原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写失眠时对哲理的探求。
9.ABD
10.曲牌名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竟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二、14.词牌 题目
1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6.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17.幼安 稼轩 宋
18.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
19.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20.(参考)假若当初李世民不礼贤下士,从谏如流,怎么能赢得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基业?
答案与提示
1.略2.(1)增长,振作 销蚀(2)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3)指火烧赤壁之事 荒凉冷落 
(4)红心,比喻忠心 古代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5)端起酒杯 指想象中的仙宫(6)经受不住指 月亮3.C提示:A项引用西晋向秀的《思旧赋》;B项东风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D项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4.C提示:A、B、D三项都有本体和喻体,而且比喻贴切。5.D提示:留下忠心永垂史册。6.(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7.A
8.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9.(1)√(2)X(3)√(4)√
10.不同意。理由略。提示:应围绕不同意这一观点作答,谈理由可从正反两方面展开。11.D提示:伤感悲痛之情应围绕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方面。12.参考示例:众多的山峰好像是从四面八方奔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山的雄峻与水的奔腾之势描绘出来,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了其吊古伤今的悲愤。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语言表述题,意在考查对曲的理解想象能力。13.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1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提示: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来展开。
《水调歌头》1、B 2、略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