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识记、理解“截然、搓捻、疲惫不堪”等词。
2.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
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难点
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内涵,掌握作者对老师发自肺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德育目标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板书设计
黑暗 自豪
寂寞 喜悦
孤独 学习的兴趣
恐惧 截然不同 争执
迷惘 恍然大悟
无助 求知欲油然而生
渴望光明 后悔莫及
任性 急躁 喜悦
渴望关爱 幸福
对外界充满好奇
教学过程
导入:
有这么一个人,在她1岁零7个月时得了一场重病,从此失去了听觉、视觉以及说话的能力。可就是这么一个盲聋哑的女子不仅考进了哈佛大学,还精通英、法、德、拉丁文、希腊语等5国语言!你知道她是谁吗?
对,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两岁不到就变成了盲聋哑,在那个没有声音、没有光亮的黑暗世界里,她是如何蜕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传奇女性,我想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你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检查预习
1、首先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看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情况怎么样?
截然(jié)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惭愧(kuì)
譬如(pì) 花团锦簇(cù) 混(hùn)为一谈 恍(huǎng)然大悟
不求甚解:现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悟:心里明白。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单元提示告诉我们,要通过标题,开头,结尾,文中关键句子等来理解主旨。
那么,标题该怎么理解呢?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呢?
二、进入文本
1、在文章开头作者这样写道:老师沙妮文到我家来的第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你能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吗?
-----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这个词,出现在课文的第一段,文中这样写到“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请问:海伦此前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状态是怎样的呢?老师来了之后有做了什么,海伦的情感体验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请默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小结:黑暗,孤独,迷茫,脆弱,无助,焦躁,任性,但又对外界充满好奇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学生从文字中去找寻答案,师生共同分析,这个过程中老师所做的事情,归纳老师的性格特点。
同时也一并分析这个过程中海伦的内心状态,思想情感的一点点的变化。
3、小结: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词句
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惟恐意外发生,
自豪、高兴 →模仿 →争执、发脾气
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喜悦,幸福
即:海伦变化的不仅是心理,还有情感,更有思想
三、老师莎莉文小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变化这么大的海伦完全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引导。那么老师莎莉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生归纳前文的分析,师补充。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 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 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 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所以:细心 (博大的爱心)
耐心 (细致的耐心)
慧心 (高超的教育艺术)
她是海伦的导师,更是她的挚友,知音和终身伴侣
2、变化如此大的海伦又是怎样的人呢?老师补充关于海伦的简单经历。
19个月,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第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后来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曾写过这样的文字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暖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
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的外部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行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字面意思: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2、主旨呈现: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她值得学生尊敬。本文就是作者送给老师的一首赞歌。情感:本文抒写了对老师的敬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生。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六、作业布置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请课外查阅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障人的事迹。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