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实录
)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3课《海底世界》
一、揭题,导入新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谢谢。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师:一起来读课题。
生:海底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课文读得非常用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词语,这一组谁来读?
生:警报、差异、窃窃私语。
师:这个“警”的后鼻音读准了。“差”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
生:差(chā)。
师:很好。“窃窃私语”指什么呢?同桌之间做做窃窃私语的动作。
(同桌互相做动作)
师:现在你知道它的意思了吧?来,这位女生。
生:我知道“窃窃私语”的意思,就是很小声地说话,不让其他人听见。
师:她说的“不让其他人听见”就是这里哪个字的意思?
生:私。
生:我觉得“窃窃私语”这个词语有两个“窃窃”,所以可以形容成偷偷地说话。
师:哦,你认为这个“窃”就是“偷偷地”。老师告诉你,在这里,“窃窃”指的是发出的一种小小的声音。
师:好,第二组,会读吗?来,这位男生。
生:单细胞海藻。
师:单细胞海藻是说这个海藻只有一个细胞。所以课文写道,它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一起来看看,这就是显微镜下的单细胞海藻。
师:我们合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警报、差异、窃窃私语、单细胞海藻。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大家知道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生: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大家应该发现她找到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老师把这两个词语写到黑板上,大家也可以拿起笔圈一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呢?打开《作业本》,我们来看看第四题。这张图表大家看得懂吗?
生:看得懂。
师:(指向大括号)这个符号你们应该懂的。(指向右边空格)那这一格里应该填什么呢?
生:我觉得应该填“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每个自然段都在写些什么。《作业本》给出了第6自然段的答案,把这个答案和课文第6自然段对比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句话概括了第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师:大家也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是的,像这样的方法咱们在第4单元也学过。有时候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直接能概括大意的句子就可以——
生:直接摘录。
师:有些句子我们需要对它——
生:进行改造。
师:那我们来看看课文的2至5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是可以直接摘录关键句来概括大意的?
生:第4自然段的第1句话和第5自然段的第1句话,可以直接摘录。
师:你们觉得呢?
生:对。
师:那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这段话在写什么呢?
生:这段话在写海底很宁静。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1句话的后半部分发现在写“海底很宁静”。
师:你看,他找到了“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这个关键句,发现这段话主要写的是海底很宁静。大家可以把它填写在《作业本》左边一列的第一行。(板书:海底很宁静)填完以后请继续完成《作业本》第4题。
(学生完成《作业本》)
师:(投影一生的《作业本》)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完成的练习,请你自己来介绍一下。
生:第2自然段主要写海底很宁静;第3自然段主要写海底有声音。
师:“声音”的“声”字老师帮你改一改。
生:第4自然段写了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写了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师:同学们,你们的概括有跟他不一样的吗?
生:我意思跟他一样,我概括的是“海底是有声音的”。
生:我跟他意思也一样,加了两个字:海底有各种声音。
生:我跟他的不一样,就是“海底不是没有声音”。
师:这几位同学其实意思——
生:都一样。
师: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厉害,概括的时候思维非常灵活。那我们看着这张图表一起来理一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开头作者提了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然后从五个方面来介绍——
生:海底很宁静;海底有声音;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师: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来总结,海底真是个——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你看,课文就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把海底世界介绍清楚的。如果作业本有需要修改的,赶紧改一改。(学生自主修改练习)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把握段意,理解顺序
师:咱们先来看写海底很宁静的第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从哪里能感受到海底很宁静呢?(指一生朗读第2自然段)
师:谢谢你。同学们,从哪里能感受到海底很宁静啊?
生:我从“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这句话中感受到海底很宁静,说明海底下面是没有风浪,很平静的。
生:我从“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感受到了海底很宁静。
生:我从关键词“最大的风浪”“也只能”这几个词可以看出海底很宁静。
师:你肯定是语文学习的高手,厉害!
生:我觉得“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也显得深海非常宁静。因为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很多星星,这样的星空下会感到很宁静。
师:你能联系生活来理解,非常了不起。那好,咱们一句一句来看看。第2句主要在写什么?
生:主要写了最大的风浪也影响不到海底。
师:其实是说风浪影响——
生:不大。
师:咱们可以圈一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在白板上圈出“风浪”“影响”,写上“不大”)这样圈圈关键词语,再做一些概括,就能更好地读懂句子。那么后面两句分别在写什么呢?请你也像这样读一读,圈一圈。(学生自主圈画,教师巡视,随机下发空白词卡)
师:已经完成的,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同桌交流,完成词卡书写的同学上台板贴)
师:刚才,老师请几位同学完成了板贴。这位同学概括的是——
生:水越深,光线越暗。
师:这位同学呢?
生:深海里有光点。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三句话的位置换一换,你觉得可以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不可以。如果把“风浪影响不大”和“深海里有光点”换一下位置,就有点不大匹配。
生:我也觉得不好。因为这样的排序给人的感觉是:“风浪影响不大”是表层的,然后“水越深光线越暗”是写中间部分,“深海里有光点”是最底下,课文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太厉害了,掌声送给他。
师:你们看,这段话写的时候是从海面写到海底,这样写很有顺序。(在黑板上画箭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景象。(播放海面到海底的动态图片)。现在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二自然段。怎么读呢?第一句,大家可以一起读。第二句,老师请这一大组来读。第三句,这一大组。最后一句中间两组。(学生朗读)
四、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窃窃私语”的表达效果
师:海底很宁静,但其实海底是——
生:有声音的。
师: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怎么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也像学习第二自然段那样,读一读句子,圈一圈关键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要求明白吗?(学生自主学习)
师:好,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老师也请几位同学写了板贴。我们来看,这位同学从第二句中摘录了——
生:窃窃私语
师:这是从第三句中摘录的,一起读——
生:各种声音。
师:那这个词语这段话里有吗?
生:没有。
师:这是这位同学自己概括的。请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概括出来的?
生:我是从“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中概括的。
师:那我们来看“窃窃私语”和“各种声音”这两个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这两个意思都是一样的。
师:第二句话说“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第三句话说“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其实意思——
生:一样。
师:我们可以把它们合并在一起,老师建议大家在这里可以加一个括号。(在“各种声音”的板贴上加括号)
师:我们来看写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学生朗读)
师:这里的“打鼾”大家不陌生吧?
生:不陌生。
师:生活中你肯定听到过,谁来说说?
生:我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经常打鼾。
师:怎么样的?(学生模仿打鼾的声音)
师:真有意思。我们来看看,海底都有哪些声音呢?一起来读。有的像蜜蜂一样——
生:嗡嗡。
师:有的像小鸟一样——
生:啾啾。
师:有的像小狗一样——
生:汪汪。
师:像这样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吗?
生: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
生:有的像打雷一样轰轰。
生:有的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
生:有的像奶牛一样哞哞。
师:同学们补充了这么多声音,你发现哪几种声音在这里不大和谐?
生:我觉得那位男生说的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不对,课文写的是“窃窃私语”,所以声音应该是轻轻的,开火车的声音很响。
师:你很会发现,也很会体会。顺着他的意思,我们还发现雷声隆隆在这里也不合适。刚才同学说到“窃窃私语”就是发出很轻的声音,那我们能不能把句子改成“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轻轻的声音”?不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学生朗读句子)
生:我觉得这样不合适。因为“窃窃私语”就像偷偷地说悄悄话,与“发出轻轻的声音”比较,显得更生动,有画面感。
师:谁来补充,你仿佛看见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海底的小动物们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在说悄悄话呢!
师:这海底的景象经她这么一描述,真是——
生:景色奇异。
师:用上“窃窃私语”,海底世界多有情趣,也让我们看到了更有趣的画面。想不想看看这奇异的景色?(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师:大家看得非常专注,还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老师奖励你们一个任务吧,四人小组合作来读这段话。咱们之前肯定有过这样合作朗读的经历吧?
生:有过。
师:相信你们可以更好地分工、合作,开始吧。(学生练习合作朗读)
师:我们请一个小组上来展示。
师:老师给你们配点音乐,大家仔细听。
生:接下来由我们海洋之星小组为大家朗诵第三自然段。(学生展示合作朗读,展示完后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这一小组最厉害的就是他们读懂了这段话是怎么写清楚的,分工合作非常合理。谢谢你们!
五、理解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
师:同学们,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生:海底很宁静。
师:其实,这样宁静的海底也是——
生:有声音的。
师:那这两段话之间是由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
生: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板贴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是怎么连接的。第二自然段是说海底——
生:很宁静。
师:这样宁静的海底——
生: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师:其实——
生:海底有声音。(依次画箭头连接)
师:这一句话就像一座桥,把两段连接得紧紧的,让两段话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六、书写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作业本中的生字。(课件出示:宁、官、汪)这三个生字笔画都很少,这样笔画少的字是不是很好写呢?
生:不是。
师:的确,笔画很少的字,咱们写的时候——
生:要写得舒展。
师:是的,老师给大家一点小提示: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比如这个“宁”,哪些部位应该写开一些?
生:“宁”字宝盖头和下面的“丁”。
师:是的,这样这个字才舒展、好看。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各练写一遍。(学生练写生字)
师:老师发现,咱们班好多同学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今天提到的“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这点同学们也做得很好。
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